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仁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同仁县地处青藏高原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同仁县(藏语:རེབ་ཀོང་,藏语拼音:Rêbgong,威利:reb kong)位于青海省东部,在1949年以前的五百多年里,均由藏传佛教实行政教合一统治,并产生出了“热贡艺术”。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该县目前是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县人口中约75%为藏族。

概况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 县辖1镇、12乡、75个村(委)会,其中:农业乡4个,半农半牧乡6个,纯牧业乡3个。全县总人口为7.3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4万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隆务镇,邮政编码:811300,电话区号:0973 。

199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828万元(现价),工农业总产值达59497万元(现价),其中:农牧业产值36236万元,工业总产值2326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41.25元。同仁隆务河谷地区独产的黄果梨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被誉为我国的“黄果之乡”。同仁野生的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雪莲、冬虫夏草、秦艽、大黄、黄芪等名贵药材久负盛名。同仁地区也盛产牛羊肉、皮张、绒毛、牛绒服装等而闻名。

同仁县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隆务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乡民间“六月会”和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1]

历史沿革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先零羌进入大小榆谷,同仁县境成为先零羌的居牧地。

蜀汉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今同仁地区归属汉。

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北周在今化隆县群科镇设廓州总管府,其辖区达今同仁县地区。

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划九曲之地予与吐蕃,今同仁县境遂属吐蕃所辖。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夏五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兵攻吐蕃,拔洪济、大莫门等城,悉收九曲之地。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七月置洮阳、浇河两郡,今同仁县境属浇河郡辖地,还在保安铁城山置振武军、在曲库乎一带置曜武军。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萨迦绛曲智布在都乎乡曲玛村建当格乙麻寺。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十月,拓拔怀光入廓州杀论恐热,吐蕃对青海东南部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宋元符二年,河南大首领边厮波结等以河南讲朱、一公、错凿和丹巴四城降宋,今同仁县境归宋辖。

金天元九年(公元1131年),金兵攻占河州等地,今同仁县境归属金统治历九十年。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三月,成吉思汗所部攻占河湟地区,设治河州,今同仁县境归属蒙古汗国。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五月,明朝相继攻克河州、西宁、循化、贵德等地,河州以西藏族诸部悉数归降明朝。是年,正式创建隆务寺

1924年,隆务地区回族群众集资修建隆务清真寺

同仁在历史上是游牧地区。在汉朝时期,同仁北部成为汉朝屯田之地。至唐中宗时,这里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于吐蕃。宋代是角罗蕃政权的势力范围。元明两代,始以县境保安为触角,有中央屯军的伸入,形成以隆务寺为中心青海最大的藏传佛教政教合一统治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古为古羌地,西晋末为吐谷浑地,隋为达化县地,唐初为达化县、米川县地,安史之乱后为吐蕃地,宋初为吐蕃角厮角辖地,元为贵德州地,明为归德千户所辖,清隶循化厅,民国初隶循化县,1929年设立同仁县。

1949年沿旧制仍设同仁县,1952年改为同仁藏族自治区,1953年由同仁藏族自治区析置泽库县,同年改同仁藏族自治区为同仁县,均隶黄南藏族自治区(州)。

2000年,同仁县辖1镇、12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704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隆务镇 23294 兰采乡 3558 麻巴乡 5285 双朋西乡 3737 扎毛乡 3668 保安乡 4780 黄乃亥乡 2944 曲库乎乡 6440 牙浪乡 1946 年都乎乡 8060 多哇乡 4986 瓜什则乡 3886 加吾乡 4456。

2001年3月19日,撤销同仁县保安、麻巴2乡,合并设立保安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保安乡)(青政函[2001]21号)。

2001年底,同仁县辖2个镇、10个乡(牧业乡3个、农业乡7个),3个居委会、74个村(牧)委会。

2006年8月,撤销牙浪乡,并入隆务镇。调整后,同仁县辖2个镇、9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县政府驻隆务镇[2]

行政区划

同仁县辖2个镇、9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  

2005年,同仁县辖2个镇、10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牙浪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

2006年8月,撤销牙浪乡,并入隆务镇。

人口民族

同仁县是一个藏民族聚居区。据统计,2011年末藏族人口65135人,汉族7597人,土族10308人,回族3631人,撒拉族1552人,保安族451人,蒙古族162人,其他183人。农牧业人口60780万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中部,隆务河岸,距省会西宁171公里。南北长约85公里、东西宽约75公里,全县面积3275平方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邻,西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接壤,南临泽库县,北连尖扎县和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35°47′。

地质地貌

同仁县形似枫叶,东、西部山区地形起伏连绵,山峦重叠,中部为隆务河河谷地区,高矗的夏琼山阿米德合隆山由南向北延伸,隆务河纵贯全境南北。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构成天然阶梯。依地形全县可分为河谷川地、低山沟壑浅山地、中高山脑山地、高山牧场四个区域。

气候特点

同仁县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凉温、冷温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地区差异显著,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日照强,降水变率大,雨热同季,有冷温季和干湿季之分。

年平均气温5.6℃,最冷月平均气温-7.3℃,最热月平均气温16.2℃,1975年12月14日出现极端最低气温-23.0℃,2000年7月24日和25日出现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0℃。年平均降水量401.4毫米,其中5-10月降水量355.1毫米,占全年的88.8%。年平均相对湿度56%,最小相对湿度为0。无霜期短,年平均无霜期134天。全年日照时数2548.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7%。年平均风速1.5米/秒,最多风向NE风。年平均蒸发量为1397.3毫米。年雷暴日数44.1天。

水文特点

同仁县10条较大河流分属于隆务河、大南曼河两个水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局统计,全县总面积319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492.80公顷,园地面积29.24公顷,林地53063.48公顷,草地242821.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4.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82.8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53.44公顷,其他土地9173.00公顷。全县基本农田面积7828公顷,保护率达83%。

水资源

同仁县10条较大河流分属于隆务河大南曼河两个水系。隆务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大南曼河为黄河二级支流,两水系多年平均流量为24.9540立方米/秒。同仁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149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水3.5392亿立方米,折合年均径流深110.19毫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3.5392亿立方米。

草地资源

同仁县草场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地477.0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1%,草地可利用面积450.98万亩,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4.54%。从草地质量综合评定来看,同仁县天然草地质量较好,其中Ⅱ等草地面积最大,占全县天然草地总面积的48.66%,Ⅲ等草地居第二位,占33.62%,Ⅰ等草地位居第三,占13.96%,劣等草地面积较小。平均亩产鲜草207.27公斤,其中夏秋草地平均亩产草210.40公斤,冬春草地平均亩产草204.27公斤。

矿藏资源

同仁县矿产资源丰富,是青海省十大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县之一。截止2011年,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金、铜、铅、锌、建筑用砂石、砖瓦用粘土等6种。截止目前,全县设各种采矿权24家、探矿权14家,企业规模小,效益不佳,探矿工作程度低,矿产资源储量目前正在抓紧勘探。

经济发展

199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828万元(现价),工农业总产值达59497万元(现价),其中:农牧业产值36236万元,工业总产值2326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41.25元。同仁隆务河谷地区独产的黄果梨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被誉为我国的“黄果之乡”。同仁野生的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雪莲、冬虫夏草、秦艽大黄黄芪等名贵药材久负盛名。同仁地区也盛产牛羊肉、皮张、绒毛、牛绒服装等而闻名。 同仁县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隆务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乡民间“六月会”和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3]

教育

截止2011年,同仁县有中小学9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51所,初小(小学只设1-3年级称之为初小)30所。在校中小学生1362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726人,初中在校生3122人,小学在校生9772人,教职工966人,其中专任教师921人。

旅游景区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5000多公顷。公园内分布着坎布拉乡所辖七个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设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接待处,隶属尖扎农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员21名。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独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特征。山体开头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耸立,雄伟壮观。还有一些小尺度的山体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坎布拉风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凉爽湿润。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分属76科276属800种之多,森林覆盖率达28%。其中有青海云杉、油松、白桦、旱榆、西伯利亚杏及针、阔混交林等乔木27种。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鹃、山生柳、高山绣线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余种。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80余种。珍禽异兽有鹿、石羊、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布谷鸟等几十种。

三、浓郁的宗教文化资源。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这里。其中阿琼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青海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同时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朴的民俗风情。自古以来,坎布拉地区居住着个有浓厚民族习俗的藏族人民,景区内现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个蒙古族自然村,他们世代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五、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风景区最北端,是青海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在黄河上游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工程,坝高175米,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9亿千瓦时[4]

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化隆县交界的李家峡峡谷中段,是黄河上游规划建设的第三座大型梯级电站。电站安装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一期4台,二期1台),单机容量40万kW,总装机200万kW,年均发电量59亿kW·h,是中国首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4号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水库库容16.5亿m3,为日、周调节。

大坝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长414.39m,坝高155m,坝顶宽8m,坝底宽45m。电站与西北30kV电网联网,是目前西北最大的水电站,主供陕、甘、宁、青四省,在系统中担任调峰、调频,汛期担负基荷。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电站4台机组分别于1997年2月13日、12月10日、1998年6月6日、1999年12月10日投产,至2000年5月31日,累计发电量为110.5475亿kW·h。

李家峡水电厂于1995年12月12日成立,2000年1月1日划转到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厂实行新厂新体制,实现了运行维护与设备检修、主业与后期服务、企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三大分离。

和日石经墙

和日石经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境内,距县府所在地75公里。北面有宁果公路通过。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的雕刻石群。石经墙的文字及佛像均由寺僧和民间艺人自1923年至1951年历时28年完成。目前,健在的艺术家们依然传授着石经工艺技术。1982年被省考古队发现,1984年被列为省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至2005年由前瑞士驻华大使舒爱文先生捐资维修复原。石经墙宽3米,长200米、由刻着经文、图案的石片磊砌而成,石片约达3000立方米,字数约20多亿,佛像、图案、风情、人物等石雕品达5000余尊。

郭么日古堡

郭么日古堡位于同仁县城北8公里,是热贡历史文化名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古城堡城墙为夯土板筑,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80米,高为11米,根基厚为4米,开东、西、南三门,其中东门为正门以红铜铸造(故郭麻日意即红色之门)。古堡内巷道相互贯通,每户仅有2分地为土木二层“廊房式”结构建筑,共住189户人家。

保安铁城山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安镇保安村河西铁城山上,距离同仁县城12公里。唐景云元年(710年),吐蕃东扩时,在铁城山筑城,驻军设防,作为东进的前哨。唐天宝十三年(754),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原址内建“振威军”。唐至德元年(756),复陷于吐蕃,后铁城几易其主。宋朝时又修筑碉堡、门楼、营房、操场等。元、明、清各朝代加修城防,又驻军防守。

隆务老城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隆务河北岸一级阶地,城区干净、整齐、紧凑。是西藏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融会地,各种文化曾在这里冲突、渗透、交流、吸收。“隆务”是藏语,汉译有“集中,汇集”之意,还有将其意译为“良田多多”或“从事农业的藏族”云云,归纳而言,定义为“良田集中之地”。

卧科寺

藏语称“托加扎西群培朗”,意为“卧科吉祥宏法洲”。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的保安镇下庄村的背侧山坡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安多政教史》称之为“托加噶尔”,与年都乎郭麻日寺、尕沙日寺并称为“四寨子寺”,有第一世全都堪布初建。该寺于1958年拆毁,1983年重建大经堂55间,舍19院95间,现有寺僧40人(内完德20人)。

热贡艺术馆

始建于1982年,1985年6月成立了“黄南州热贡艺术馆”“黄南州热贡艺术研究所”,是青海省唯一的藏画研究机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于1986年视察黄南时为该馆题写了馆名,著名美术家朱乃正先生题写了所名。其主要职能是对热贡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人生和作品分布,失落情况调查研究,挖掘、搜集、整理、征集艺术精品,作好热贡艺术的宣传,积极开展工艺美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负责培养艺术后备人才。

秀关寺

藏语称“秀关德钦却吉颇章”(秀关寺大乐法殿)或“扎西宗(吉祥寨),意为“晶寺”,得名于寺院所在山体多晶体岩石。寺院坐落于隆务镇东北31公里处,在今双朋西乡北10公里还主村后的秀关山坡上。约建于清初,据记载由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1607~1677)的上首弟子曲玛贡钦·罗桑嘉措倡建,初建有普见佛堂。曲玛贡钦(亦作初麻仓)为本县曲玛村人,以修行得道著称,获得转世资格,其第二世罗桑丹增,亦曲玛村人,曾修建该寺大经堂;第三世根敦赤列伦珠,曾任循化文都寺法台,成为文都寺十大活佛系统之一;第四世罗桑托美楚臣,双棚西村人,学经于扎西其寺,博通佛学,兼通藏医,晚年苦修于乙格等寺,有弟子代赤活佛、喜饶嘉措、阿饶仓等;末世名隆柔嘉措(1922~1986),双朋西宁他村人,五十年代主要负责文都寺寺务。

修关神洞

位于同仁县城东北38公里处双朋西乡环主村秀关寺后山。此处山势陡峭,有一岩洞,谓之“仙人洞”,名列同仁“八大神洞”之首。是热贡地区大活佛夏日仓一世曾经修行之地,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曾亲自为该洞开光。相传,凡进入此洞者,通过聆听诵经念佛等千奇百怪的自然灵异之声,可知为人善恶及因果报应。故成为周边地区信教群众朝拜的神洞。洞内垂直深度约200米,洞内有大量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钟乳石、水晶石等,是避暑、旅游、探险胜地之一。

吴屯寺

坐落在同仁县隆务河东岸的吴屯村,分上、下两寺。吴屯上庄寺、年都乎寺、郭麻日寺、保安镇的卧科寺等并称“隆务四寨子寺”,吴屯上下寺是青海省留存珍贵文物较多的寺院之一。吴屯上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的附属寺,藏语称“华丹群觉林”意为“吉祥法财洲”,建于公元1645年。寺院内有距今200多年的大经堂、宗喀巴殿等,属格鲁派。吴屯上寺被誉为“热贡艺术学校”,这里的僧人擅长绘画、泥塑、雕刻,曾产生过诸多名家高手。殿内珍藏有释尊头发、法贤佛牙、宗喀巴大师灵骨、各种规格不一的塑像、间唐、浮雕以及《甘珠尔》经卷等珍贵文物。

吴屯下寺

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为“具善圆满法洲”),位于同仁县隆务镇东7公里的吴屯下庄。始建之处(公元1648年)属宁玛派小寺院,后人称为“玛贡娘哇”,意为“古老的母寺”,明崇祯年间,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居嘉措扩建该寺,并改为格鲁派寺院。17世纪中叶,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弟子智格日俄仁巴在今吴屯村下部塌山处建投毛寺,成为吴屯上下两庄群众所供奉的寺院,后因寺址滑坡,投毛寺与“玛贡娘哇”合并,称吴屯下寺

年都乎寺

位于同仁县城西北1公里处,由丹智钦建于明末,建寺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公元1740~1794年)时期成为隆务寺属寺,除了独占鳌头的大型精美的壁画、堆绣外,还有不少宗教文物弥足珍贵。根敦群培故居:位于同仁县东北部的双朋西乡双朋西村,距同仁县城33公里,故居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土木结构,典型的藏族民居风格。故居内留藏有群培先生的许多著作及曾经用过的生活用品。是同仁县著名的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阿米夏琼山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西南15公里处。被藏区群众信奉为“神山”。峰顶常年积雪,川壑环拱,山势陡峭,最高海拔4767米,是同仁县境内最高点。盛夏季节,山脚下溪水淙淙、苍翠欲滴,峰顶却是白雪皑皑、山舞银蛇,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同时呈现在游人眼中,形成特殊的自然奇观。当地群众每年举行大规模的祭祀山神活动,偶有藏传佛教密宗高僧在此闭关修行。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前来探险。是同仁县未来重要开发景区之一。

麦秀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同仁县南部与泽库县交界处,距隆务镇32公里,是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区内群峰叠翠,林海苍茫,流水清澈,鸟语花香。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枝头挂金,冬天玉树银花,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胜地。

曲库乎温泉

位于县城以南18公里的麦秀森林东北缘,这里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树木葱茏,每逢夏季,鸟语花香,更使人心旷神怡。从西沙沟的变质岩裂隙中流出。当地人叫它神泉,圣水。自古羌人、叶蕃人至今的藏、汉、土,蒙古等民族,都接受过它的洗礼[5]

特产

同仁隆务河谷地区独产的黄果梨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被誉为我国的“黄果之乡”。同仁野生的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雪莲、冬虫夏草秦艽、大黄、黄芪等名贵药材久负盛名。同仁地区也盛产牛羊肉、皮张、绒毛、牛绒服装等而闻名。

荣誉记录

2019年1月,同仁县凭借热贡艺术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

视频

同仁县相关视频

青海省同仁县“热贡六月会”民俗!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出现彩虹桥,场面极其壮观
同仁县名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