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伯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Cxy對話 | 貢獻
參考资料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2: 行 12:
 
[[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明代[[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加工,也成为小说中[[曹操]]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出处。
 
[[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明代[[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加工,也成为小说中[[曹操]]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出处。
  
== 人物 生平 ==
+
== 史书记载大不同==
 +
  曹操这个 非常狠毒残忍,比如杀吕伯奢和吕伯奢全家。据史载,杀吕伯奢有各种不同说法。大体上有两类:站在捧曹操一面的[[陈寿]]《三国志》根本不提杀吕伯奢这回事。站在贬曹方面的[[裴松之]]注引,多半说曹操杀了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ref name="鲁德才2002">{{cite book|author=鲁德才|title=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XNJ8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南开大学出版社|isbn=978-7-310-01825-3}}</ref>。《魏书》是替曹操开脱,说伯奢子及宾客要劫曹操马及 ,所以曹操击杀数人<ref name="周振甫2006">{{cite book|author=周振甫|title=小说例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cR8AAAAIAAJ|year=2006|publisher= 江苏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43-7078-6}}</ref>。
 +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并无记载,裴松之注有三种版本: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并无记载,裴松之注有三种版本:
 
+
# 魏书曰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 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魏书曰: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 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 世语曰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
# 孙盛杂记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世语曰: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 演义传记 ==
 
== 演义传记 ==
 
 
[[曹操]]故人。[[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此认定[[曹操]]是不义之人,于是离他而去。
 
[[曹操]]故人。[[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此认定[[曹操]]是不义之人,于是离他而去。
  
'''吕伯奢'''灭门有很多讲法,一般都指向曹操的不仁不义,不过愈早期的相关叙述并不支
+
'''吕伯奢'''灭门有很多讲法,一般都指向曹操的不仁不义,不过愈早期的相关叙述并不支持这种看法。
 
 
持这种看法。
 
  
 《魏书》讲'''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从[[董卓]]逃亡时和几个人骑马去找'''吕伯奢''',刚好'''吕伯奢'''不在,结果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共谋抢劫[[曹操]]一行人,结果[[曹操]]反击杀了数人。这算正当防卫,没什么不仁可言。( 演义太过,但是魏书毕竟是曹家写的,世人所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魏书》讲'''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从[[董卓]]逃亡时和几个人骑马去找'''吕伯奢''',刚好'''吕伯奢'''不在,结果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共谋抢劫[[曹操]]一行人,结果[[曹操]]反击杀了数人。这算正当防卫,没什么不仁可言。 演义太过,但是魏书毕竟是曹家写的,世人所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世语》则说'''吕伯奢'''虽然外出,但是五个儿子都很客气,以宾主之礼对待,但是[[曹操]]因为吕家对人太好,反而满怀疑心,拿剑在当天晚上杀了八人后离开。
 
 《世语》则说'''吕伯奢'''虽然外出,但是五个儿子都很客气,以宾主之礼对待,但是[[曹操]]因为吕家对人太好,反而满怀疑心,拿剑在当天晚上杀了八人后离开。
  
 《孙盛杂记》则提,因[[曹操]]听到异声( 原文是食器声,不见得是刀具声) ,于是满怀疑心,连夜杀人,临走前悲凄的留下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孙盛杂记》则提,因[[曹操]]听到异声 原文是食器声,不见得是刀具声 ,于是满怀疑心,连夜杀人,临走前悲凄的留下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吕伯奢'''墓在中牟县城北7公里,223线与郑汴快速路会处东北侧。大孟镇境内的大吕村旁。墓碑已被黄水淤没。
 
'''吕伯奢'''墓在中牟县城北7公里,223线与郑汴快速路会处东北侧。大孟镇境内的大吕村旁。墓碑已被黄水淤没。
行 42: 行 38:
  
 
 事后众人深知伯奢及家人死得冤枉,厚葬后又修建了一座'''吕伯奢'''祠堂和高大的墓碑,曹公得位后曾到此谢罪并祭奠恩人全家。此故事在当地千余年长传不衰。
 
 事后众人深知伯奢及家人死得冤枉,厚葬后又修建了一座'''吕伯奢'''祠堂和高大的墓碑,曹公得位后曾到此谢罪并祭奠恩人全家。此故事在当地千余年长传不衰。
 +
== 參考资料==
 +
{{Reflist}}
 +
 +
 +
[[Category:东汉人物]]

於 2019年8月21日 (三) 13:11 的最新修訂

呂伯奢
出生
成皋(今河南滎陽)
逝世

呂伯奢,生卒年不詳,成皋(今河南滎陽)人。曹操的故人。 曹操在離開董卓返回鄉里的途中經過呂伯奢家,因懷疑呂伯奢家人將要謀害自己而殺死呂伯奢的家人。明代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將這段歷史進行了加工,也成為小說中曹操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處。

史書記載大不同

曹操這個人非常狠毒殘忍,比如殺呂伯奢和呂伯奢全家。據史載,殺呂伯奢有各種不同說法。大體上有兩類:站在捧曹操一面的陳壽《三國志》根本不提殺呂伯奢這回事。站在貶曹方面的裴松之注引,多半說曹操殺了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1]。《魏書》是替曹操開脫,說伯奢子及賓客要劫曹操馬及物,所以曹操擊殺數人[2]

陳壽《三國志·武帝紀》並無記載,裴松之注有三種版本:

  1.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2.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3.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演義傳記

曹操故人。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救,共同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但曹操卻誤以為家人的磨刀聲是要殺死自己,於是盡殺呂氏家人。離開呂家後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因擔心呂伯奢將告發自己,於是揮劍砍死呂伯奢;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回答"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因此認定曹操是不義之人,於是離他而去。

呂伯奢滅門有很多講法,一般都指向曹操的不仁不義,不過愈早期的相關敘述並不支持這種看法。

《魏書》講呂伯奢曹操的老朋友,曹操董卓逃亡時和幾個人騎馬去找呂伯奢,剛好呂伯奢不在,結果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共謀搶劫曹操一行人,結果曹操反擊殺了數人。這算正當防衛,沒什麼不仁可言。(演義太過,但是魏書畢竟是曹家寫的,世人所疑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世語》則說呂伯奢雖然外出,但是五個兒子都很客氣,以賓主之禮對待,但是曹操因為呂家對人太好,反而滿懷疑心,拿劍在當天晚上殺了八人後離開。

《孫盛雜記》則提,因曹操聽到異聲(原文是食器聲,不見得是刀具聲),於是滿懷疑心,連夜殺人,臨走前悲悽的留下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呂伯奢墓在中牟縣城北7公里,223線與鄭汴快速路會處東北側。大孟鎮境內的大呂村旁。墓碑已被黃水淤沒。

據《三國演義》載:「公刺董卓未果,從洛陽一帶兼行東歸。過虎牢,經中牟被(縣令)陳宮所獲……殺其伯奢全家。」又歷史名劇《捉放曹》,演唱的即是該事件的全過程。再據民間所傳,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急忙逃出洛陽。董卓畫像到處捉拿曹操。曹公過虎牢關,向東急奔中牟,被縣內巡捕抓獲,解至縣衙。縣令陳宮看到曹操是一條好漢,不忍心害他,兩人密謀又共同結義,聯絡各路豪傑,共同舉事滅董卓,對眾人說:這不是曹操。就把他放了。曹操當時就夜宿好友大呂村呂伯奢家中。伯奢看到公到此,非常驚喜,安排住下後,天不明就去集上打酒買菜。並安排家人殺豬宰羊,好好招待遠方客人。

曹操是一位疑心較大的人物,夜裡醒來,聽到院內人聲嘈雜,又聽到抓住他,殺他,以及霍霍的磨刀聲。曹操想到,是否事情已經暴露,派來的人殺他?隨手持鋼刀,跑到院裡,見人就殺,當看到被殺的豬、羊、雞時,才恍然大悟,啊!殺錯了,全是誤殺,一時鑄成大錯。曹陳二人連夜逃走,路遇買酒歸來的呂伯奢呂伯奢再三邀二人回去赴宴,卻發現曹操臉面不淨,走近一看竟是血跡,操見事將敗露,詐騙呂伯奢身後來人,呂伯奢回頭不見,操拔劍刺殺之。陳宮怒,說方才在家中是誤殺不可挽矣,如今怎又殺好人?操說若呂伯奢回家見一家老小皆被我等所殺,必定派人追殺我二人,並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陳宮失望,遂於操分道揚鑣。操見事已至此,不能挽回,只有今後以思相投。

事後眾人深知伯奢及家人死得冤枉,厚葬後又修建了一座呂伯奢祠堂和高大的墓碑,曹公得位後曾到此謝罪並祭奠恩人全家。此故事在當地千餘年長傳不衰。

參考資料

  1. 魯德才. 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2. ISBN 978-7-310-01825-3. 
  2. 周振甫. 小說例話.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343-7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