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回乡偶记(何晓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乡偶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回乡偶记》中国当代作家何晓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乡偶记

回家当晚,就知道鄱阳湖湿地公园退水了,无念岛重现了。我们几人约好了去无念岛游玩。自两年前随香落采风去过无念岛后,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总想着再去一睹为快。我意识到,它已经占据了我心中的某个重要角落

第二天早上,我们如约而至。可惜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乘游船过湖对岸,湖水依然清澈透明。下船后再乘大巴去珠湖圩堤,在圩堤另一端搭小船过一条小河。然后再步行至鄱阳湖大草原,要想深入草原深处,我们还要搭乘区间车。

强劲的北风呼啸着在耳边吹过,我戴着帽子系了围巾,裹紧了大衣,还是在寒风中发抖。草原以它极大的热情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因为今年洪水肆虐,湖水退潮缓慢。草洲上的草长得不高,但仍然是绿油油的。矮小瘦弱的芦苇像营养不良的孩子,在寒风中竖立着。想起前年,那些茂盛而高大的芦苇,像一排排整齐的卫兵挺立着,吸引着众多游客与它们一起合影。记得当时我示范着一个姿势拍照,然后团友们都纷纷学着我的样子摆拍,开心极了。那时的草很深很密,我们像孩子般在草地上撒着欢,或蹲或站或躺甚至跳起来拍照,可把摄影师累坏了(感谢汪填金老师的全程拍摄)。当我和毕爱心一边一个挟持着拘谨的徐和生老师拍照时,大家笑成一团,说徐老师看起来似乎被我们绑架了。还有,崔老师、鹤影、爱华和我几个人一起比赛谁跳得更高,结果爱华的长发盖住了她的脸庞,我们笑说她像魔鬼一样。那个时候,玩得真是开心!及至晌午,大家都不舍得离开。

和尾子一直聊着,尾子脑子里装满了智慧,和他聊天总能学到很多。这次,仅拍了几张照片留念。因为天气寒冷,我们决定早点离开。滩涂上,一群白天鹅在栖息;草丛上空,偶尔有几只白鹤飞过。放眼四望,绿色的草洲和褐色的芦苇以及白色的河流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回望无念岛,不想说再见。我知道,与其说我想念无念岛,不如说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个心愿,舒展一下自己的情怀;我发觉我与无念岛之间已经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了,或者说,有一种无形的纽带紧紧地把我和它维系在一起了。

朋友开车来接我们了,然后在鄱湖居饭店用午餐。当一大盆冒着热气的鱼端上餐桌时,一种久违的熟悉的味道弥漫开来,我用鼻子使劲吸着,那是妈妈饭菜的味道呀!我往碗里先舀了一些鱼汤,鲜美可口。朋友又给我夹了一些鱼,说是五味鱼,是五种不同的鱼放在一起煮的。挑一块入口,肉嫩味浓,唇齿留香,鄱阳湖里的鱼就是特别鲜甜!

记得父母和我在广州同住时,总是念叨着家乡的一菜一蔬,总感叹说还是觉得家乡的食物更好吃。记得有一年回去过年,二姐在用大锅灶煮鱼,我在帮忙烧火。鳜鱼在锅里翻滚着,放了姜葱蒜后,浓香四溢,二姐叫我试试咸淡,我吃了一块,美味可口,忍不住又夹了几块。鱼香飘荡在老屋的每个角落,循着味道,小嫂和一铭也过来了,禁不住也端起鱼盘吃了起来。看着我们吃得开心,二姐笑了,你们不要吃完了,留些给大家吃。明天,再多做些鱼,让你们吃个够。

这时,朋友又往我碗里加了几块鱼:“多吃些,家乡的鱼,好吃。”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这顿鱼,分明就是以前的味道嘛。家乡的人、家乡的鱼,家乡的情把我填得满满的。

饭后,车子在珠湖圩坝上驶过。想起当初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靠肩挑背负手提修建圩坝的时候,那该是多么热火朝天的景象,那时候的人干劲多大呀。大家团结一致,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经过艰苦的劳动,大坝终于一天一天垒高了,压实了,牢固了。它为灌溉农田,防洪抗旱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车子驶上公路时,不远处另一个小堤坝出现在视野内。猛然间,我想起,父母亲也曾在那里修堤筑堤。我大概就几岁的年纪,爷爷带着小哥和我还有堂哥堂姐四人去看修坝,因为太小,修坝的场景我一点都没记住,只记得在那里吃了一顿大锅饭,印象中还有我们几个拉着爷爷的手、兴高采烈地,像去做客一样高兴。后来大了听母亲讲,那时大坝上到处都是人,女人挖土,男人挑土,一刻也不停歇,尿急了就叫几个女人用身体挡住,就地解决。那时候虽然累,但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大家你追我赶,生怕掉了队。

想起自己的父母亲朋也为修圩堤出了力,心中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他们也曾为这片土地洒下过热血和汗水,这里有他们的影子,有他们的感召。我似乎有些理解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了。

鄱阳湖,是生养我们的母亲湖。它不仅养育了我的父母辈,还有父母的祖祖辈辈;而且它还将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它在我心中像母亲一样伟大!我敬重它爱戴它依恋它,也许,以后会回到它的身边。

02

车子经过珠湖中学时,我和高同学一起下了车。高同学只在珠中呆了一年半,自离开学校后,近三十年了,一直未曾回来过。此刻,他站在校门口,让我给他拍照留念。走进久违的校园,他很激动感慨,环顾四周,除了操场边四棵高大的楝子树,以前的旧物全被取代。他站在那里,用手比划着:以前这里是教学楼,中间是办公楼,那边是宿舍和饭堂。那时候,吃得不好,经常感觉饿,我们总是偷偷提前溜出课室,早点去饭堂打饭吃。下面是篮球场,那是我们男同学最爱的场地,下课或放学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球场跑。饭堂旁边还有一口轱辘井,以前我们吃喝用的水,都是饭堂的师傅用轱辘打上来的。校舍后面,还有一片竹林。马路边,是新建的厕所;后面还有一个大操场,是开运动会和跑步的好地方。马路左边,是一片松树林,清晨或傍晚,大家都喜欢去树林里背书或英语单词。随着他的描述,一幕幕场景出现在我眼前,那时的校园多美呀!那时候的我们多么纯真呀!我惊讶于他对学校的点点滴滴都记得那么清楚,说真的,有些物事,我都已经淡忘了。

此时,新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虽然美观大方,但在我们眼里,远比不上以前低矮的校舍那么有感情。新校园看起来是比以前变得漂亮多了,可是,我们的记忆无处安放,这是悲哀之处。

从他清晰的描述中,看得出他对这个学校有着多么深刻感情。这时,两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教师走了过来,面带笑容,和我们聊着,就像老同学般。受高同学的感染,站在寒风中,他们也比划着手势,陪着我们一起怀旧。原来,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片挥之不去的校园情结。

每次回家,都有一番不同的感悟。是以记之。[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