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家图书馆 (中华民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家图书馆

图片来自ncl

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旧称国立中央图书馆(简称中图央图);是中华民国国家图书馆,也是中华民国三所国立图书馆之一,隶属于中华民国教育部;该馆为中华民国唯一一所国家图书馆,不同于其他两间国立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总馆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南路,2017年行政院裁定将于台南市新营区设立南部分馆暨联合典藏中心

身为中华民国政府指定的法定送存机构,国家图书馆收藏各种类型的出版品文献资料[1],尤以汉学文献最具特色。附设的“中华民国国际标准书号中心”为中华民国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管理单位,冠码为957及986。

历史

国立中央图书馆大陆时期

  • 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已有筹办中央图书馆之意。后首都迁至北京北洋政府已设有国立京师图书馆,故未继续筹办中央图书馆。
  •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市
  • 1928年5月5日,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决议于南京筹设国立中央图书馆。
  • 1925年9月,中华民国加入《布鲁塞尔协定》(Brussels Agreement),教育部成立“出版物国际交换局”。
  • 1928年10月,教育部出版物国际交换局改由中央研究院接管,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出版物国际交换处”。
  • 1933年1月21日,教育部在南京成贤街成立“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教育部派曾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国立北平图书馆蒋复璁担任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员[2];4月8日,教育部复令蒋复璁为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主任;4月2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租定南京沙塘园民房为办公地点,开始筹备工作;4月24日,教育部核定《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组织大纲》。
  • 1934年7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接办中央研究院出版物国际交换处业务,出版物国际交换处改名为“出版品国际交换处”。
  • 1936年2月10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迁入南京成贤街馆舍办公;9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正式开放阅览。
  • 1937年3月,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勘定南京国府路(今南京人民大会堂)46亩土地,并由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付150万元预算,拟建立国立中央图书馆新厦。
  • 1937年8月15日,日军空袭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停止开放阅览;11月2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迁至汉口,设办事处于圣安得烈堂;12月15日再迁至长沙
  • 1938年2月12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奉命迁至重庆,借用川东师范学校大礼堂楼屋为办事处;5月1日于重庆成立参考阅览室;5月9日勘定重庆两路口新市街第一苗圃为分馆基地;9月10日于昆明分设出版品国际交换处办事处。1939年3月1日,日军空袭重庆,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奉命疏散至乡镇;3月12日选定于重庆江津县白沙镇设立民众阅览室。
  • 1940年8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官方简称中图,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entral Library”,蒋复璁出任创馆馆长;10月16日,国民政府制定公布《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
  • 1941年1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重庆馆舍落成;2月1日,重庆馆舍正式对外启用;6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蒋复璁担任馆长。
  • 1945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
  • 1946年6月1日迁回南京,位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图书馆总馆正式开放阅览;7月1日于南京成立出版品国际交换处,并设立出版品国际交换处上海办事处;7月12日,行政院公布《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品国际交换处组织规程》。

国立中央图书馆迁台时期

  • 1948年12月1日,中华民国海军轮船招商局开始把国立中央图书馆馆藏图书文物运到台湾。
  • 1949年,国立中央图书馆派特藏组主任屈万里为台湾办事处主任;12月1日普通书刊移运台北市,暂借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阅览。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于攻克南京时,已经搬了超过13万册的珍本古籍到台湾。10月,国立中央图书馆裁缩为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中图组,书籍与迁台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文物和人员暂居台湾省台中县雾峰乡,蒋复璁和屈万里已转任国立台湾大学教职(蒋1951年由香港来台,屈1949年转任傅斯年校长秘书)。
  • 1950年,国立中央图书馆南京原馆舍和未迁台的部份藏书约6、7万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改为南京图书馆(1952年,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原江南图书馆)并入南京图书馆)。
  • 1954年1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恢复建制,并于教育部内设办事处,蒋复璁回任馆长。
  • 1954年8月1日,教育部令蒋复璁筹备国立中央图书馆复馆事宜。
  • 1955年9月18日,国立中央图书馆复馆,总馆设于台北市南海路43号(南海学园内)。
  • 1956年2月20日,国立中央图书馆总馆正式开放阅览。
  • 1963年11月18日,国立中央图书馆从美国接运并奉令代管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图书。
  • 1966年3月10日,存放于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北沟陈列室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图书运回国立中央图书馆总馆。
  • 1969年1月3日,国立中央图书馆成立“国家目录中心”。
  • 1973年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社会各界不希望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随台湾省政府迁到台湾中部,最后决定由教育部接管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10月22日,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改称“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但组织独立。
  • 1977年4月22日,教育部筹设“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国立中央图书馆兼办筹备业务。
  • 1978年3月28日,国立中央图书馆成立“迁建委员会”,开始筹备总馆迁建事宜。
  • 1981年6月1日,教育部聘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王振鹄为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主任。9月30日,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指导委员会议,正式成立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
  • 1982年10月12日,国立中央图书馆举行新总馆建筑工程开工典礼。同年12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装设王安电脑制造的“VS-100-16F”电脑,开始图书馆自动化作业。隔年3月12日,国立中央图书馆公开展示全国第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线上作业系统。
  • 1985年11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新总馆竣工,位于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中正纪念堂对面)。此处原为一眷村部落,被北一女学生称为“绿门”,贩卖许多小吃。
  • 1986年6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进行图书清点装箱,暂停对外开放;7月2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起运图书至新总馆;9月8日,国立中央图书馆原总馆移交国立教育资料馆(今国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资源及出版中心);9月28日,国立中央图书馆新总馆正式启用。
  • 1987年5月5日,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更名为“汉学研究中心”。
  • 1988年9月16日,位于台北市和平东路二段科技大楼内的“国立中央图书馆附设资讯图书馆”正式启用。
  • 1989年7月1日,正式为中华民国出版品编配国际标准书号。
  • 1990年2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国际标准书号中心”。7月13日,成立“书目资讯中心”。
  • 1991年10月30日,启用“全国图书资讯网路线上合作编目系统”。
  • 1993年7月9日,完成开发并启用“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光碟系统”。
  • 1994年9月15日,完成开发“中华民国出版图书目录光碟系统”。10月1日,启用资讯网路系统。

国家图书馆时期

  • 1996年1月3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修正公布并更名为《国家图书馆组织条例》。据此,国立中央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英文名称仍为“National Central Library”;国立中央图书馆附设资讯图书馆则更名为“国家图书馆附设资讯图书馆”。
  • 1998年2月19日,启用远距图书服务系统;5月14日,成立“参考组”、“研究组”、“辅导组”。7月1日,成立“资讯组”。
  • 1999年4月3日,中华民国国际标准书号中心正式兼任中华民国国际标准录音录影资料代码(ISRC)管理中心。
  • 2002年5月15日,台湾电视公司与国家图书馆签约,国家图书馆分两阶段典藏台视新闻全部影音资料。
  • 2003年4月21日,国家图书馆70周年馆庆,启用“台湾记忆”、“台湾概览”系统。
  • 2004年9月15日,《国家图书馆全球资讯网》新版网页与《华文知识入口网》上线。
  • 2005年3月9日,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签订古籍数位化合作协议。
  • 2006年8月29日,与蒙古国家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
  • 2008年10月27日,“国家图书馆艺术暨视听资料中心”揭牌启用,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156号,以实践堂整修而成[3]。12月16日,国家图书馆馆长顾敏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牧师张德谦签订《国家图书馆与财团法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宣教基金会文献资料数位化合作计画协议书》。加入世界数位图书馆
  • 2009年5月18日,与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合作成立“国家图书馆国际组织资讯中心”。7月9日,与蒙古国立儿童图书馆合作成立“台湾书苑”(Taiwan Reading Garden)。9月1日,与慈济传播人文志业基金会签署《文献资料典藏合作协议书》。11月10日,国家图书馆艺术暨视听资料中心开放免证件入内参观,但调阅图书及视听资料时应出示有效证件[4]。12月31日,国家图书馆委托凌网科技营运之《国家图书馆远距图书服务系统》终止服务[5]。10月8日,与法鼓佛教学院举行学术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 2010年2月23日,国家图书馆艺术暨视听资料中心启用位于该中心3楼的“漫画屋”,台湾漫画家刘兴钦莅临开幕会场,另有3位台湾漫画家王平林俐陈钧同在开幕会场现场示范创作漫画[6]。4月19日,与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举办学术结盟签约仪式。7月7日,与大爱电视首次跨业合作制播的全民阅读推广节目《悦读‧浮世绘》开播,顾敏主持,首播时间为每星期三22时整,每集邀请该集主题书相关作者或学者专家与顾敏对谈。

10月25日,国家图书馆以英文名称“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wan)”加入全球博硕士论文联盟(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简称NDLTD),是NDLTD亚太区唯一机构会员。[7]

法源变迁

  • 1933年4月24日,教育部核定《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组织大纲》,全文七条,为最早的组织条例。
  • 1940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公布《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全文13条。
  • 1945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全文14条,此一条例共依法施行了50年。
  • 1996年1月3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组织条例》修正公布并更名为《国家图书馆组织条例》,全文14条。
  • 目前设有采访组、编目组、阅览组、参考组、特藏组、资讯组、辅导组、研究组、总务组、出版品国际交换处、国际标准书号中心、书目资讯中心、汉学研究中心等。
  • 2012年2月3日,总统令制定公布《国家图书馆组织法》,全文6条。2013年元旦实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PDF).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7-11). 
  2. 国家图书馆全球资讯网大事记-1933年. [201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3. 国家图书馆艺术暨视听资料中心开幕启用. [2016-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6). 
  4. 〈国家图书馆艺术暨视听资料中心即日起免证入内参观〉,国家图书馆全球资讯网,2009年11月10日。
  5. 国家图书馆远距图书服务系统,〈远距图书服务2010年1月1日终止委托服务公告〉 2009年8月26日。
  6. 国家图书馆全球资讯网,〈国家图书馆打造本土漫画创作温床 艺术暨视听资料中心漫画屋隆重开幕〉 ,2010年2月23日
  7. 国家图书馆秘书室 发布,〈贺!国家图书馆正式成为国际NDLTD组织会员〉 国家图书馆全球资讯网,2010年10月29日。
  8. 国家图书馆活动剪影,〈台湾连结世界.世界认识台湾──“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正式启用〉国家图书馆全球资讯网,201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