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下連續開採技術及科學問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地下連續開採技術及科學問題》,作者喬建永//王志強,責編李雪//李亞佩,定價298.00,ISBN號9787030777225,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版印次1版 1次,開本16開,裝幀精裝,頁數517,出版時間2023-12,印刷時間2023-12。

科學出版社是由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1930年創建的龍門聯合書局於1954年8月合併成立的;目前公司年出版新書3000多種,期刊500多種,形成了以科學(S)、技術(T)、醫學(M)、教育(E)、人文社科(H)[1]為主要出版領域的業務架構[2]

內容簡介

針對傳統長壁式開採體系始終存在的回採率問題與我國日益嚴重的動力災害問題,通過建立貝葉斯神經網絡方法,對影響回採率與強礦壓兩個問題的子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連續開採」概念,利用數學方法闡述其「復動力系統的規避致災位移」的科學內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地下開採區域完全無煤柱的發明專利技術,並輔以保證實施的全套技術。最後,基於「連續開採」思想,介紹了工作面間無煤柱、工作面末采無煤柱與開採區域無煤柱三種連續開採的工程應用情況。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採礦工程相關專業的科研與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煤炭企業生產管理者、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井工開採技術特徵與現狀

1.1立著的背景與意義

1.2井工開採的技術特徵

1.2.1煤田開發的概念

1.2.2井田內的劃分及開採順序

1.2.3礦井生產的概念

1.2.4采方法分類

1.3單一走向長壁採煤法

1.3.1採區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

1.3.2回採巷道布置分析

1.4傾斜長壁採煤法

1.4.1傾斜長壁採煤法帶區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

1.4.2帶區參數及巷道布置分析

1.4.3傾斜長壁採煤法工藝特點

1.4.4傾斜長壁採煤法的評價及適用條件

1.5我國井工開採壁式體系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5.1煤柱留設問題

1.5.2煤礦動壓問題

1.5.3著作內容

參考文獻

第2章貝葉斯網絡數學方法

2.1採煤方法的選擇與影響因素分析

2.1.1地質因素

2.1.2技術因素

2.1.3經濟和管理因素

2.1.4技術政策、法規和規程

2.2煤礦地質動力區域劃分研究

2.2.1關於地球的新學科—地下地質動力學

2.2.2區域地形在使用地質動力區劃法中的作用

2.2.3地質動力區劃法

2.3貝葉斯網絡化主動防治衝擊地壓方法

2.4工作面長度影響因素分析

2.4.1工作面長度設計整體原則

2.4.2井田內布局

2.4.3採煤方法與回採工藝

2.4.4工作面推進速度

2.4.5煤層厚度

2.4.6煤層傾角

2.4.7埋藏深度

2.4.8頂底板條件

2.4.9地質構造

2.4.10瓦斯湧出量與工作面通風量

2.4.11工作面後方採空區自燃「三帶」

2.5覆岩三帶分布

2.5.1關鍵層對覆岩三帶演化的影響

2.5.2采場三帶的劃分方法及適用條件

2.5.3工程算例

2.5.4計算結果誤差研判

2.6保護層開採與開採順序

2.7煤柱的礦壓峰值點極限模型

2.7.1實體煤內支承應力分布研究

2.7.2岩體的應力-應變曲線特徵及實體煤分區

2.8頂板管理-基本頂力學模型與解析

2.8.1彎曲薄板的基本理論及邊界條件

2.8.2彎曲矩形板的平衡問題

2.8.3開採過程中幾種常見的基本頂板支撐條件及求解

2.8.4頂板斷裂與煤層能量傳遞特徵

2.9斷面形狀、尺寸對巷道圍岩穩定性分析

2.9.1巷道斷面形狀計算分析

2.9.2巷道斷面尺寸計算分析

2.10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連續開採概念的提出與工作面間的典型方法

3.1傳統長壁開採121工法及其關鍵理論

3.1.1砌體梁理論

3.1.2傳遞岩梁理論

3.2厚煤層錯層位巷道布置采全厚採煤法及其關鍵理論

3.2.1厚煤層錯層位巷道布置采全厚採煤法

3.2.2覆岩運動一體化理論

3.2.3錯層位連續開採關鍵工藝參數及理論

3.2.4錯層位巷道布置工程實例分析

3.3N00/110工法及其關鍵理論

3.3.1N00/110工法概述

3.3.2切頂短壁梁理論及關鍵技術

3.3.3110工法頂板定向預裂切縫技術

3.3.4110工法NPR恆阻大變形錨索支護技術

3.3.5110工法遠程監控系統

3.3.6110工法工程實例分析

3.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巷道圍岩動力學及其規避致災位移的連續末采技術

4.1巷道彈性形變的複分析解

4.1.1巷道彈性形變基本方程

4.1.2應力函數U(x,y)在複平面上的表示

4.1.3複分析解

4.1.4圓形巷孔圍岩應力與形變

4.2巷道彈塑性圍岩的Kastner方程

4.2.1巷道圍岩彈塑性區域劃分

4.2.2圍岩塑性準則

4.2.3塑性應力與應變關係

4.2.4圓形巷道圍岩應力及變形的彈塑性分析

4.2.5圍岩塑性區域邊界線

4.3復動力系統簡介

4.3.1基本概念

4.3.2周期軌道

4.3.3基本性質

4.3.4周期點附近動力學性態

4.4Leau-Fatou花瓣逆定理及巷道圍岩穩定性

4.4.1花瓣逆定理

4.4.2基於花瓣逆定理的圍岩穩定性

4.5規避動態應力峰值的連續末采技術

4.5.1傳統末采技術

4.5.2末采無煤柱連續開採技術

4.5.3無煤柱末采應用工程實例

4.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地下煤岩體連續開採的保障體系

5.1覆岩連續運動

5.1.1覆岩連續運動特徵

5.1.2覆岩連續運動三帶劃分方法

5.2保護層連續卸壓開採技術特徵

5.3無煤柱連續開採端頭應力的連續卸壓技術特徵

5.3.1鑽孔卸壓的基本原理

5.3.2鑽孔周圍煤岩體破壞機理分析

5.3.3孔不塌落的塑性區半徑計算

5.3.4孔塌落的塑性區半徑計算

5.3.5孔徑確定

5.3.6鑽孔間距確定

5.3.7孔深度確定

5.3.8壓鑽孔方案

5.3.9卸壓效果計算分析

5.4實現工作面間連續、順序開採的技術特徵

5.4.1超長推進距離雙巷掘進技術要點

5.4.2實現雙巷布置的沿空掘巷一體化支護與一巷多用回採方法

5.4.3實現雙巷布置的「負煤柱」連續、順序開採技術

5.4.4雙巷布置輔助巷轉「負煤柱」單巷連續、順序開採方法

5.4.5巷道維護的效果分析

5.5覆岩離層注漿連續減沉技術

5.5.1覆岩離層分區注漿減沉技術概括

5.5.2覆岩傾向離層連續注漿技術

5.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地下連續開採的三種典型應用模式

6.1華豐煤礦工作面間連續開採技術及效果

6.1.1華豐煤礦地質條件與動力區劃條件

6.1.2華豐煤礦衝擊地壓影響因素及主動防治技術

6.1.3貝葉斯網絡化主動防治衝擊地壓方法

6.1.4貝葉斯神經網絡分析與預測

6.1.5華豐煤礦貝葉斯神經網絡化防沖技術的應用

6.1.6經濟、社會效益與研究成果

6.2梧桐莊礦無煤柱連續末采貫通上山技術及效果

6.2.1梧桐莊礦地質與回採技術條件

6.2.2工作面末采貫通回撤通道關鍵因素研究

6.2.3末采工藝與支架切頂沿空留巷技術

6.2.4現場監測

6.2.5沿空留巷液壓支架回撤工藝

6.2.6實施效果

6.3東歡坨礦上覆採空區孤島煤柱「連續開採」技術及效果

6.3.1殘留煤體地質與回採技術特徵

6.3.2殘留孤島煤柱采動影響與下伏大巷應力耦合

6.3.3孤島煤柱回採方案計算分析

6.3.4殘留孤島煤柱采動影響下的大巷支護方案

6.3.5孤島工作面不同開採時期下伏大巷圍岩變形觀測分析

6.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連續開採亟待解決的「十大問題」

參考文獻

  1. 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三位一體,搜狐,2017-09-28
  2. 公司簡介,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