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地形''',[[地貌]]形态(体),是[[地球]](或是其他[[星球]])表面(地表)各种局部的[[空间]]实体状态,亦可称为一个以海平面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比如[[高山]]、[[丘陵]]、[[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可以分为原生地貌形态和次生地貌形态,以其是否受到地球外动力侵蚀为划分依据。构成地貌形态,需参考包括高度、底平面形状和[[面积]]、地表倾斜方位和程度在内的三个基本指标。地貌形态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地形''',[[地貌]]形态(体),是[[地球]](或是其他[[星球]])表面(地表)各种局部的[[空间]]实体状态,亦可称为一个以海平面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比如[[高山]]、[[丘陵]]、[[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可以分为原生地貌形态和次生地貌形态,以其是否受到地球外动力侵蚀为划分依据。构成地貌形态,需参考包括高度、底平面形状和[[面积]]、地表倾斜方位和程度在内的三个基本指标。地貌形态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地球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处在漫长的演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互相转换。考古发现,[[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表明这里曾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擡升为高山。关于海洋与[[大陆]]的演变,有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
+
 地球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处在漫长的演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互相转换。考古发现,[[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表明这里曾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擡升为高山。关于海洋与[[大陆]]的演变,有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ref>[https://www.sohu.com/a/342058939_253609 板块构造学说的“前世今生”,了解一下 ],搜狐,019-09-19 </ref>
  
 
 “陆地地形”通常划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六种基本类型;
 
 “陆地地形”通常划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六种基本类型;
行 33: 行 33:
 
 地貌面,亦可以称为地形面或坡面,由坡面高度、倾斜度、坡长、倾斜方向、延伸方向及水平[[投影]]面积形状构成。地貌面的构成参数也可以称作特征参数,可以确定地貌面的空间特征。自然地貌面可以分为平面、斜面和垂直面,以两地貌面之间所成二面角[[夹角]]2°和55°为界限。0°~2°为平面,2°~55°为斜面,55°~90°为垂直面。
 
 地貌面,亦可以称为地形面或坡面,由坡面高度、倾斜度、坡长、倾斜方向、延伸方向及水平[[投影]]面积形状构成。地貌面的构成参数也可以称作特征参数,可以确定地貌面的空间特征。自然地貌面可以分为平面、斜面和垂直面,以两地貌面之间所成二面角[[夹角]]2°和55°为界限。0°~2°为平面,2°~55°为斜面,55°~90°为垂直面。
  
 地貌线是两地貌所成二面角的交线,可以分为[[坡度]]变换线和坡面变换线两种,包括[[山脊线]]、山麓线、谷底线等。坡度变换线是垂直(上下)方向的地貌面产生的交线,坡面变换线是水平(左右)方向的地貌面所成的交线。地貌线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直线、[[曲线]]和[[折线]],而事实上,大多数[[地貌线]]由于受自然侵蚀转而成为圆棱面。
+
 地貌线是两地貌所成二面角的交线,可以分为[[坡度]]变换线和坡面变换线两种<ref>[https://www.xuexila.com/zhishi/kexue/2745256.html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形],学习啦,2017-3-6</ref> ,包括[[山脊线]]、山麓线、谷底线等。坡度变换线是垂直(上下)方向的地貌面产生的交线,坡面变换线是水平(左右)方向的地貌面所成的交线。地貌线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直线、[[曲线]]和[[折线]],而事实上,大多数[[地貌线]]由于受自然侵蚀转而成为圆棱面。
  
 
 地貌点是地貌面或线的交点,比如山顶点。
 
 地貌点是地貌面或线的交点,比如山顶点。
行 44: 行 44:
 
<center>{{#iDisplay:g0187g62r06|560|390|qq}}</center>
 
<center>{{#iDisplay:g0187g62r06|560|390|qq}}</center>
  
 +
==参考文献==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於 2020年7月9日 (四) 09:15 的最新修訂

地形地貌形態(體),是地球(或是其他星球)表面(地表)各種局部的空間實體狀態,亦可稱為一個以海平面為基礎的相對獨立的地表起伏單元,比如高山丘陵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態可以分為原生地貌形態和次生地貌形態,以其是否受到地球外動力侵蝕為劃分依據。構成地貌形態,需參考包括高度、底平面形狀和面積、地表傾斜方位和程度在內的三個基本指標。地貌形態是地貌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地球的地形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處在漫長的演化之中,陸地和海洋互相轉換。考古發現,喜馬拉雅山地區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表明這裡曾是海洋,後來由於地殼隆起擡升為高山。關于海洋與大陸的演變,有著名的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1]

「陸地地形」通常劃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六種基本類型;

「海底地形」通常劃分為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海盆(海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類型。

與地形研究的相關科學分支有地形學地理學地球科學外營力堆積侵蝕、搬運;內營力分為地震(歐亞板塊菲律賓板塊互相擠壓而造成的地震)。

空間單元

按照地貌形態的空間規模差異,可以把地貌形態分為若干個不同的空間單元。

  • 星體地貌形態:占有整個地球,是最大的地貌形態,包括大陸和海洋兩個單元。
  • 巨地貌形態:占有數萬到數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包括山系和平原等單元,比如喜馬拉雅山系、巴西高原。
  • 大地貌形態:占有數百至數千平方公裡面積,包括單獨的山脈和盆地。
  • 中地貌形態:占有數十到數百平方公里,比如獨立的山峰
  • 小地貌形態:占有數平方公里到數十平方公里,比如溝谷、河谷、新月形沙丘等。
  • 微地貌形態:從數平方厘米到數平方公里,是複雜地貌形態的最小單元,比如窪地、淺溝等。
  • 微地貌形態和小地貌形態可以稱為單獨形態,星體地貌形態、巨地貌形態、大地貌形態和中地貌形態則可稱為複雜形態,由單獨形態構成。而在實際上,各個地貌形態之間沒有嚴格確定的界限。

形體要素

地貌面,亦可以稱為地形面或坡面,由坡面高度、傾斜度、坡長、傾斜方向、延伸方向及水平投影面積形狀構成。地貌面的構成參數也可以稱作特徵參數,可以確定地貌面的空間特徵。自然地貌面可以分為平面、斜面和垂直面,以兩地貌面之間所成二面角夾角2°和55°為界限。0°~2°為平面,2°~55°為斜面,55°~90°為垂直面。

地貌線是兩地貌所成二面角的交線,可以分為坡度變換線和坡面變換線兩種[2],包括山脊線、山麓線、谷底線等。坡度變換線是垂直(上下)方向的地貌面產生的交線,坡面變換線是水平(左右)方向的地貌面所成的交線。地貌線的表現形式可以有直線、曲線折線,而事實上,大多數地貌線由於受自然侵蝕轉而成為圓棱面。

地貌點是地貌面或線的交點,比如山頂點。

視頻

地形 相關視頻

地理:中國地形
地球上的各種地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