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枇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塘栖枇杷 |
中 文 名 :塘栖枇杷 产品特性:果形美观,色泽金黄 分布范围:塘栖镇和仁和镇、崇贤镇 果熟时间:五月 |
塘栖枇杷产于浙江省余杭是全国享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塘栖枇杷成熟早,是初夏淡季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良水果,是果中珍品[1]。其按果肉颜色分为白色和红色两类约计19个品种,主栽品种5个:“软条白砂”、“大红袍”、“夹脚”、“杨墩”、“宝珠”,尤以“软条白砂”为最,属国宝级优质品种,堪称枇杷中的珍品。枇杷可入药,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健胃利尿等功效。
简介
塘栖是中国枇杷四大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优厚的人文底蕴,自唐代以来盛产枇杷著称于世。塘栖枇杷以色艳形美、肉质细嫩、汁多味鲜、风味卓绝而闻名天下。据史书记载,早在隋代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地质资源
杭州塘栖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河湖池塘星罗棋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条件适宜,特别适合于枇杷生长发育。该地枇杷林蜿蜓密布,冠盖浓郁,四时苍翠,这方人文水土,孕育了品质超群、风味特佳、古今闻名的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的地域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塘栖镇和仁和镇、崇贤镇,主要产区在塘栖的塘南、东塘、沾驾桥等乡。余杭县的塘栖,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和福建莆田的宝坑,为中国三大枇杷产地,其中以塘栖枇杷产量最多,品种也最好。
产品特性
塘栖枇杷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较佳,营养丰富。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塘栖枇杷 初冬开花,花极清香,每一花束由60—90朵小花组成,五月果熟。每逢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枇杷花冒寒开放,洁白如玉,深为历代文人和画师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晓翠”。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就曾常常于超山赏梅之后,来到邻近的塘栖,欣赏那团团绿树,累累金果的枇杷林,并就此创作了不少以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 卢桔( 枇杷的别称)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
营养价值
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糖类、脂肪、蛋白质、苹果酸、柠檬酸以及钙、磷、钠、铁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物质,此外,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叶片中含有皂甙、维生素B1等物质[2]。它的用法颇多,可以用枇杷叶煮汤喝,或是用来敷患部,也可用大量的叶子来洗枇杷浴,而枇杷的果实和种子核也可食用。干燥的枇杷制成果酱则终年可食用。它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抗癌保健作用。 同时可加工成糖水罐头、果酒、果汁、果膏等。枇杷可入药,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胃利尿、清热等功效。
种植情况
塘栖镇政府、果农和科技人员都十分重视塘栖枇杷的保护与发展。枇杷面积解放初12780亩,2007年发展到25200亩,产量也从1657吨,发展为7500吨。截止2007年11月,塘栖镇建有枇杷优质苗基地500亩,枇杷特色园区1023亩。截至2009年,塘栖镇枇杷面积15000亩,年产枇杷3000吨以上。
获得荣誉
塘栖枇杷于1963年5月在北京首届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展示;
1980年全国枇杷品种评比中获鲜食、制罐两项第一名;
1999年10月注册了“塘栖”牌商标,同年获杭州市优质农产品展销暨新技术新品种交易会金奖
2001年获中国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同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塘栖镇为“浙江枇杷之乡”;
2003年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5000亩;
2004年5月,中国塘栖枇杷节开节仪式上宣布,久负盛名的塘栖枇杷成功申报枇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枇杷也有了 全国性的产地品牌。同年5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塘栖枇杷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5年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杭州市著名商标,同年11月获余杭区公众喜爱的十大商标;
2007年3月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软条白砂和平头大红袍在历次全国枇杷品评中均获鲜食、制罐第一名[3]。
视频
塘栖枇杷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塘栖枇杷,农业农村部,2010-3-29
- ↑ 走进中国"枇杷之乡",新浪博客,2014-05-23
- ↑ “塘栖”枇杷 形质兼具冠天下,浙江日报网,20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