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复兴航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复兴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由陈文宽、戴安国、蔡克非等人共同创办的航空公司,于1951年5月21日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台北市。

公司主要提供台北、高雄、花莲及台东的航空客货邮运输,与金门、马祖不定期包机业务,并代理各国航空公司客运,航空货运邮运业务

是谁害死了复兴航空

2016年11月21日,台湾地区排名第三的航空公司——复兴航空突然宣布停飞。一时间,这家历史长达65年的老牌航空公司成为了媒体和社会热议的焦点!

复兴兴衰简史

1951年,陈文宽与合伙人成立了台湾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复兴航空。此后,现在排名台湾第一的华航(中华航空)才成立。兴航从经营台湾岛内及周边航线起步,逐渐发展成规模(拥有27架飞机)仅次于华航、长荣的台湾地区第三大航空公司。一直以来,兴航在台湾民航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复兴航空创始人陈文宽先生

陈文宽出生于美国,于抗战前回到祖国。他是当时中国航空公司的第三位华裔飞行员。抗战期间,陈多次穿梭敌占区,出色完成任务,在当时被誉为中国飞行员的传奇人物。他曾于缅甸密支那被日军占领前的紧要关头,用容载23人的飞机严重超员装载78人安全飞离战区。因表现出色,[[陈为蒋政府专机驾驶员之一,搭载过蒋介石、宋子文、戴笠等高层。

2005年,兴航成功首航台北—广州的台商包机业务。

两岸三通直航后,2008年12月15日,兴航台北—上海航班不绕飞第三方管制区,成为历史上第一架海峡两岸间真正直航的客机。其时,兴航因受台湾环岛高铁通车冲击,岛内航线萎缩而近乎破产。两岸航班的开通,将其从死亡线上拉回,之后营收直线上升。

2008年后,复兴航空积极加入两岸航线,开通上海、武汉、天津等地航线,更与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四川航空共同经营福州、无锡、重庆航点。截至宣布解散前,兴航共有13个大陆航点。同时成为泰国国际航空、厦门航空、四川航空等在台湾岛内的地勤代理业务机构。 正是在2008年以来两岸旅游业发展正旺的大环境下,复兴航空恰如其名的得以“复兴”。 2011年,复兴航空除一口气订购12架最新型空客A321-NEO外,还订购了包括4架A330大型飞机在内的30架飞机。

但2016年以来,随着蔡英文执政导致两岸“冻结”,复兴航空再没有2008年那一次好运加持,尚未交付的飞机再也没有机会涂装上复兴航空标志的“龙图”了。

复兴不再的现状

近年来,兴航几乎与事故二字如影随形。

2014年7月23日,由高雄飞往马公的复兴GE222班机降落时因恶劣天气失事,48人遇难。

2015年2月4日,由台北飞往金门的复兴GE235班机,起飞5分钟后失控坠毁于基隆河,43人罹难。

失事前的复兴航班

这两起事故之后,台“民航局”依规定对复兴航空做出停止分配“国际航权”一年的处罚。两起机毁人亡的惨剧,使兴航的安全记录被抹上巨大的污点,原本就经营不善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在空难发生前,复兴航空的境外航线比重已上升到一半以上,在全年326万人次的运输量中,境外航线超过173万人次。此次停止分配航权重创了兴航,也使其从此走向不再复兴的断头路。

2014年,复兴航空为迎战对来自廉价航空的巨大竞争压力,创立低成本子公司威航来打对台。但由于客座率未如预期,亏损超过资本额的一半,威航不到2年之后,便于今年10月宣告停止运营。

兴航的解散只是台湾航空企业举步维艰的冰山一角,其他同行的日子也是都不好过。

一边是观光业急剧缩水拖累民航业,一边是员工不断要求加薪改善福利,造成运营成本增加。

今年9月,两岸航线载客率低至73.83%,个别航班甚至停到2018年。这一次倒下的是复兴,下一次倒下的会是谁?谁也不知道。

复兴唯有选择“安乐死”

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7、8、9三个月为传统旅游旺季。但是对比去年同期,复兴航空营业毛损反而增加近2/3。2016年前三季经会计师核阅后财报,兴航累计营业净损高达26亿4957万元!

▲ 数据来源:台湾交易所公开资讯检测站

面对两岸线的载客率减少,尽管兴航和华航、长荣一样采取依订位概况来调整适合的飞机营运,不断调整其余航线的营运策略,以应对降低陆客减少的业绩冲击,但此举仍然杯水车薪。

复兴航空曾于2013年为添购新机筹措资金而发行了海外可转换公司债(ECB),持债人可在今年的11月29日提前赎回,该笔可转债尚有22.87亿元的余额待偿。此外最大债权银行兆丰银目前放款余额约17.1亿元,岛内其他金融机构也都有对兴航的授信。

面临债务的巨大影响,尽管兴航已将现有4架A330大型客机出售或转租,将澳门、冲绳等航线停飞,但营利状况仍不乐观。加之两岸关系被台当局搞成一盘死棋,使得占兴航营收四成的两岸航线也随之跳水。内部评估也认为,未来2年内不见得能扭转失血,从长远角度来看,复兴航空做出解散的决定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复兴停飞的后遗症

11月22日,复兴航空无预警停飞导致总计84架次航班、5113名旅客受到影响。

台“交通部”民航局预估,复兴航空全面停飞后岛内外受影响的旅客近10万人次。

原定22日搭复兴航班的某旅行社30多人的旅行团只好转搭华航班机,多支出的数万元机票钱只能自行旅行社自己消化,这样的案例怕不在少数。

旅客被坑还有华航、长荣来协助,旅行社却只能默默流泪。之前旅展卖出去的兴航票券通通作废,在兴航投资了10年以上的关系航线一夜清零。农历春节是旅行社订单较多的一个档期,涉及兴航的线路产品被迫下架,损失惨重。 漂亮的复兴航空空姐

受影响最大的是复兴航空目前的1795名劳工。长荣已表态将对兴航的机师择优录取,但其他更多人面临的依然是失业。

紧接着要考虑的是航权的跟进处理。两岸航线的调整,由于涉及航权、航点等问题,必须经由协商谈判解决签订航权协议。在去年7月的航空小两会协商中,两岸客运定期航班总班次已增加到890班,大陆客运航点增加到61个。

尽管复兴航空“尸骨未寒”,但航权的激烈争夺战早已悄悄打响。此前,“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表态,将要求华航12月1日前全面接管兴航航线。此举遭到了业者质疑,毕竟兴航都是飞上海、合肥、杭州等地的热门航线,可谓谁抢到谁就捡了大便宜。

但“交通部”部长贺陈旦23日晚间否认了上述说法,24日徐国勇则再次强调,其说的就是“行政院院长”的裁示,“没有一个字有差”,再一次确认了华航接管全部复兴航线的消息。

根据台湾相关法规,申请两岸航权必须经过严密程序。而今未经任何合法程序就直接将复兴航空的航线转交华航,完全置法规于透明。“行政院”与“交通部”的立场不一,暴露出了蔡政府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依法意识淡薄的混乱事实。“行政院”将话说的太满,意图尽快安抚民心,却没有尊重专业和务实的考量,而这也是为了缓和蔡政府下滑的民调。

解散已是无奈之举,但却也是最好的告别。正如复兴航空在声明中所说的:

“选择在此时间点解散公司,是基于公司目前资产仍大于负债,有能力对旅客、员工与相关合作伙伴的权益,提供必要保障。”

待到丧失应对能力,怕是要带来更大的悲剧。

连有马来西亚政府撑腰的马航,两次空难后都撑不住重组,更何况复兴这样的民营航空。本可在空难后就关掉兴航,但并没有这样。兴航能撑到今日,已属不易。被迫解散的兴航不过是两岸关系急冻之后的牺牲品,蔡当局为了自己的意识形态一时爽,完全置经济发展与民生疾苦于不顾。此次清盘的是兴航,接下来还有更多个“兴航”。

65岁的兴航没能熬过2016,是谁将其推下了悬崖?台湾人,这次或许真该认真想想了![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