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外科主任来咱家(张季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外科主任来咱家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外科主任来咱家》中国当代作家张季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外科主任来咱家

我们家里五个兄妹,三个习文,两个学工,母亲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从医的。没曾想,居然有一天,家里来了上海大医院的外科专家。

那时,“攀枝花”还叫“渡口”呢。人民广播电台在炳草岗公园的时候,进大门的左手边有一座单身宿舍,当年,我家住二楼右手的第一间。有年初秋,刚过正午,沈文祝同他当外科主任的朋友从上海到桂林、昆明旅游后来家做客。

我一家三口住在一间陋室里,厨房是在门口过道的一张桌子上,蜂窝煤炉子搁在上三楼的梯步上。而客人,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我多少有些诚惶诚恐。他衣著朴素,高高的个头,清俊的面庞,一双手精致又漂亮,言语不多,加上眼睛神采柔和,很是令我喜爱和敬重。这位外科主任不显山不露水,眼睛闪亮脸含笑。我猜想,恐是穿上白大褂,迈上手术台,操起手术刀,这位赫赫显显的权威才俊也是这张笑颜。然而,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细微之处,他一些看似平常,倒确实是他有别于很多人许多不平常的地方。

我下楼去接他,刚踏上楼面,他脚步就驻了一下。我感觉他一双眼睛惊讶于过道栏杆上那蓬蓬勃勃婆娑多姿的花啦。花有十多钵,长在没有上釉的土陶钵钵里。唯有那颗仙人球例外,安安稳稳地坐在一个漂亮的搪瓷盆中——那是因为这颗仙人球有些硕大的缘故。仙人球橙中透红的肉团肉都都的,惹得你不由得要去摸摸,但它浑身毛刺刺的;在它圆圆的顶端,有一颗乒乓球那么大、红黄相间且有绒绒刺的蕾朵,引人注目;蕾朵上,有枚红亮亮的颗粒,像宝石,更令人惊讶和喜滋滋地睁大了两只眼睛。我感到他对整个仙人球都挺热爱。情有独钟。正好。我心中高兴,准备走时送与他留作纪念。

煮饭的时候,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弯着腰淘米,洗菜,切肉。他切的肉丝、肉片、肉丁,真是丝是丝丝片是片片丁是丁丁。直到如今切肉,我都想着他的样子学着他的刀法。切肉的时候,他看了看蜂窝煤炉子的火势,回转身,眼睛四顾,好像要寻找什么东西。栏杆下有铁丝,我取了给他,他选了两根粗的,缠绕在一起,扳成“∩”形,做成火钳,给炉子加了个蜂窝煤。肉切好了,蜂窝煤蓝色的火苗也蹿了上来。他说,上海冬天冷,要烤火取暖,老百姓家里大多是烧煤球。他说在这里的三天时间里,他要试着做几个上海味同川味相糅合的菜出来,请大家尝尝、品品,听听大家的感觉和意见。还说这是来之前,他在火车上就想好了的。炒菜的时候,他主厨,我当帮手。他先烧肉丁,再炒肉片,最后炒肉丝。他说,肉丝要爆炒,还得趁热吃,若是先炒,吃的时候就凉了。炒肉丝的时候,他躬着腰,在洗了的铁锅里,放少许菜油,用锅铲浪了浪,然后放肉丝,之后即放酱油并翻动。他说,这样炒出的肉丝才又嫩又鲜,还省油。起锅的时候,他飘撒了些许白糖。我接过了色香味自是全全的菜肴。之后,他换了锅,煮青菜汤的时候,着意放了紫菜一一那是上海人做汤最爱放的海味。那些年炒菜,不搁味精鸡精,也没有料酒,酱油也不分生抽老抽,好吃与否,全看你厨艺如何。

那天晚饭,五个人吃了一顿难得的美味

在以后的两天里,菜品不重复,餐餐变花样。有海鲜鱼类,有面食,还有糕点。原材料呢,都是我陪他去农贸市场挑选。他传授了我一些菜谱上见不到的食材挑选的巧妙知识,获益多多。

晚上,他就着过道上的灯光,花了一会儿时间,把那盆仙人球上的蕾朵做了嫁接。

他不要我送他仙人球,他说他家里有,还说了句“君子不夺人所爱”。——我想,真是读书人一个,讲礼仪,太客气。他花圃里有仙人球,但他那颗仙人球顶端,不一定有蕾朵;即使有蕾朵,也必有异,那色泽也自有心里喜欢和不甚喜欢的差别,不会一个样。至于蓓蕾上宝石般的那一颗红红的粒,他定是没有。我是这样猜测。不是这样,我当初也不会打算送给他留作纪念了。但大家初次见面,倒也不必多说。况千里迢迢,搬动起来也不方便

他说这里的花更红,叶更绿,金沙江的水很幽。他给仙人球做嫁接,愿朵朵花木美妍长青。这是他职业所引发出来的园艺。沈文祝告诉我,他家里有花圃,有名贵的花卉;他的外科手术精湛,创面小,缝合好,同他的花圃有关!这真是非常奇特的事了。真是“功夫在诗外”啊!

三天的游览和我的介绍,让他感慨得很,不停地赞颂:渡口是神奇之地;地界富饶,奇山魔水尽宝藏;这里稀有的资源、奇特的山水是空前绝伦的。他鼓励我没被大都市繁华的嚣张和车轮掀起的迷障遮挡住了明澈的眼睛希望我要冷清着意地认清世间,在艰苦的地方潜心的工作并痴情般地热爱生活努力拼搏……我当时想: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狭谷!

他很有爱心。

他是心灵手巧的外科医生。

几十年了,我同他握手时柔和、轻灵、热忱、有力的感觉,至今,还留在我的神经末梢……[1]

作者简介

张季平,原四川攀枝花电台文艺编辑、记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