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保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大保鼎)
前往: 導覽搜尋

太保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1]。鑄造於西周初期。腹內有「大(太)保鑄」(周朝:大通太)三字,故而得名。此太保即輔佐周成王之召公。現藏天津博物館

出土與收藏

太保鼎相傳在清道光咸豐年間出土於山東壽張縣梁山,同時出土的還有青銅尊等。這些青銅器器型莊嚴厚重,紋飾華麗繁縟,是商周青銅器的典型代表,合稱「梁山七器」。太保鼎先後由李宗岱丁麐年徐世昌等人收藏;徐世昌曾作《得鼎歌》對其倍加讚頌,並收入《水竹邨人集》中。1958年,徐世昌之孫媳張秉慧將太保鼎捐獻國家,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形制

太保鼎為方形鼎,通高57.6厘米,口徑長35.8厘米,寬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有二直耳,耳上鑄有攀附狀垂角雙獸,器腹飾有饕餮紋蕉葉紋,四角飾扉棱。太保鼎的四柱足裝飾有扉棱,柱足中部裝飾有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獨一無二。

史學考證

周武王去世後,由召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召公當時位列太保,這隻太保鼎就是召公所鑄,意味建國安邦的重器。千百年來,承載着百姓祈求國泰民安、天下大治心愿的太保鼎,始終是只見文字記載、不見真身的傳奇。關於周召公有這樣一段傳說,為了輔佐成王,召公嘔心瀝血,甚至常常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下親自過問民生疾苦,因此他死後,無數百姓捐錢為他打造了這隻太保鼎。因此,歷朝歷代,無數將相名臣都希望能找到這隻傳說中的周召公太保鼎,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傳說,清代順治、康熙兩朝的顧命大臣、太子少保鰲拜,就曾經派出近萬人,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太保鼎,甚至開出了萬兩白銀的獎金。可即便是這樣的重獎之下,仍舊沒有找到太保鼎。直到100多年後的道光年間,太保鼎才悄然出土。

價值

除了歷朝歷代的達官顯貴們開出的各種獎金之外,即使僅僅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隻太保鼎的價值也是難以評估的。由於商周歷史一直缺乏文字史料,因此商周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對於研究商周歷史具有極大的學術價值,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歷來被認為是一字千金。而這隻太保鼎的內部清晰鑄有「大保鑄」三字銘文,線條清晰流暢,字體華美,更是難得一見、珍貴異常,因此是歷史學界和文物收藏界一致公認、赫赫有名的國寶。尤其是這隻太保鼎,對於西周從周武王到周成王兩朝歷史的研究,給出了明確的實物佐證,對於整個華夏文明的歷史研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梁山七器7件國寶,從出土的那天起,就成了各種勢力爭相追逐的對象。鴉片戰爭以後,更是成了帝國主義搶掠的重要目標。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它們只有四件被妥善保管。其中,大保簋,藏於美國費里爾美術館;大保卣,藏於日本白鶴美術館小臣艅犀尊,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還有三件至今下落不明,目前保存在國內博物館的只有這件太保鼎[2]

視頻

太保鼎 相關視頻

國寶檔案_太保鼎
天津博物館之西周太保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