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克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大克鼎11.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大克鼎</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2/8fd8d4eee7a94f7da79c04224f801cf9.jpeg 原图链接][http://www.erhainews.com/n7073846.html 来自 百家旅游官媒自媒联盟 的图片]]]
+
[[File:大克鼎11.jpg|300px|缩略图|右|<big>大克鼎</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2/8fd8d4eee7a94f7da79c04224f801cf9.jpeg 原图链接][http://www.erhainews.com/n7073846.html 来自 百家旅游官媒自媒联盟 的图片]]]
  
'''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中国西周晚期著名青铜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
'''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中国西周晚期著名青铜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ref>[http://hznews.hangzhou.com.cn/wenti/content/2019-05/30/content_7202318.htm “海内三宝”之一: “大克鼎”],杭州网,2019-05-30</ref>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年龄2900多岁,身高93.1厘米,体重201.5公斤。与同时期的青铜兄弟姐妹相较,它绝对是个“重量级”。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年龄2900多岁,身高93.1厘米,体重201.5公斤。与同时期的青铜兄弟姐妹相较,它绝对是个“重量级”。
行 9: 行 9:
 
 大克鼎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窖藏中有1200多件[[青铜器]],一同出土还有一套七件小克鼎、一套六枚编钟(克钟),另有盨二件、镈一件。
 
 大克鼎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窖藏中有1200多件[[青铜器]],一同出土还有一套七件小克鼎、一套六枚编钟(克钟),另有盨二件、镈一件。
  
 该鼎出土后被天津金石收藏家柯劭忞购得,咸丰九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陷害,遭朝廷议罪。辛亏当时担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帮助。然后[[左宗棠]]得到大克鼎后赠送给了潘祖荫,以谢搭救之恩。宝鼎便一直收藏于潘家,[[潘祖荫]]死后,其家将大克鼎连同其他宝物如大盂鼎等南迁苏州。其后,潘家先后拒绝了端方(清末大臣、金石学家,后被起义新军所杀)、国民政府和日军的索取,设法将大克鼎等保存在[[苏州]]家中。1951年,潘氏后裔潘达于女士将包括大克鼎、大盂鼎在内的4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克鼎此后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今。
+
 该鼎出土后被天津金石收藏家柯劭忞购得,咸丰九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陷害,遭朝廷议罪。辛亏当时担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帮助。然后[[左宗棠]]得到大克鼎后赠送给了潘祖荫,以谢搭救之恩。宝鼎便一直收藏于潘家,[[潘祖荫]]死后,其家将大克鼎连同其他宝物如大盂鼎等南迁苏州。其后,潘家先后拒绝了端方(清末大臣、金石学家,后被起义新军所杀)、国民政府和日军的索取,设法将大克鼎等保存在[[苏州]]家中。1951年,潘氏后裔潘达于女士将包括大克鼎、大盂鼎在内的4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克鼎此后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今<ref>[http://www.js.chinanews.com/news/2015/0722/126470.html 苏州潘氏后人捐献大盂鼎大克鼎成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国新闻网江苏新闻,2015-7-22</ref>
  
 
==形制==
 
==形制==
行 35: 行 35:
  
 
[[Category:793 金屬器物]]
 
[[Category:793 金屬器物]]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於 2020年5月29日 (五) 09:03 的最新修訂

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中國西周晚期著名青銅鼎,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該鼎與大盂鼎(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毛公鼎(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並稱為「海內青銅器三寶」[1]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年齡2900多歲,身高93.1厘米,體重201.5公斤。與同時期的青銅兄弟姐妹相較,它絕對是個「重量級」。

出土和流傳

大克鼎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的一處窖藏,窖藏中有1200多件青銅器,一同出土還有一套七件小克鼎、一套六枚編鐘(克鍾),另有盨二件、鎛一件。

該鼎出土後被天津金石收藏家柯劭忞購得,咸豐九年,左宗棠被永州總兵樊燮讒言陷害,遭朝廷議罪。辛虧當時擔任侍讀學士的潘祖蔭幫助。然後左宗棠得到大克鼎後贈送給了潘祖蔭,以謝搭救之恩。寶鼎便一直收藏於潘家,潘祖蔭死後,其家將大克鼎連同其他寶物如大盂鼎等南遷蘇州。其後,潘家先後拒絕了端方(清末大臣、金石學家,後被起義新軍所殺)、國民政府和日軍的索取,設法將大克鼎等保存在蘇州家中。1951年,潘氏後裔潘達於女士將包括大克鼎、大盂鼎在內的400餘件文物全部捐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大克鼎此後收藏於上海博物館至今[2]

形制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腹徑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口有大型雙立耳,口沿微斂,方唇寬沿,腹略鼓而垂,稱斂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點比上端略寬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變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證。

紋飾

該鼎頸部飾有三組對稱的變形饕餮紋,相接處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腹部飾一條兩方連續的大竊曲紋(即波曲紋),環繞全器一周。鼎足上部另飾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組。鼎耳飾有相對的紋。

銘文

大克鼎銘文

鼎腹內壁上有金文28行,基本上每行10字,僅一行11字,另有合文2字,重文7字,共計290字。根據銘文記載,該鼎由一位名為「克」的西周貴族鑄造於周孝王時。銘文內容分為兩段:首段記載了克對其祖父師華父的讚譽,因其功績,周王任命其孫克擔任膳夫,負責出傳王命;次段記載了周天子對克官職的冊命和賞賜,克接受任命和賞賜,於是鑄造此鼎歌頌周天子的美德,同時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該鼎銘文筆畫圓潤,布局完整,代表着金文文字發展的新階段。

視頻

大克鼎 相關視頻

大克鼎的故事
如果國寶會說話 大克鼎:一本打開的青銅之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