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大青叶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
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主要品种均来源于同一植物菘蓝,仅入药部位不同。两者的性能及功用十分相似,且常常配伍使用。大青叶以苦寒之性更甚,其解热及凉血消斑之力更强,所以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和外感风热的发热,咽痛等症均可选用本品。
【生长环境】
多生于石砾质干山坡、拾荒地、沙质草地以及河岸沙质地上;也常生于山坡灌木丛间与杂木林下。性喜光、耐干旱、忌高温。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整地前施足基肥,用厩肥或堆肥,每667平方米2500千克,然后耕翻、整平。在北方多采用宽1米的平畦,条播。
2、种植方法:
(1)种子直播:春播于4月中下旬,秋播于10月中、下旬。在整好的平畦上,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条播,播种后约半个月开始出苗。秋播在翌年春季出苗。
(2)育苗栽植:于3月上旬,一在苗床上条播育苗。按行距5厘米开沟播种,播后覆土1厘米。保持苗床湿润,温度在15℃~20℃。播种10~15天出苗,苗高5~6厘米时,选择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6厘米×20厘米定株。
(3)根繁殖:选择无病害、色泽新鲜、粗0.3~0.5厘米短根于4月上旬开始下种。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每隔10~12厘米放短根2节或3节,然后覆土。
【栽培管理】
1、松土除草:远志植株矮小,必须保证田间无杂草。并结合松土勤除草。
2、浇水追肥:种子发芽、出苗期,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需要浇水。一般在生长后期不需经常浇水。为了提高产量,可于生长第2年起进行追肥,通常于4~5月间追饼肥25千克/667平方米、过磷酸钾10~15千克/667平方米。
【大青叶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大青叶是深根植物,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土地进行种植。每亩施圈肥3500~4000kg,捣细,均匀地撒入地内。深翻30cm左右,耙细整平,做1m宽平畦或1.5~2m高畦(南方地区)。地干时先灌水浇透,待水渗下,表土稍干松时再播种。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春播在“清明”前后为宜,最迟不可过“谷雨”。长江以南可在麦收后夏播,夏播于“芒种”前后。收下新种子后即可播种。在整好的畦田内,按行距20cm条播,开1.5cm深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耧平,稍加镇压,立即浇水,一般7~10天出苗。刨收板蓝根为主,适当稀植,株行距25cm。夏播宜早,收获宜迟。每亩用种量1~2kg。
3.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播种后保持土地湿润,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浅锄,防止压伤幼苗,定苗后松土除草,经常保持疏松,地内无杂草。
(2)间苗定苗:幼苗出土后拔去过密的弱苗,苗高6cm左右,按株距6~iOcm定苗。间苗时去弱留强,如缺苗则及时移栽补齐。
(3)追肥浇水:以收大青叶为主的;一般春播收叶3~4次,夏播收2~3次。一年要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定苗后,每亩用尿素1O~13kg,在行间开浅沟施入,地旱时浇水。第二、三次,都在收过叶子后立即追肥,每次可用圈肥并适当配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壮旺。以收板蓝根为主的,生长旺期不割叶子,少追氮肥,适当施圈肥及草木灰。促使根部生长粗大,产根量高。根、叶兼收时,生长旺盛期割一次叶子,秋后收根。
(4)防治病虫害:霜霉病、菌核病、菜粉蝶、菜青虫、蚜虫等是大青叶的常见病虫害,管理的时候要注意防范治理。
4.选育良种
牧刨时选根粗壮、无病害植株,切割根上部芽头长15~20cm,种植在育苗地里,待翌年春天开花结籽,作为大田栽种的种子。
5.收获加工
以收大青叶为主的,春播种后水、肥管理立即跟上,一年可割取3~4次。生长旺盛时第一次在“芒种”前后,割头茬叶子。第二次在“立秋”前。第三次在“处暑”到“白露”间。最后一次在“霜降”前。收根一般不割叶或少割叶。割取叶子时选晴天收割,立即晒干,色绿,质量好。如遇阴雨应烘干,否则发霉变黑,降低质量。干后即可供药用。每5~6kg鲜叶,可加工1kg干货。以身干、暗灰绿色、无杂质霉变者为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