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青葉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青葉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概述】

大青葉與板藍根的主要品種均來源於同一植物菘藍,僅入藥部位不同。兩者的性能及功用十分相似,且常常配伍使用。大青葉以苦寒之性更甚,其解熱涼血消斑之力更強,所以溫熱病的各個階段和外感風熱的發熱,咽痛等症均可選用本品。

【生長環境】

多生於石礫質干山坡、拾荒地、沙質草地以及河岸沙質地上;也常生于山坡灌木叢間與雜木林下。性喜光、耐乾旱、忌高溫。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整地前施足基肥,用廄肥或堆肥,每667平方米2500千克,然後耕翻、整平。在北方多採用寬1米的平畦,條播。

2、種植方法:

(1)種子直播:春播於4月中下旬,秋播於10月中、下旬。在整好的平畦上,按行距20厘米開淺溝條播,播種後約半個月開始出苗。秋播在翌年春季出苗。

(2)育苗栽植:於3月上旬,一在苗床上條播育苗。按行距5厘米開溝播種,播後覆土1厘米。保持苗床濕潤,溫度在15℃~20℃。播種10~15天出苗,苗高5~6厘米時,選擇陰雨天或午後,按株行距6厘米×20厘米定株。

(3)根繁殖:選擇無病害、色澤新鮮、粗0.3~0.5厘米短根於4月上旬開始下種。在整好的地內,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每隔10~12厘米放短根2節或3節,然後覆土。

【栽培管理】

1、鬆土除草:遠志植株矮小,必須保證田間無雜草。並結合鬆土勤除草。

2、澆水追肥:種子發芽、出苗期,要保持苗床土壤濕潤,需要澆水。一般在生長後期不需經常澆水。為了提高產量,可於生長第2年起進行追肥,通常於4~5月間追餅肥25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鉀10~15千克/667平方米。

[1]

【大青葉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大青葉是深根植物,選擇土層深厚、疏鬆的土地進行種植。每畝施圈肥3500~4000kg,搗細,均勻地撒入地內。深翻30cm左右,耙細整平,做1m寬平畦或1.5~2m高畦(南方地區)。地干時先灌水澆透,待水滲下,表土稍干松時再播種。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春播在「清明」前後為宜,最遲不可過「穀雨」。長江以南可在麥收後夏播,夏播於「芒種」前後。收下新種子後即可播種。在整好的畦田內,按行距20cm條播,開1.5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耬平,稍加鎮壓,立即澆水,一般7~10天出苗。刨收板藍根為主,適當稀植,株行距25cm。夏播宜早,收穫宜遲。每畝用種量1~2kg。

3.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播種後保持土地濕潤,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後淺鋤,防止壓傷幼苗,定苗後鬆土除草,經常保持疏鬆,地內無雜草。

(2)間苗定苗:幼苗出土後拔去過密的弱苗,苗高6cm左右,按株距6~iOcm定苗。間苗時去弱留強,如缺苗則及時移栽補齊。

(3)追肥澆水:以收大青葉為主的;一般春播收葉3~4次,夏播收2~3次。一年要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定苗後,每畝用尿素1O~13kg,在行間開淺溝施入,地旱時澆水。第二、三次,都在收過葉子後立即追肥,每次可用圈肥並適當配合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壯旺。以收板藍根為主的,生長旺期不割葉子,少追氮肥,適當施圈肥及草木灰。促使根部生長粗大,產根量高。根、葉兼收時,生長旺盛期割一次葉子,秋後收根。

(4)防治病蟲害:霜霉病、菌核病、菜粉蝶、菜青蟲、蚜蟲等是大青葉的常見病蟲害,管理的時候要注意防範治理。

4.選育良種

牧刨時選根粗壯、無病害植株,切割根上部芽頭長15~20cm,種植在育苗地里,待翌年春天開花結籽,作為大田栽種的種子。

5.收穫加工

以收大青葉為主的,春播種後水、肥管理立即跟上,一年可割取3~4次。生長旺盛時第一次在「芒種」前後,割頭茬葉子。第二次在「立秋」前。第三次在「處暑」到「白露」間。最後一次在「霜降」前。收根一般不割葉或少割葉。割取葉子時選晴天收割,立即曬乾,色綠,質量好。如遇陰雨應烘乾,否則發霉變黑,降低質量。干後即可供藥用。每5~6kg鮮葉,可加工1kg乾貨。以身干、暗灰綠色、無雜質霉變者為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