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突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突穴属于任脉穴位图,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

天突穴的准确位置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胸骨切迹上缘上0.5寸凹陷处《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另说“在颈结喉下二寸”《针灸甲乙经》、5寸《备急千金要方》,3寸《太平圣惠方》、1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在璇玑穴上1寸,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名解

天突为经穴名(Tiāntū CV2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天突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天即天空,突即灶突,此穴位所在相当于气管上端,颇似肺气通天的灶突,故名天突。 天突穴。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以此得名。 玉户穴。玉:金之属也,肺性之气也。户:出入的通道也。玉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性水气。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温性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固有特性,故名玉户。 天瞿穴。天:头面天部也。瞿:古代的戟属兵器,既能横打又能直刺,此指穴内气血为向外的冲突之状。天矍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上冲头面的天部。理同天突名解。 阴维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其势单力弱,穴外天部的阴维脉水湿因而汇入穴内,故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天突穴意义

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

循任脉上传廉泉穴。

天突穴的功效

吸热生气,天突穴有理气化痰,清咽开音,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作用。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痦、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 天突穴主治咳嗽,哮喘,咯血,喉痹,失音,呕吐,呃逆,噎膈,瘿瘤等。

配伍

天突穴配定喘穴、鱼际穴治哮喘、咳嗽。 天突穴配膻中穴、列缺穴治外感咳嗽。 天突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呃逆。 天突穴配廉泉穴、涌泉穴治暴喑。 天突穴配丰隆穴治梅核气。 天突穴配少商穴、天容穴治咽喉肿痛。 天突穴配气舍穴、合谷穴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天突穴配定喘穴、膻中穴、丰隆穴治支气管哮喘。 天突穴配天窗穴、合谷穴、人迎穴治声带炎。 天突穴配内关穴、印堂穴、足三里穴治神经性呕吐。 天突穴配膻中穴,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哮喘,胸痹。 天突穴配璇玑穴、风府穴、照海穴,有行气解表,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喉肿咽痛。 天突穴配灵道穴、阴谷穴、复溜穴、丰隆穴、然谷穴,有滋肾降火利咽的作用,主治咽痛久不愈,喑哑,入睡口干。

治疗方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注意: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针刺食道癌患者天突穴,可使蠕动增强,内径增宽。 针刺甲亢患者天突穴,可使基础代谢降低,而对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后基础代谢可增加。 [1]

按摩天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咳嗽、哮喘、失音、呕吐、呃逆、瘿瘤等;吸热生气。 艾灸天突穴的方法 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天突穴的手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突穴并做环状运动,按摩时应控制力度,不要伤到喉咙。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