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香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香炉

天香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OsbeckiachinensisL.的全草或根。植物金锦香,分布于长江以南有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具有化痰利湿,祛瘀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小儿疳积,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牙痛,脱肛,跌打伤肿,毒蛇咬伤。[1]

中文学名 天香炉 金锦香属
植物界 金锦香
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 长江以南有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双子叶植物纲 采收时间 夏、秋季
桃金娘目 毒性 无毒《湖南药物志》
野牡丹科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入药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辛、淡,性平。

归经

、大肠经。[2]

功效

化痰利湿,祛瘀止血,解毒消肿。[3]

主治

咳嗽,哮喘,小儿疳积,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牙痛,脱肛,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

  1. 治风寒咳嗽,金锦香全草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 治肺炎咳嗽,风火牙痛,蜂窝草60-120g,炖杀口肉(猪颈下面,宰猪时刺口处肉)内服。(《重庆草药》)
  3. 治久伤胸闷痛,干金锦香全草15-3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 治赤白痢,水泻,金锦香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 治阿米巴痢疾,金锦香30g,地菍30g,合萌15g。煎水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捣汁,浸酒或研末。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洗或漱口。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全草,或去掉地上部分,留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20-60cm。茎四棱形,具紧贴的糙伏毛。叶对生;叶柄短或几无,被糙伏毛;叶片坚纸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3-15mm,先端争尖,基部钝圆或几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基出脉3-5条。头状花序顶生,有花2-8朵,叶状总苞2-6个,无花梗;萼管长约6mm,通常带红色,无毛或具1-5枚刺毛突起,裂片,三角形状披针形,与萼管等长,具缘毛,各裂片间外缘具一刺毛突起;花瓣4,淡紫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约1cm,具缘毛;雄蕊8,常偏向一侧,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顶部具长喙,喙长为花药的1/2,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子房半下位,4室,近球形,先端有刚毛16条。蒴果紫红色,卵状球形,4纵裂,宿存萼坛状,长约6m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或具1-5个刺毛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天香炉长约60cm。根圆柱形,灰褐色,木质较硬面脆。茎方柱形,老茎略呈圆柱形,粗2-4mm,黄绿色或紫褐色,被紧密的黄色粗伏毛,质脆易断,髓白色或中空。叶对生,有短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2-6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表面黄绿以,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被金黄色毛;基出脉3-5条,侧脉不明显。头状花序球状;萼黄棕色,花冠暗紫红色,皱缩,易脱攻。蒴果钟状,具杯状宿萼,浅棕色或棕黄色,先端平截。气微,味涩,微甘。以叶多、带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椭圆形,角偶处表皮细胞类圆形;表皮毛有2种是腺毛,腺头椭圆形,同8-10个细胞组成,腺柄为6-10个细胞排列成2列性;另1种为多列性细胞组成的非腺毛,胞壁略增厚,强木化。下皮细胞长形,多数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几成簇晶层;皮层薄壁细胞椭圆形,切向壁及角部稍加厚;4个角偶处各

有一外韧型维修管束;内皮层细胞长方形,1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常不明显。木质部排列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9.6-18-30μm,常单个散在;木射线常为单列细胞,偶见2列细胞宽。贿部宽广,薄壁细胞圆形,贿心部分有贿内韧皮部束;老茎髓部薄壁细胞落破裂成空洞。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具气孔,上下表皮角质层均有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通常3个;偶见直轴式,腺毛2种,1种腺毛呈椭圆形囊状,长约65m,径约38μm,由单细胞腺头和单细胞腺柄成2列性,腺毛内均含棕横色物质。非腺毛为多列性细胞毛,长80-240-1360μm胞壁较厚,强木化。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33-60μm。

各家论述

  1. 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
  2. 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註 1]
  3. 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
  4. 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
  5. 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
  6. 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
  7. 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
  8. 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
  9. 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注释

  1. “疮疡”: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