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医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太医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太医院</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04/3377820c1f4f4a7696e9d38a21941232.jpeg 原图链接][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id=135A4505204EB3C89532018FF2499B1444E3FA28&thid=OIP.TuA81bXxsWFMj1Y9reB0OQHaFj&media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304%2F3377820c1f4f4a7696e9d38a21941232.jpeg&exph=768&expw=1024&q=%e5%a4%aa%e5%8c%bb%e9%99%a2&selectedindex=7&ajaxhist=0&vt=0 来自 必应 的图片]]]
 
[[File:太医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太医院</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04/3377820c1f4f4a7696e9d38a21941232.jpeg 原图链接][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id=135A4505204EB3C89532018FF2499B1444E3FA28&thid=OIP.TuA81bXxsWFMj1Y9reB0OQHaFj&media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304%2F3377820c1f4f4a7696e9d38a21941232.jpeg&exph=768&expw=1024&q=%e5%a4%aa%e5%8c%bb%e9%99%a2&selectedindex=7&ajaxhist=0&vt=0 来自 必应 的图片]]]
  
太医院,中国古代官署名。
+
''' 太医院''' [[ 中国]] 古代官署名。
  
 
==沿革==
 
==沿革==
  
 秦汉以后设太医令,为掌管医疗;隋唐设太医署;宋代设翰林医官院、元丰改制为医官局,设和安大夫、成和大夫、翰林医官;辽国北面官设太医局,南面官设提举翰林医官;金代改太医局为“太医院”,长官为提点;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其下辖御医、吏目、医士等数十人,分为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针灸、口齿等科,主要为宫廷服务,并需分班处理紧急医痛,是为宫直,清代又于其中设教习厅,以培养宫廷医务人员;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
 秦汉以后设太医令,为掌管医疗;隋唐设太医署<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lishi/201511/24766.html 由太医院判吴谦总修而成的《医宗金鉴》],历史上的今天,2015-11-16</ref> ;宋代设翰林医官院、[[ 元丰]] 改制为医官局,设和安大夫、成和大夫、翰林医官;辽国北面官设太医局,南面官设提举翰林医官;金代改太医局为“太医院”,长官为提点;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其下辖御医、吏目、医士等数十人,分为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 针灸]] 、口齿等科,主要为宫廷服务,并需分班处理紧急医痛,是为宫直,[[ 清代]] 又于其中设教习厅,以培养[[ 宫廷]] 医务人员;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中医应用==
 
==中医应用==
行 11: 行 11:
 
===金代太医院的功能===
 
===金代太医院的功能===
  
金代始设太医院,取待辽之太医局而主管医政及医药事物。其隶属于宣徽院。太医院”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判官,从八品。掌诸医药总判院事”。金代太医院兼有医学教育之功能。管勾,从九品,此职之设与医学教育有关。
+
[[金朝| 金代]] 始设太医院,取待辽之太医局而主管医政及医药事物。其隶属于宣徽院。太医院”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判官,从八品。掌诸医药总判院事”。金代太医院兼有[[ 医学]][[ 教育]] 之功能。管勾,从九品,此职之设与医学教育有关。
  
 
===元代太医院的功能===
 
===元代太医院的功能===
  
 元代太医院掌管一切医药事务,领各属医职,使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医药管理机构。从太医院官吏的品秩看,都普遍高于以往任何朝代。因此,不论是纵向比较还是与同期医药机构之横向比较,此时的太医院从品秩规格到实际职能都大大提高和加强了。
+
 元代太医院掌管一切医药事务,领各属医职,使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医药管理机构。从太医院官吏的品秩看,都普遍高于以往任何[[ 朝代]] 。因此,不论是纵向比较还是与同期医药机构之横向比较,此时的太医院从品秩规格到实际职能都大大提高和加强了。
  
 
===明代太医院的功能===
 
===明代太医院的功能===
  
 明代医政管理受中央集权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医药集中统一管理的局面。宫廷医药机构御药房、生药库、安乐堂、典药局及王府良医所、地方医学教育机构等都与医药管理中枢太医院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与医药有关的事宜,一般都经过太医院的协调处置而后实行。
+
 明代医政管理受[[ 中央集权]] 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医药集中统一管理的局面。宫廷医药机构御药房、生药库、安乐堂、典药局及王府良医所、地方医学教育机构等都与医药管理中枢太医院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与医药有关的事宜,一般都经过太医院的协调处置而后实行。
  
 
==清代太医院的功能==
 
==清代太医院的功能==
  
 清代太医院承袭于明代,隶属于礼部,除明代太医院治则外,清代太医院还负责医书修撰。由太医院判吴谦总修而成的《医宗金鉴》一书,自乾隆时作为医学教科书以后,一直到清末沿用了160多年,这对于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
 清代太医院承袭于明代,隶属于[[ 礼部]] ,除明代太医院治则外,清代太医院还负责医书修撰。由太医院判吴谦总修而成的《[[ 医宗金鉴]]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1865v/274621p.html 《医宗金鉴》简介],国学大师</ref> 一书,自乾隆时作为医学教科书以后,一直到清末沿用了160多年,这对于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科治疗方面,太医院对中医分科呈递减趋势,从清初沿用明朝11科,即大方脉( 内科) 、小方脉( 儿科) 、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科。至同治五年(1866)仅剩即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科。伤寒、妇人并入大方脉。
+
 分科治疗方面,太医院对[[ 中医]] 分科呈递减趋势,从清初沿用明朝11科,即大方脉 内科 、小方脉 儿科 、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科。至同治五年(1866)仅剩即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科。伤寒、妇人并入大方脉。
  
 考试制度方面,同治五年(1866),改设医学馆后,改太医院旧制四季考为二季考。即在仲春、仲秋为之。凡交月课之医士、恩粮生、肄业生统由堂官面考二艺。正式考题多本《医宗金鉴》、《伤寒论》、《金匮要略》,间用《内经》、《难经》。每到寅、申年,太医院院使、院判会同礼部堂官共同主持会考。除御医免考外,所有吏目以下各员生均一律参加会考。会考时备卷受卷均由收掌官批阅,由教习评定等第,由太医院堂官封送礼部复勘后,太医院拆封咨行,吏部和礼部注册。遇有上一级空缺,太医院咨行吏礼查核后,奏咨补用。考取一二等者,如无处分事故,按名挨次拟补;三等者,照旧供职,暂停升转;四等者,罚停会考一次;不列等者,革职留院效力,下届仍准入考。此外,太医院在光绪三十四年奏设的新医学馆,其考试规程和学部奏定中学堂考试章程相同,清朝中医考试规程之严密,值得当今借鉴。
+
 考试制度方面,同治五年(1866),改设医学馆后,改太医院旧制四季考为二季考。即在仲春、仲秋为之。凡交月课之医士、恩粮生、肄业生统由堂官面考二艺。正式考题多本《医宗金鉴》、《[[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间用《[[ 内经]] 》、《[[ 难经]] 》。每到寅、申年,太医院院使、院判会同礼部堂官共同主持会考。除御医免考外,所有吏目以下各员生均一律参加会考。会考时备卷受卷均由收掌官批阅,由教习评定等第,由太医院堂官封送礼部复勘后,太医院拆封咨行,[[ 吏部]] [[ 礼部]] 注册。遇有上一级空缺,太医院咨行吏礼查核后,奏咨补用。考取一二等者,如无处分事故,按名挨次拟补;三等者,照旧供职,暂停升转;四等者,罚停会考一次;不列等者,革职留院效力,下届仍准入考。此外,太医院在光绪三十四年奏设的新医学馆,其考试规程和学部奏定中学堂考试章程相同,清朝中医考试规程之严密,值得当今借鉴。
 +
 
 +
==视频==
 +
===<center> 太医院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现代名医启蒙老师 清代太医院瞿文楼</center>
 +
<center>{{#ev:youku|XMzM1Mjc1NTYwOA|560|center}}</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43 的最新修訂

太醫院中國古代官署名。

沿革

秦漢以後設太醫令,為掌管醫療;隋唐設太醫署[1];宋代設翰林醫官院、元豐改制為醫官局,設和安大夫、成和大夫、翰林醫官;遼國北面官設太醫局,南面官設提舉翰林醫官;金代改太醫局為「太醫院」,長官為提點;明清相沿,長官稱為院使,其下轄御醫、吏目、醫士等數十人,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傷寒、婦人、針灸、口齒等科,主要為宮廷服務,並需分班處理緊急醫痛,是為宮直,清代又於其中設教習廳,以培養宮廷醫務人員;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中醫應用

金代太醫院的功能

金代始設太醫院,取待遼之太醫局而主管醫政及醫藥事物。其隸屬於宣徽院。太醫院」提點,正五品;使,從五品;副使,從六品;判官,從八品。掌諸醫藥總判院事」。金代太醫院兼有醫學教育之功能。管勾,從九品,此職之設與醫學教育有關。

元代太醫院的功能

元代太醫院掌管一切醫藥事務,領各屬醫職,使它變成了一個純粹的醫藥管理機構。從太醫院官吏的品秩看,都普遍高於以往任何朝代。因此,不論是縱向比較還是與同期醫藥機構之橫向比較,此時的太醫院從品秩規格到實際職能都大大提高和加強了。

明代太醫院的功能

明代醫政管理受中央集權思想的影響,出現了醫藥集中統一管理的局面。宮廷醫藥機構御藥房、生藥庫、安樂堂、典藥局及王府良醫所、地方醫學教育機構等都與醫藥管理中樞太醫院發生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繫。與醫藥有關的事宜,一般都經過太醫院的協調處置而後實行。

清代太醫院的功能

清代太醫院承襲於明代,隸屬於禮部,除明代太醫院治則外,清代太醫院還負責醫書修撰。由太醫院判吳謙總修而成的《醫宗金鑒[2]一書,自乾隆時作為醫學教科書以後,一直到清末沿用了160多年,這對於醫學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分科治療方面,太醫院對中醫分科呈遞減趨勢,從清初沿用明朝11科,即大方脈(內科)、小方脈(兒科)、傷寒、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正骨、痘疹科。至同治五年(1866)僅剩即大方脈、小方脈、外科、眼科、口齒科。傷寒、婦人併入大方脈。

考試制度方面,同治五年(1866),改設醫學館後,改太醫院舊制四季考為二季考。即在仲春、仲秋為之。凡交月課之醫士、恩糧生、肄業生統由堂官面考二藝。正式考題多本《醫宗金鑒》、《傷寒論》、《金匱要略》,間用《內經》、《難經》。每到寅、申年,太醫院院使、院判會同禮部堂官共同主持會考。除御醫免考外,所有吏目以下各員生均一律參加會考。會考時備卷受卷均由收掌官批閱,由教習評定等第,由太醫院堂官封送禮部復勘後,太醫院拆封咨行,吏部禮部註冊。遇有上一級空缺,太醫院咨行吏禮查核後,奏咨補用。考取一二等者,如無處分事故,按名挨次擬補;三等者,照舊供職,暫停升轉;四等者,罰停會考一次;不列等者,革職留院效力,下屆仍准入考。此外,太醫院在光緒三十四年奏設的新醫學館,其考試規程和學部奏定中學堂考試章程相同,清朝中醫考試規程之嚴密,值得當今借鑑。

視頻

太醫院 相關視頻

現代名醫啟蒙老師 清代太醫院瞿文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