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圣惠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平圣惠方》,宋代第1部官修方书。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命翰林医官王怀隐、陈昭遇等搜集前代有效验方加以整理而成。该书始编于太平兴国三年(978) 至淳化三年 (992) 完成,前后共用14年。共100卷,约280余万字。所收方剂包括两汉至宋初各代医方,书首有赵光义《御制太平圣惠方序》。全书刊成,宋太宗赠宰相李昉、参政黄中源等人5部。其后颁发至各州医官掌握使用。迄于后世,该书逐渐散佚,元、明、清各代亦未重刊,现中国和日本只有抄本残卷,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多种抄本互相补勘,排印出版。1980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有影印抄本问世。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首述脉法、处方用药、五脏病证,以下按伤寒、时气、内、外、骨伤、金创、妇、儿、食治、补益、针灸等共1 670门,载方16 834首。每门之前均冠以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因论述,其后分列处方和各种疗法。值得重视的是: 有关伤寒和杂病部分保存了宋代校正张仲景 《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以前文字的原始面貌。日本《汉方の临床》1978年第11、12期刊载的野渊纮所撰《〈太平圣惠方〉卷八—— 〈伤寒论〉 的另一古传本》一文,就认为该书卷8在文体和内容上都与《伤寒论》一致,“是反映了宋校以前《伤寒论》原貌的一个确切资料”,可称之为“淳化本 《伤寒论》”。

外科部分共占8卷,139门,方1 400余首。论述痈疽甚详,指出 “痈由六腑不合所生”,疽为 “五脏不调所生”,治各不同。至于痈疽辨别,该书首先记载 “五善”、“七恶”之说,即根据痈疽证候判断预后,为后世辨别外科痈疽善症与险症树立规范。 其他风毒、 疮癣、 瘰&55379;&57060;、 金创、 伤折等均有较详论述。妇科共占13卷,分200余门,方2 500余首,举凡妇女杂病,积聚症瘕,月水不利,带下,胎前产后亦无不论及。儿科占12卷,分260余门,方2 600余首。其中有关急惊风、慢惊风之论述,为中国儿科记述最早所见,影响至今。五官科论述眼、口齿、咽喉、耳、鼻等病,共占6卷,150门,方1 500余首。其中“开内障眼论”,记述白内障眼治疗全过程,从翳状浮沉老嫩,针拨时注意事项,如人体虚实寒热,宜针气候,用针轻重、浅深、远近等,指导临床实际。

此外,本书还收录已佚医书多种,如第55卷,所载 “三十六种黄证候点烙论并方”和 “三十六种黄点烙应用俞穴处”等,都是已佚医书 《占烙三十六黄经》 的内容。第99、100卷针灸部分,也是以唐以前人 (佚名)所著《针经》和 《黄帝明堂灸经》的内容编纂的,因此它也保存了中国古针灸书的精华。《太平圣惠方》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宝库。

作者简介

王怀隐,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曾为道士,善医诊,后还俗。陈昭遇,岭南人,亦精于医。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太平圣惠方 相关视频

太平圣惠方
【朗读·南中医】《太平圣惠方》·卷一·叙为医(王雨轩)

参考文献

  1.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2.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