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失智症是一种疾病现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属都以为患者是老番癫、老顽固,以为人老了都是这样,因而忽略了就医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他已经生病了,应该要接受治疗。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单一项疾病,而是一群症状的组合(症候群),它的症状不单纯只有记忆力的减退,还会影响到其他认知功能,包括有语言能力、空间感、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时可能出现干扰行为、个性改变、妄想或幻觉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其人际关系与工作能力。[1]
目录
认识失智症
失智症容易发生于年纪大的长者,俗称“老人痴呆症”。但因痴呆含骂人意味,所以以“失智症”(失去智慧)来代表这些人是因疾病而渐渐失去原有的智能。失智症实际上是包含记忆力障碍,再加上认知功能损伤,而且影响日常生活的状况。[2]
常见的症状包含了记忆的减退或丧失,判断及执行能力下降,失去从事日常生活中活动及照顾自己的能力,行为障碍以及情绪人格的改变,最后必需得以依赖旁人照护并随著病程进行,而逐渐增加病患及照顾者的困扰和压力。
最常见的失智症类型是“阿兹海默症”,阿兹海默症患者占所有失智症患者人数的50%到70%,其他常见的种类还包括血管型失智症(占25%)、路易氏体失智症(占15%)、以及额颞叶型失智症。相对少见的失智成因则有常压型水脑症、帕金森氏症、梅毒、以及库贾氏症等。
国内老年失智症的统计约为八万名,其中约六成为阿兹海默氏症,所以,失智症已是老人国度的台湾主要的医疗及社会问题。
失智症目前无法治愈,多奈派齐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经常用于治疗轻至中度失智症,但这些治疗的效果始终有限。对于失智症患者与照护者而言,有些方法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能有所助益;另外,对于照护者的卫教与情感支持固然相当重要。运动对于病患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功能皆有帮助。
失智症影响全球三千六百万人口,大约10%的人口,会在有生之年中发病。失智症与年龄老化息息相关,约3%的人口在65到74岁之间得到失智症,另外19%的人口则在75到84岁之间,而将近一半的人口超过85岁得到失智症。随著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失智症也变得越来越常见。[3]
失智症与正常老化的区别
老化的确会造成健忘,但是失智症(dementia) 是完全不一样的状况。失智症不单纯只有记忆力减退的状况,还会出现语言能力、空间判断、计算能力、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认知功能退化,还可能有性情上的改变,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老化
- 偶尔会忘记某些事,但事后会想起来
- 可能会无法完全记住记忆测试中的物品。
失智症
失智症的种类
1.脑退化性疾病包括最常见的阿兹海默氏病。其他如路易体失智症、额颞叶失智症、巴金森失智症、多系统萎缩症,和汉汀顿氏病。
2.脑血管性疾病:包括血管性失智症。其他如皮质下动脉硬化症脑病变。
3.药物和毒物:许多药物包括酒精和成瘾药物。毒物包括重金属如铅、砷和铊;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和二硫化碳。其他如甲醇和一氧化碳。
4.情绪障碍:如忧郁症。
5.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肾上腺皮质素缺乏症、慢性低血糖症、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6.营养不良症:如维他命B12和叶酸缺乏症。
7.肿瘤、头部创伤:头部肿瘤、头部外伤和水脑症。
8.感染性疾病:包括疱疹性脑炎、神经性梅毒、慢性病毒性脑炎、普利尔氏病(如库贾氏病)和后天免疫不全症。[5]
有些失智症的原因可以预防和治疗
失智症虽然种类很多,但是许多病因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甚至治愈的毛病。可治愈的疾病包括代谢性、内分泌、营养不良性、情绪、药物,可预防的疾病包括血管性、成瘾药物、感染性。
比较不好治疗的疾病包括脑退化性疾病;但随著诊断的进步和药物的进步,许多以前认为无法治疗的也渐渐变成可预防或较可控制的疾病。这些疾病当中最具代表性是阿兹海默失智症,其次是路易体失智症、巴金森失智症和额颞叶失智症。[6]
失智症症状
早期症状
- 完全想不起刚刚发生的事
- 在不熟悉的地方容易迷路
- 忘记生活琐事(如物品放置位置、锁门、关水龙头等等)
- 无法处理复杂的事物(如购物采买、规划旅行、准备料理)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情绪低落或是暴躁
- 仍可自己维持生活起居
中期症状
- 进程及远程记忆障碍(如无法记得自己的电话、地址或是以前念的学校)
- 定向感障碍,对人、时、地失去定向感(如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 尿失禁
- 生活规律失常(如日夜颠倒)
- 产生幻觉、妄想
- 社交退缩
- 反复问同一件事
- 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
晚期症状
如何预防失智症
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失智症,因此如何降低失智症风险成为很重要的议题。在相关研究中,多数以阿兹海默症为主,而随著失智症研究不断的进展,我们也越来越了解有助于延缓失智症的因子。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出版“降低认知功能减退和失智症风险指南”,为各界提供了透过公共卫生方法降低认知功能减退和失智症风险的知识基础。民众应积极在生活中增加大脑保护因子(趋吉),同时减少危险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风险,甚至预防失智症的发生。
趋吉(增加大脑保护因子)
【多运动】
每周规律地从事2次以上的运动,对失智症与阿兹海默症都有保护作用,其相对风险下降近6成。
【多动脑】
研究显示,从事可刺激大脑功能的心智活动或创造性活动,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风险,其相对风险下降近5成。民众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增强脑细胞间有效的神经键结,并储备大脑认知功能【储存脑本】。
【采地中海型饮食】
地中海饮食被证实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与某些癌症的风险甚至是整体死亡率,同时阿兹海默症发病的相对风险下降约7成,也可减缓正常老人认知功能减退的速度。
【多社会互动】
研究显示,多参与社交活动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风险,其相对风险下降4成;孤单的人,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孤单的生活方式其认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较快。
【维持健康体重】
中年时期肥胖者(BMI≧30),其阿兹海默症发生的相对风险上升3倍,过重者(BMI 介于25、30之间)升高2倍。老年过瘦(BMI ﹤18)失智风险亦提高。
避凶(远离失智症危险因子)
【三高 (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血管疾病、脑中风都会增加阿兹海默症的风险。许多研究显示糖尿病会增加失智的风险。血压收缩压>160mmHg且未治疗者,发生阿兹海默症的风险为血压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显示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发生阿兹海默症的风险。
【头部外伤】
严重头部外伤是阿兹海默症危险因子之一,脑部曾经受到重创的人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
【抽烟】
抽烟是阿兹海默症的危险因子,相对风险上升近2倍,而戒烟可降低风险。持续抽烟的人每年认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较快。
【忧郁】
曾罹患忧郁症者发生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增加,研究显示其相对风险值约为无忧郁病史者之2倍。
【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使人有困难接收外界资讯,不只和家人、同事、朋友的沟通不良,影响正常社交,也增加了学习新事务的难度,提高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有听力障碍者罹患失智症的风险为听力正常者的2倍。[8]
照顾失智家人 几个常犯的错误
家中如果出现了罹患失智症的家人,难免因为照顾新手的问题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尤其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就会造成一些误会,或是对病人的行为不谅解,趁此机会,审视一下你/你们是否犯了以下常见的错误吧!
1.为何吃药都没有好转?
这是大多数的失智症患者家属心中的疑问,一般民众的认知就是:生病→看医生→吃药→恢复正常,然而失智症却是颠覆以往的想法,它属于不可逆的疾病,仅能依靠药物及复健尽量延缓退化,最好的状况就是维持现况了!
2.缺乏耐心
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包含:遗忘、情绪转变、迷路、大小便失禁等等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遗忘自己是否吃过饭或是洗过澡了吗?,亦或是不断搞丢东西,像是钥匙,往往我们都会忘了是症状作祟,所以经常苛刻他们,并且不耐于他们为何一直询问一样的事情,甚至怀疑是故意的。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支持,耐心地对待他们在日常上的各种失序行为。
3.太过认真看待患者的言论
一般人认为失智症就是老人痴呆、健忘等等,并不知道还有幻觉、妄想等其他症状,因为所以患者可能会看到一些像是已故亲友,或是一些不存在的人事物的情况,这时家人可能以为他是在说谎,但是那些影像的确是存在他的脑海中,我们只要做好倾听的角色,不用担心发生什么灵异现象等等。
4.玻璃心上身
由于患者会有妄想的症状,所以可能会出现像是:怀疑配偶不忠、质疑家人偷钱,或是某某人要害他等言词,这时候不需要与其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不用特别放在心上!因为可能下一秒,患者就忘记刚刚说过什么话了!
5.忘了置换安全的环境
因为失智患者可能会到处乱跑,尤其是黄昏的时候(黄昏症候群),最好把玄关换成密码锁,让他不易直接开门出去。此外,他可能因妄想出现攻击行为,家中尖锐的工具或利刃都要收好,加上失智者常会乱动东西,瓦斯、电器、电线等等有危险性的物品都要有安全措施。
另外,大部分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家,所以预防摔倒的装置,或是浴室的止滑垫这些都是必备的!失智症也会影响生理功能的退化,居家环境、家具尽量最好都有防撞措施,以避免他们因碰撞而受伤。[9]
视频
智症是悄悄来的…情绪起伏大、活动力降低,这些症状可能就是“阿兹海默症”健康2.0
失智症小锦囊|失智症早期征兆(上篇)-王培宁医师
失智症小锦囊|幻觉错认篇-蔡佳芬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