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妊娠高血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妊娠高血压
原图链接  

妊娠高血压又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多发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损害或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9.4%-10.4%。

诱因

  1. 遗传因素。调查显示40%的妊高征有家族史。
  2. 初产妇年龄<18>40岁。
  3. 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的准妈妈。
  4. 初次产检时BMI≥35kg/m2 。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
  5. 营养不良的准妈妈。
  6. 准妈妈子宫张力过高,如出现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等情况。
  7. 寒冷和气温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冒,也增加了准妈妈患上妊高征的几率。
  8. 血钙的降低也是妊高征易发的因素之一。[1]

病因

子宫胎盘缺血(30%):子宫胎盘缺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初产妇,子宫膨大过度,腹壁紧张等,都会使宫腔压力增大,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或减慢,引起缺血缺氧,血管痉挛而致血压升高。也有人认为,胎盘或蜕膜组织缺血缺氧后,可产生一种加压物质,引起血管痉挛,使血压升高。

前列腺素缺乏(25%):前列腺素类物质能使血管扩张,一般体内加压物质和降压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使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血管扩张物质前列腺素减少了,血管壁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增高,于是血压升高。

免疫与遗传(10%):临床上经产妇妊高征较少见。妊高征之女患妊高征者较多。有人认为与孕妇隐性基因或隐性免疫反应基因有关。[2]

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BP≥140/90mmHg,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子痫前期

①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②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肌酐>1061umol/L;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20周后出现尿蛋白≥0.3g/24h;孕妇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L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孕前或孕20周以前舒张压≥90mmHg,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3]

诊断

  1. 妊娠妇女仅有高血压,伴或不伴有水肿,不伴有蛋白尿,称妊娠高血压。妊娠20周后,孕妇发生高血压,并伴有蛋白尿及水肿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 高血压:血压升高达≥140/90mmHg,或血压较孕前或孕早期血压升高≥25/15mmHg,至少二次,间隔6小时。
  3. 蛋白尿:单次尿蛋白检查≥30mg,至少二次,间隔6小时,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克。
  4. 水肿:体重增加>0.5kg/周为隐性水肿。按水肿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局限踝部及小腿(+);水肿延及大腿(++);水肿延及会阴部及腹部(+++)。
  5. 妊娠高血压:仅有高血压,伴或不伴有水肿,不伴有蛋白尿。
  6. 先兆子痫:是多系统受累的情况,主要的是母体异常发生于、脑及凝血系统,由于胎盘血流减少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或胎死宫内。
  7. 轻度先兆子痫:有高血压并伴有蛋白尿的存在。
  8. 重度先兆子痫: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3克/24小时;伴有头痛,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眼底不仅有痉挛还有渗出,或出血;肝,肾功能异常,或有凝血机制的异常;伴有心衰或/及肺水肿的存在。 [4]

预防

  1. 在妊娠早期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是测血压、查尿蛋白和测体重。
  2. 注意休息和营养。你的心情要舒畅,精神要放松,争取每天卧床10小时以上,并以侧卧位为佳,以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供血条件。饮食不要过咸,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3. 及时纠正异常情况。如发现贫血,要及时补充铁质;若发现下肢浮肿,要增加卧床时间,把脚抬高休息;血压偏高时要按时服药。症状严重时要考虑终止妊娠。
  4. 注意既往史。曾患有肾炎、高血压等疾病以及上次怀孕有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重点监护。
  5. 妊娠20周后,孕妇发生高血压,并伴有蛋白尿及水肿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6. 下面便为您详细介绍这五大原则。请君在日常饮食治疗中多加注意,长期坚持便可收到效果。

饮食宜清淡:提倡素食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猪油、油腻食品及白糖、辛辣、浓茶、咖啡等。

降低食盐量: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临床试验表明,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戒烟、戒酒:烟、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嗜烟、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可能,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要求戒烟戒酒,戒酒有困难的人也应限制饮酒。

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每天食谱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主食6~8两),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鸭100克,或鱼虾100克。其中鸡蛋每周4~5个即可)。

科学饮水: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