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妙说诡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妙说诡辩》是一则哲理故事[1]

故事是指过往发生的事,包含真实发生过历史,也包含了从未发生过的虚拟故事。

哲理故事往往篇幅很短,阅读故事,能缓解你的压力,同时给你一些思考及感悟[2]。这些故事虽然篇幅短小,只有50字、100字、200字、300字、500字不等,但这些经典人生哲理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许多人生大道理[3],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激励你的人生每一天!

内容

哲学课上,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究竟什么叫诡辩?”

苏格拉底稍作考虑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谁会先去洗澡?”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苏格拉底反驳道,“因为干净人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

“再想想看,究竟是谁会先洗澡了呢?”

“是干净人。”两个学生接着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脏人比干净人更需要洗澡。”苏格拉底又反驳道。

然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究竟谁会先去洗澡呢?”

“脏人!”三个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苏格拉底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

“怎么样,到底谁会先去洗澡了呢?”

“那看来是两个人都洗了。”四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人都没洗。”苏格拉底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老师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们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苏格拉底说:“正是如此。你们看,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是诡辩!常见的诡辩手法有偷换论题、捏造论据、循环论证、机械类比、强词夺理断章取义等等。”

学生们又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做论证,其中有巧妙的不易发现的逻辑错误。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怎样才能识破诡辩中的逻辑错误?”

苏格拉底思考了一会儿,给学生们出了下面的智力测验题:

“有两位工人,一同维修一个多年没有维修过的又老又旧的破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你们:谁会先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先去洗澡喽!”

苏格拉底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就不这么想了,而认为自己一定也很干净。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先去洗澡?”

两位学生很兴奋地争先恐后地回答:“哦!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肮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先跑去洗澡了。”

苏格拉底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

只见苏格拉底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也是错的。两个人同时从又老又旧的破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而另一个是脏的呢?这就叫做不合逻辑,也就是诡辩中的逻辑错误。”

学生们又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应该怎样看待诡辩的作用呢?”

苏格拉底回答:“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诡辩有效,但有限。巧诈不如拙诚,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启示: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是诡辩。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诡辩有效,但有限。巧诈不如拙诚,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4],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虽然小故事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故事都能说明一个道理,或者总结一次教训,大致可分为哲理故事,励志故事名人故事成功故事失败故事[5]

读故事,讲道理,使人明白故事中蕴含的哲理[6],心灵得到沐浴,阅读一些短篇故事,你可以从生活道路中获得很多灵感。

视频

妙说诡辩 相关视频

儿童哲理故事
小故事的哲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