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娄师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娄师德'''({{bd|630年||699年|catIdx=L婁}}),'''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人。唐高宗、武…”)
 
Xfd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 娄师德'''({{bd|630年||699年|catIdx=L婁}}),[[ 表字| ]]''' 宗仁''',[[ 郑州]][[ 原武]](今[[ 河南]][[原阳县]]) 。[[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
+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
|名稱  = 娄师德
 +
| 身份  =
 +
| 前任  = 
 +
| 繼任=
 +
| 畫像  = [[File:娄师德.jpg|240px]]
 +
| 說明  =娄师德像[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5/M00/0F/02/ChMkJ1eYvDuIae-1AAMGM2MQxjwAAT53wCECY4AAwZL803.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3999_3441.html#picIndex1 图片来源明堂人物画]
 +
|姓    =
 +
|名    =
 +
|字    = 宗仁
 +
|號    =
 +
|官職  =
 +
|封爵  =
 +
|封號  =
 +
|封地  =
 +
|尊號=
 +
| 籍貫 =  郑州原武
 +
|小字  =
 +
|族裔  = [[ 汉族]]
 +
|旗籍<!--清朝旗 專用--> =
 +
|出生年=630年
 +
|出生地=
 +
|婚年=
 +
|逝世年=699年
 +
|逝世地=
 +
|諡號  =
 +
|墳墓  =
 +
|父親  =
 +
|嫡母  =
 +
|元配  =
 +
|正室=|妻=|繼室=|平妻=|側室=
 +
|兄弟  =
 +
|姊妹  =
 +
|子    =
 +
|女    =
 +
|著作  =
 +
|注釋  =
 +
}}
  
以[[进士]]及第授江都县尉 [[揚 ]][[長史]][[盧承業]]很看重他,曰:“子,台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累次迁官至[[监察御史]] 高宗[[ 上元 ( 唐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御[[吐蕃]],他以文官应募,从军向西讨伐,并屡有战功,迁官[[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今[[青海]][[ 乐都]] 西南)司马,知营田事
+
'''娄师德'''({{bd|630 ||699年|catIdx=L婁}}),表字'''宗仁''' 原武(今河南原阳县)人 。[[唐高宗]] [[ 武则天]] 两代大臣
  
[[ 武周]][[天授_(武周)|天 ]]初 升为[[ 左金吾将军]] 、检校[[ 丰州都督]] ,仍旧知营田事 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長壽 ( 武周)| 长寿]] 元年 (692年) [[ 夏官侍郎]] 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 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 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等地 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 西 、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後又内 [[秋 尚书]],转左[[肃政台]][[御史 大夫]] [[ 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 甘肃[[临潭]]) ,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 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 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聖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 营田 。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 。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
早年以[[ 进士]] 及第 江都县尉 揚州長史[[ 盧承業]] 很看重他,曰:“子,台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累次迁官至[[ 监察御史]]。 高宗上元 ( 唐高宗)| 年, 朝廷召「猛士」以防御[[ 吐蕃]], 他以文官应募 西 讨伐,并屡有战功, 迁官[[ 殿中侍 御史]] [[ 河源军]](今 青海乐都西南)司马, 营田事。
  
 娄师德前后在边疆总共驻扎了三十余年,以谨慎忍让而闻名,「唾面自乾」的典故即來自师德。
+
武周[[天授_(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長壽 (武周)|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後又内迁[[秋官尚书]],转左肃政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聖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
 
 +
 娄师德前后在边疆总共驻扎了三十余年,以谨慎忍让而闻名,[[ 「唾面自乾」]] 的典故即來自师德。
  
 
 子[[娄思潁]],[[介休]]令;娄思潁子[[娄志學]],千乗令。娄师德有曾孙[[娄圖南]]。
 
 子[[娄思潁]],[[介休]]令;娄思潁子[[娄志學]],千乗令。娄师德有曾孙[[娄圖南]]。
行 11: 行 50:
 
 他曾推崇[[狄仁傑]]獲取臣位。
 
 他曾推崇[[狄仁傑]]獲取臣位。
  
== 書目==
+
== 生平轶事==
* [[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
 
 +
娄师德调任江都县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认为他不同寻常,说:“娄君,是三公宰辅之才,应当将子孙委托给他,怎能以他现在是僚属吏员论呢?”
 +
 
 +
高宗上元初年(674),娄师德任监察御史。适逢吐蕃军侵犯边境,刘审礼阵亡,娄师德奉旨前去洮河收容失败散逃人员,就便出使吐蕃国。吐蕃的首领论赞婆等由赤岭奉持牛和酒前来迎接,宴劳,娄师德向他们宣扬唐朝的国威、信义,陈述两国关系好不好的利与害,使吐蕃的首领既敬畏又心悦诚服。后来,招募勇猛之士征讨吐蕃,娄师德自告奋勇,头束红额巾应征诏令,高宗授予他朝散大夫之职,让他从军。因建立功劳,提升他任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主持屯田事务。与吐蕃在白水涧交战,八次遇敌,八战八胜。
 +
 
 +
武则天天授初年(690),娄师德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身穿皮套袄,率领军士开垦荒田,积聚粮食数百万,军队因此供给充足,无须转运粮食和向民间购粮的费用。武后下诏书慰劳他。长寿元年(692),召他回朝廷授予他夏官侍郎职务,兼管尚书省事务,晋升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曾对娄师德说“:军队在边疆,必须开垦农田,您可不能因此事辛劳而畏难呀。”于是仍然委任他为河源、积石、怀远诸军及河、兰、鄯、廓诸州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入朝晋升为秋官尚书、封爵为原武县男;又改任左肃政御史大夫,并主持政务。证圣年间(695),娄师德与王孝杰一同在洮州抵御吐蕃军,素罗汗山一战,大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入朝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来,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平定河北,晋职为纳言,晋封为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仍然掌管守边军队的屯田事务。
 +
 
 +
圣历三年(700),突厥军队入侵,朝廷下诏令委任娄师德为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同年九月,在会州去世,终年七十岁。赠予幽州都督衔,谥号为“贞”,安葬时赐给享用往返仪仗。
 +
 
 +
娄师德身高八尺,方口宽唇。为人深沉有度量,别人冒犯了他,总是谦逊地自我解脱,不流露于形色。一次,他与李昭德同行,娄师德一向身体肥胖,不能快步行走,李昭德嫌他行走迟缓,恼怒地说“:你是被农家子弟留住了。”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在农家,还在什么人那里?”
 +
 
 +
在夏官任侍郎时,一次登载备选录用官员名册,被选的人员凑近案桌查阅登载簿册。娄师德说“:允许我选定了再看行吗?”被选用人员不肯离去,于是他挥着笔说“:当心墨沾污了你!”
 +
 
 +
狄仁杰尚未担任辅政大臣时,娄师德推荐他入朝辅政。待到狄仁杰与娄师德官位相同时,多次排挤娄,让他离开朝廷执行政务。武后察觉后,问狄仁杰:“师德贤明吗?”狄回答说:“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后又问“:他能鉴别人的优劣吗?”狄回答说“:臣曾与他是同僚,没有听说他能识别人的优劣。”武后说:“我用你,是师德举荐的,他实在是够得上能识别人才的了。”然后拿出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给狄看,狄仁杰感到惭愧,事后感叹地说“:娄公有大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娄师德统领边防要务,担任将相职务三十年,为人端正勤恳、厚重忠诚,待人心无亲疏厚薄,正当酷吏残忍凶狠之际,人们大多难免遭祸,惟独娄师德能始终保持功劳名节,与郝处俊相当。当世的人们谈及受赞许的人,总是娄、郝二人并举。<ref>[http://yw.eywedu.com/24/17/mydoc104.htm  娄师德传], 新唐书网,</ref>
 +
 
 +
==人物轶事==
 +
 
 +
===唾面自干===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
 
 +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 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
 
 +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705/206448.html  揭秘文武双全的宰相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趣历史网,</ref>
 +
 
 +
===豺狼咬鱼===
 +
武则天曾颁布禁屠令,禁止屠宰禽畜。当时娄师德担任御史大夫,到陕西公干,吃饭时厨子送上一盘羊肉。娄师德道:“皇帝严禁屠杀,怎么会有羊肉?”厨子道:“这只羊是豺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太懂事了。”于是吃了羊肉。厨子又端上一盘鱼脍,娄师德又问。厨子又道:“这只鱼是豺咬死的。”娄师德斥骂道:“你这个蠢货,豺怎么能咬死鱼呢,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
 
 +
===宽厚待人===
 +
 
 +
娄师德曾与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多次停下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笑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
 
 +
娄师德巡视并州,在驿馆与下属一同吃饭。他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便把驿长叫来,责备道:“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驿长惶恐的道:“一时没那么多浙米,只好给您的下属吃粗食,死罪。”娄师德道:“是我们来的太仓促,导致你来不及准备。”然后把自己的吃食也换成粗食。
 +
 
 +
娄师德巡察屯田,部下随从人员已先起程,他因有足疾,便坐在光政门外的横木上等人牵马来。这时,有一个县令不知他的身份,自我介绍一番后,便与他一同坐在横木上。县令手下看见,连忙告诉县令:“这是纳言。”县令大惊,口称死罪。娄师德道:“你因为不认识我才和我同坐,法律没规定这也是死罪。”
 +
 
 +
娄师德到灵州,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去,手下判官道:“我们连水也没喝上呢,根本没人答理。”娄师德便把驿长叫来,责问道:“判官与纳言有何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又道:“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这个大使打你这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我饶了你。”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我替你出气了。” 
 +
感愧狄公
 +
 
 +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拜相后,对此丝毫不知,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然后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
 
 +
==热点视频==
 +
<center>有人朝你脸上吐唾沫怎么办?娄师德告诉你应该这么办!</center>
 +
<center>
 +
{{#iDisplay:m07329mgx41|640|480|qq}}
 +
</center>
 +
 
 +
<center>武则天秘史:太子本来不敌娄师德,见到她在擂鼓,居然跟开挂似的</center>
 +
<center>
 +
{{#iDisplay:f0793lqyget|640|480|qq}}
 +
</center>
 +
 
 +
==参考来源==
 +
{{Reflist}}
 +
 
 +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於 2019年9月1日 (日) 21:08 的最新修訂

婁師德
婁師德.jpg
宗仁
族裔 漢族
籍貫 鄭州原武
出生 630年
逝世 699年

婁師德(630年-699年),表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唐高宗武則天兩代大臣。

早年以進士及第授江都縣尉,揚州長史盧承業很看重他,曰:「子,台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累次遷官至監察御史。高宗上元 (唐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禦吐蕃,他以文官應募,從軍向西討伐,並屢有戰功,遷官殿中侍御史河源軍(今青海樂都西南)司馬,知營田事。

武周天授初,升為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仍舊知營田事。婁師德主管營田十餘年,取得了積穀數百萬斛的巨大成就,獲得武則天的嘉獎。長壽元年(692年),拜夏官侍郎尚書事。次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則天認為營田事關重要,又任之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部)、懷遠等地軍隊及河、蘭、鄯、廓等州(今甘肅蘭州以西、青海湟源以東地帶)的檢校營田大使。後又內遷秋官尚書,轉左肅政台御史大夫。證聖元年(695年),吐蕃進犯洮州(今甘肅臨潭),婁師德統軍迎戰,兵敗,遂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復官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聖曆元年(698年),遷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次年,官為天兵軍副大總管,依舊充隴右諸軍大使,專掌招撫吐蕃事。同年八月卒於會州(今甘肅靖遠)。

婁師德前後在邊疆總共駐紮了三十餘年,以謹慎忍讓而聞名,「唾面自乾」的典故即來自師德。

婁思潁介休令;婁思潁子婁志學,千乗令。婁師德有曾孫婁圖南

他曾推崇狄仁傑獲取臣位。

生平軼事

婁師德調任江都縣尉。揚州長史盧承業認為他不同尋常,說:「婁君,是三公宰輔之才,應當將子孫委託給他,怎能以他現在是僚屬吏員論呢?」

高宗上元初年(674),婁師德任監察御史。適逢吐蕃軍侵犯邊境,劉審禮陣亡,婁師德奉旨前去洮河收容失敗散逃人員,就便出使吐蕃國。吐蕃的首領論贊婆等由赤嶺奉持牛和酒前來迎接,宴勞,婁師德向他們宣揚唐朝的國威、信義,陳述兩國關係好不好的利與害,使吐蕃的首領既敬畏又心悅誠服。後來,招募勇猛之士征討吐蕃,婁師德自告奮勇,頭束紅額巾應徵詔令,高宗授予他朝散大夫之職,讓他從軍。因建立功勞,提升他任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主持屯田事務。與吐蕃在白水澗交戰,八次遇敵,八戰八勝。

武則天天授初年(690),婁師德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身穿皮套襖,率領軍士開墾荒田,積聚糧食數百萬,軍隊因此供給充足,無須轉運糧食和向民間購糧的費用。武后下詔書慰勞他。長壽元年(692),召他回朝廷授予他夏官侍郎職務,兼管尚書省事務,晉升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武后曾對婁師德說「:軍隊在邊疆,必須開墾農田,您可不能因此事辛勞而畏難呀。」於是仍然委任他為河源、積石、懷遠諸軍及河、蘭、鄯、廓諸州的檢校營田大使。後入朝晉升為秋官尚書、封爵為原武縣男;又改任左肅政御史大夫,並主持政務。證聖年間(695),婁師德與王孝傑一同在洮州抵禦吐蕃軍,素羅汗山一戰,大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697),入朝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來,與武懿宗、狄仁傑分道安撫平定河北,晉職為納言,晉封為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仍然掌管守邊軍隊的屯田事務。

聖歷三年(700),突厥軍隊入侵,朝廷下詔令委任婁師德為檢校并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同年九月,在會州去世,終年七十歲。贈予幽州都督銜,諡號為「貞」,安葬時賜給享用往返儀仗。

婁師德身高八尺,方口寬唇。為人深沉有度量,別人冒犯了他,總是謙遜地自我解脫,不流露於形色。一次,他與李昭德同行,婁師德一向身體肥胖,不能快步行走,李昭德嫌他行走遲緩,惱怒地說「:你是被農家子弟留住了。」婁師德笑着說:「我不在農家,還在什麼人那裡?」

在夏官任侍郎時,一次登載備選錄用官員名冊,被選的人員湊近案桌查閱登載簿冊。婁師德說「:允許我選定了再看行嗎?」被選用人員不肯離去,於是他揮着筆說「:當心墨沾污了你!」

狄仁傑尚未擔任輔政大臣時,婁師德推薦他入朝輔政。待到狄仁傑與婁師德官位相同時,多次排擠婁,讓他離開朝廷執行政務。武后察覺後,問狄仁傑:「師德賢明嗎?」狄回答說:「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后又問「:他能鑑別人的優劣嗎?」狄回答說「:臣曾與他是同僚,沒有聽說他能識別人的優劣。」武后說:「我用你,是師德舉薦的,他實在是夠得上能識別人才的了。」然後拿出婁師德舉薦狄仁傑的奏章給狄看,狄仁傑感到慚愧,事後感嘆地說「:婁公有大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婁師德統領邊防要務,擔任將相職務三十年,為人端正勤懇、厚重忠誠,待人心無親疏厚薄,正當酷吏殘忍兇狠之際,人們大多難免遭禍,惟獨婁師德能始終保持功勞名節,與郝處俊相當。當世的人們談及受讚許的人,總是婁、郝二人並舉。[1]

人物軼事

唾面自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唾面自乾」,意思是如果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還擊,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應該讓唾沫被自然吹乾。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種受了巨大的侮辱卻仍然能夠忍耐,不會反抗的人。這個成語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的來歷跟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大臣有關,這個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將軍之位的婁師德。 

婁師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過人謀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鄭州原武即現在的河南原陽。他二十歲的時候便考取了進士,起先擔任江都縣尉的官職,隨後因為政績突出而升遷至監察御史。此後又以文官的身份應徵從軍,跟隨軍隊遠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戰功,之後便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軍司馬等職位。之後便是兩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後皇帝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績,追贈他為涼州都督,諡號為貞。

婁師德能夠在官場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確實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寬厚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臨別之際,婁師的說道:「我現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們這一家的身份現在是很高貴了,但是如此一來肯定斛招來有心之人的嫉恨,那麼我們一個怎麼辦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後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決不會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婁師德卻不以為然:「這還不夠,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氣的表現,你把口水擦掉,會使別人更加憤怒。你應該欣然接受,讓口水慢慢變干。」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來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婁師德博大的胸懷和強大的忍耐力,這也正是幫助他在朝堂之上與人和平相處的重要品質。[2]

豺狼咬魚

武則天曾頒布禁屠令,禁止屠宰禽畜。當時婁師德擔任御史大夫,到陝西公幹,吃飯時廚子送上一盤羊肉。婁師德道:「皇帝嚴禁屠殺,怎麼會有羊肉?」廚子道:「這隻羊是豺咬死的。」婁師德笑道:「這隻豺太懂事了。」於是吃了羊肉。廚子又端上一盤魚膾,婁師德又問。廚子又道:「這隻魚是豺咬死的。」婁師德斥罵道:「你這個蠢貨,豺怎麼能咬死魚呢,你應該說是水獺咬死的。」

寬厚待人

婁師德曾與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體肥胖,行走緩慢。李昭德多次停下等他,他還是趕不上來。李昭德不禁生氣地罵道:「你這個鄉巴佬!」婁師德笑道:「師德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

婁師德巡視并州,在驛館與下屬一同吃飯。他發現自己吃的是精細的白米,而下屬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便把驛長叫來,責備道:「你為什麼用兩種米來待客?」驛長惶恐的道:「一時沒那麼多浙米,只好給您的下屬吃粗食,死罪。」婁師德道:「是我們來的太倉促,導致你來不及準備。」然後把自己的吃食也換成粗食。

婁師德巡察屯田,部下隨從人員已先起程,他因有足疾,便坐在光政門外的橫木上等人牽馬來。這時,有一個縣令不知他的身份,自我介紹一番後,便與他一同坐在橫木上。縣令手下看見,連忙告訴縣令:「這是納言。」縣令大驚,口稱死罪。婁師德道:「你因為不認識我才和我同坐,法律沒規定這也是死罪。」

婁師德到靈州,在驛館吃完飯準備離去,手下判官道:「我們連水也沒喝上呢,根本沒人答理。」婁師德便把驛長叫來,責問道:「判官與納言有何區別,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來。」驛長連忙叩頭請罪,婁師德又道:「我本想打你一頓,但我這個大使打你這個小小的驛長,傳出去對我名聲不好。告訴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難保。算了,我饒了你。」驛長叩頭流汗,狼狽而去。婁師德望着他的背影,對判官說,「我替你出氣了。」 感愧狄公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擔任宰相。狄仁傑拜相後,對此絲毫不知,多次排擠他,將他放了外任。武則天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道:「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道:「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道:「我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然後拿出當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

熱點視頻

有人朝你臉上吐唾沫怎麼辦?婁師德告訴你應該這麼辦!

武則天秘史:太子本來不敵婁師德,見到她在擂鼓,居然跟開掛似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