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膑」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Opt對話 | 貢獻
行 35: 行 35:
 
}}
 
}}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躍於[[战国]]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NoteTag|孙膑真名已不可考,膑为绰号。《顺治年鄄城孙氏族谱·序言》记载:孙膑号伯灵,<ref>{{Cite book|author=黄兆宏|title=《孙膑问题述论》|location=新乡市|publisher=《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九期|date=2012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但此族谱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仍存争议 。<ref name="赵琳"/>葉原宏认为孙膑和越人蒙为同一人,名蒙,字子臧,此说乃个人观点,尚無定論。<ref name="葉原宏">{{Cite book|author=葉原宏|title=《孫臏考·第四章·第一節·孫臏之原始名字考》|location=台湾|publisher=天策府策略研究中心|date=2010年|pages=第112頁至第119頁|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因受过[[刖刑|膑刑]]故稱孙膑
+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躍於[[战国]]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NoteTag|孙膑真名已不可考,膑为绰号。《顺治年鄄城孙氏族谱·序言》记载:孙膑号伯灵,但此族谱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仍存争议。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NoteTag|关于孙膑的出生地,学术界有三种观点,阿、鄄之间、吴地和楚地。根据现代的考证,學術界大多赞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记载,認為孫臏出生於齐国的「阿、鄄之間」。葉原宏根据《元和姓纂·卷四·孙》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認為孫臏的祖先孫武死於吳地,孫臏出生於该地的機率較大。<ref name="葉原宏"/>高誘认为孙膑是楚国人,<ref>《吕氏春秋·卷十七·审分览·不二》:孙膑贵势。高诱注:孙膑,楚人,为齐臣。</ref> 这是由于孙膑跟随田忌出奔至楚国的原因 。<ref name="评传"/>经现代考证孙膑故里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但仍存争议。<ref name="赵琳">{{Cite book|author=赵琳|title=《档案:孙膑研究及启示》|location=北京市中国档案学会|publisher=《档案学研究》2000年第二期|date=2000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是[[孙武]]的后代。<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膑生阿鄄之闲,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ref>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ref>《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建中三年…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齐将孙膑。</ref>[[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ref>《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除本传已有封爵者,其未经封爵之人…齐将孙膑武清伯…东庑…孙膑…凡七十二将云。</ref>
+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NoteTag|关于孙膑的出生地,学术界有三种观点,阿、鄄之间、吴地和楚地。根据现代的考证,學術界大多赞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记载,認為孫臏出生於齐国的「阿、鄄之間」。葉原宏根据《元和姓纂·卷四·孙》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認為孫臏的祖先孫武死於吳地,孫臏出生於该地的機率較大。这是由于孙膑跟随田忌出奔至楚国的原因,是[[孙武]]的后代。<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膑生阿鄄之闲,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ref>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ref>《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建中三年…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齐将孙膑。</ref>[[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ref>《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除本传已有封爵者,其未经封爵之人…齐将孙膑武清伯…东庑…孙膑…凡七十二将云。</ref>
  
 
== 生平 ==
 
== 生平 ==
 
=== 家族 ===
 
=== 家族 ===
 有人說孙膑是[[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後代,而孫武活躍於[[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孫臏活躍於[[前4世紀]],兩人活躍年代相差100多年。孙膑的先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 (古代地名)|乐安]]{{NoteTag|乐安所在位置学术界尚存争议,有山东省惠民县、博兴县、广饶县三说。此外,孙武故里还有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莒邑(今山东省莒县)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ref>{{Cite book|author=吴如嵩|coauthors=霍印章|title=《正确对待孙子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评陈允昌<孙武研究新探>》|location=|publisher=《炎黄孙裔》2011年2月号|date=2011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作为食邑,是[[妫姓]][[孙姓|孙氏]]的始祖。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吴国]],有子三人,[[孙驰]]、[[孙明 (孙武之子)|孙明]]和[[孙敌]]。次子孙明有子[[孙顺 (孙武之孙)|孙顺]],孙顺有子[[孙机]],孙机有子[[孙操]],孙操即为孙膑之父。即孫武→孫明→孫順→孫機→孫操→孫臏,此世系與二人相距年代基本吻合。{{NoteTag|《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孙膑是孙武之孙、孙明之子,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相矛盾。赵虚舟在《赵注孙子·孙子考》引《开宗》的记载称:膑者,孙武之孙操之子。据此可以确定孙膑为孙操之子。 另外根据《溧阳孙氏宗谱》的世系记载:孙武生明,明生顺,顺生机,机生操,操生膑。此世系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与孙膑相距年代基本吻合,<ref>{{Cite book|author=桂士辉|coauthors=孙海英|title=《春秋乐安地望考辩兼论孙武、孙膑故里》|location=邯郸市|publisher=《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四期|date=2012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此宗谱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仍存争议。}}<ref name="新唐书">《新唐书·卷七十三下·宰相世系表》:孙氏…又有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明生髌),髌(即孙膑)生胜,字国辅,秦将。</ref>但[[唐朝|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却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ref name="唐文续拾">《唐文续拾·卷十四·唐幽州内衙□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以王父字为氏焉。继位上卿,良□林□,著于《春秋》。其后孙武入吴王阖闾将,善用兵□□□□□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太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安乐(应为乐安)。</ref>
+
 有人說孙膑是[[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後代,而孫武活躍於[[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孫臏活躍於[[前4世紀]],兩人活躍年代相差100多年。孙膑的先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 (古代地名)|乐安]]{{NoteTag|乐安所在位置学术界尚存争议,有山东省惠民县、博兴县、广饶县三说。此外,孙武故里还有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莒邑(今山东省莒县)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ref>{{Cite book|author=吴如嵩|coauthors=霍印章|title=《正确对待孙子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评陈允昌<孙武研究新探>》|location=|publisher=《炎黄孙裔》2011年2月号|date=2011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作为食邑,是[[妫姓]][[孙姓|孙氏]]的始祖。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吴国]],有子三人,[[孙驰]]、[[孙明 (孙武之子)|孙明]]和[[孙敌]]。次子孙明有子[[孙顺 (孙武之孙)|孙顺]],孙顺有子[[孙机]],孙机有子[[孙操]],孙操即为孙膑之父。即孫武→孫明→孫順→孫機→孫操→孫臏,此世系與二人相距年代基本吻合。{{NoteTag|《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孙膑是孙武之孙、孙明之子,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相矛盾。赵虚舟在《赵注孙子·孙子考》引《开宗》的记载称:膑者,孙武之孙操之子。据此可以确定孙膑为孙操之子。
  
 
== 著作 ==
 
== 著作 ==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孙膑著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ref>《汉书·卷三十·艺文志》: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ref>《孙膑兵法》自《[[隋书]]·经籍志》便不见于历代正史文献著录,失传近1700年,造成历史上诸多对孙武、孙膑其人及其著作的质疑。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改变了学术界的认识。{{NoteTag|两宋之后,学者对于孙武和孙膑二人的质疑主要有三种观点:叶适、陈振孙、齐思和为代表的否定说,认为二人在《左传》中并无记载,否定二人的存在;钱穆、斋藤谦为代表的孙武、孙膑同人说,认为二人为同一人,武为名,膑为绰号;以牟默人为代表的伍子胥说,认为孙武即伍子胥,孙膑为伍子胥的后代。这三种观点随着1972年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得以否定。<ref name="赵琳"/>}}现存的《孙膑兵法》由出土的竹简整理而成,分上下两编共三十一篇。学术界认为上编是在孙膑著作和言论的基础上由其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编在内容上虽与上编类似,但在编撰体例上存在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ref>{{cite web|url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6/09/content_910111.htm|title =《孙膑兵法》|author =千龙网-千龙军事 |publisher =新华网-军事频道|language =zh-hans}}</ref><ref>{{cite web|url =http://www.yqszj.com/about.asp?id=525&title=%B2%A9%CE%EF%B9%DD%BC%F2%BD%E9|title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简介|date=|author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官方网站|publisher =|language =zh-hans}}</ref> 以下为《孙膑兵法》的篇目及主要内容:
+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孙膑著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ref>《汉书·卷三十·艺文志》: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ref>《孙膑兵法》自《[[隋书]]·经籍志》便不见于历代正史文献著录,失传近1700年,造成历史上诸多对孙武、孙膑其人及其著作的质疑。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改变了学术界的认识。{{NoteTag|两宋之后,学者对于孙武和孙膑二人的质疑主要有三种观点:叶适、陈振孙、齐思和为代表的否定说,认为二人在《左传》中并无记载,否定二人的存在;钱穆、斋藤谦为代表的孙武、孙膑同人说,认为二人为同一人,武为名,膑为绰号;以牟默人为代表的伍子胥说,认为孙武即伍子胥,孙膑为伍子胥的后代。这三种观点随着1972年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得以否定。
 +
以下为《孙膑兵法》的篇目及主要内容: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124: 行 125:
 
 在战术方法上,孙膑主张采用诡诈战术诱敌上钩、集中兵力以多击寡、精选锐卒进行突破、在运动战中歼敌、作战时合理运用地形、阵法,发挥长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战的策略和战术。
 
 在战术方法上,孙膑主张采用诡诈战术诱敌上钩、集中兵力以多击寡、精选锐卒进行突破、在运动战中歼敌、作战时合理运用地形、阵法,发挥长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战的策略和战术。
  
 但是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应当指出的。<ref name="评传">{{Cite book|author=杨善群|title=《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孙子评传》|location=南京市南京大学|publisher=南京大学出版社|pages=第345页、第362页、第371页至第411页|ISBN=7305012394|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
 但是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应当指出的。
  
 
== 评价 ==
 
== 评价 ==
 
 孙膑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ref>《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ref>并且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历朝历代对于孙膑都有很高的评价:[[鲁仲连]]称赞孙膑: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ref>见《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ref>班固称赞孙膑: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ref>见《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ref>[[葛洪]]评价孙膑:孙膑思骋其秘略,而司马刖之。<ref>见《抱朴子·外篇·卷十八·擢才》。</ref>《[[幼学琼林]]》中称赞孙膑: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ref>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ref>[[毛泽东]]对孙膑评价很高,称他: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ref>{{Cite book|autho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title=《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location=北京市|publisher=中央文献出版社|date=1993年11月|pages=第66页|ISBN=9787507301540|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毛泽东读《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的批语。}}</ref>
 
 孙膑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ref>《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ref>并且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历朝历代对于孙膑都有很高的评价:[[鲁仲连]]称赞孙膑: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ref>见《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ref>班固称赞孙膑: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ref>见《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ref>[[葛洪]]评价孙膑:孙膑思骋其秘略,而司马刖之。<ref>见《抱朴子·外篇·卷十八·擢才》。</ref>《[[幼学琼林]]》中称赞孙膑: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ref>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ref>[[毛泽东]]对孙膑评价很高,称他: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ref>{{Cite book|autho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title=《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location=北京市|publisher=中央文献出版社|date=1993年11月|pages=第66页|ISBN=9787507301540|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毛泽东读《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的批语。}}</ref>
  
 孙膑遭到庞涓陷害失去双足,身体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两次击败庞涓,得以报仇,孙膑身残志坚的精神也得到了后世的称赞:[[司马迁]]称赞孙膑: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孙子膑脚,《兵法》修列。<ref>见《报任安书》。</ref>[[孔融]]评价孙膑:不能止人遂为非也,适足绝人还为善耳。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刘向|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ref>见《肉刑议》。</ref>唐代的[[周昙]]有诗称赞孙膑: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ref>见周昙《孙膑》。</ref>
+
 孙膑遭到庞涓陷害失去双足,身体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两次击败庞涓,得以报仇,孙膑身残志坚的精神也得到了后世的称赞:[[司马迁]]称赞孙膑: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孙子膑脚,《兵法》修列。<ref>见《报任安书》。</ref>[[孔融]]评价孙膑:不能止人遂为非也,适足绝人还为善耳。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刘向|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ref>见《肉刑议》。</ref>唐代的[[周昙]]有诗称赞孙膑: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ref>见周昙《孙膑》。</ref>孙膑虽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巩仍批评他鼓励发动战争,最后致使社稷倾覆,国家灭亡。
 
 
孙膑虽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巩仍批评他鼓励发动战争,最后致使社稷倾覆,国家灭亡。<ref name="班固"/><ref name="曾巩"/>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reflist|2}}
 
{{reflist|2}}

於 2018年12月30日 (日) 12:22 的修訂

孫臏
孫臏.jpg
時代 戰國
國家 魏國→齊國
身份 軍師(齊國)
出生地點 阿、鄄之間
孫操
子女 孫勝
學派 兵家
著作 孫臏兵法

孫臏,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戰國中期(前4世紀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不詳{{NoteTag|孫臏真名已不可考,臏為綽號。《順治年鄄城孫氏族譜·序言》記載:孫臏號伯靈,但此族譜所記載內容的真實性仍存爭議。

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NoteTag|關於孫臏的出生地,學術界有三種觀點,阿、鄄之間、吳地和楚地。根據現代的考證,學術界大多贊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記載,認為孫臏出生於齊國的「阿、鄄之間」。葉原宏根據《元和姓纂·卷四·孫》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認為孫臏的祖先孫武死於吳地,孫臏出生於該地的機率較大。這是由於孫臏跟隨田忌出奔至楚國的原因,是孫武的後代。[1]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齊國的霸業。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為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為流傳。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2]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3]

生平

家族

有人說孫臏是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後代,而孫武活躍於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孫臏活躍於前4世紀,兩人活躍年代相差100多年。孫臏的先祖是陳國公子陳完,陳完的曾孫陳無宇有子陳書,因討伐莒國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改名孫書,封於樂安[註 1]作為食邑,是媯姓孫氏的始祖。孫書之子孫憑生孫武,孫武因躲避齊國國內發生的陳、鮑、高、國四族之亂而出奔吳國,有子三人,孫馳孫明孫敵。次子孫明有子孫順,孫順有子孫機,孫機有子孫操,孫操即為孫臏之父。即孫武→孫明→孫順→孫機→孫操→孫臏,此世系與二人相距年代基本吻合。{{NoteTag|《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孫臏是孫武之孫、孫明之子,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相矛盾。趙虛舟在《趙注孫子·孫子考》引《開宗》的記載稱:臏者,孫武之孫操之子。據此可以確定孫臏為孫操之子。

著作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漢書·藝文志》兵家權謀論著中記載孫臏著有《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5]《孫臏兵法》自《隋書·經籍志》便不見於歷代正史文獻著錄,失傳近1700年,造成歷史上諸多對孫武、孫臏其人及其著作的質疑。1972年,在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改變了學術界的認識。{{NoteTag|兩宋之後,學者對於孫武和孫臏二人的質疑主要有三種觀點:葉適、陳振孫、齊思和為代表的否定說,認為二人在《左傳》中並無記載,否定二人的存在;錢穆、齋藤謙為代表的孫武、孫臏同人說,認為二人為同一人,武為名,臏為綽號;以牟默人為代表的伍子胥說,認為孫武即伍子胥,孫臏為伍子胥的後代。這三種觀點隨着1972年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得以否定。 以下為《孫臏兵法》的篇目及主要內容:

篇目 主要內容
上編 [6]
擒龐涓 孫臏記敘如何在桂陵之戰大破魏軍,生擒龐涓。
見威王 孫臏初次見齊威王時陳述自己對戰爭的看法。
威王問 孫臏與齊威王、田忌關於用兵的問答。
陳忌問壘 孫臏與田忌討論在未能構築壁壘時,如何組織各種兵力來進行作戰。
篡卒 論述關係戰爭勝負的一些重要因素。
月戰 論述戰爭勝敗與日、月、星的關係。
八陣 前一段說明「王者之將」應具備的條件;後一段論述用「八陣」作戰,要根據敵情和地形確定戰法、配備兵力。
地葆 從軍事上論述各種地形的優劣。
勢備 以劍、弓弩、舟車、長兵作為比喻,說明陣、勢、變、權四者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
兵情 以矢、弩、發者分別比喻士卒、將帥和君主,論述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勝敵。
行篡 論述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戰爭中為統治者盡力。
殺士 闡述善於用兵的將帥能使士卒為之效死。
延氣 反覆強調激勵士氣、鼓舞鬥志的重要性。
官一 論述各種軍事措施及陣法的作用及適用的場合。
五教法 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相關教戒的原則。
強兵 記述齊威王與孫臏之間關於富國強兵的問答。
下編 [7]
十陣 論述十種陣法的特點和作用。
十問 以問答的形式列舉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各種不同情況,並對此提出不同的擊敵方法。
略甲 本篇簡文殘缺,無法看出主要內容。
客主人分 闡述作戰時人眾、糧多、武器精良都不足以依靠,只有掌握戰爭規律,明確敵我雙方情況,善於利用有利形勢和良好地形,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善者 指出善戰者在作戰時能使自己處於主動而陷敵於被動。
五名五恭 《五名》論述用不同的方法對付五種不同的敵軍;《五恭》論述軍隊進入敵方境內時,「恭」「暴」兩種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失 分析了作戰失利的各種因素,提出軍隊要行「起道」的主張。
將義 指出將帥必須具備義、仁、德、信、智的品質。
將德 指出將帥必須具備不輕敵、賞罰及時等品德。
將敗 列舉出二十種能夠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品德缺陷。
將失 列舉出三十二種造成將帥作戰失利的原因。
雄牝城 論述難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在地形上的特點。
五度九奪 指出作戰時對己方不利應該避免什麼以及為了挫敗敵軍應當爭奪什麼。
積疏 闡述積疏、盈虛、徑行、疾徐、眾寡、佚勞六對矛盾的相互關係。
奇正 闡述奇正的相互關係和變化,以及如何運用奇正來以克敵制勝。

軍事思想

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孫臏兵法》,明顯地接受了先祖孫武軍事思想的影響。在軍隊建設方面,孫臏主張:1.注重將帥的選拔和培養,將帥必須具有義、仁、德、信、智、忠、敢、勇等素質,此外還要「知道」(懂得有關天、地、民、敵、陣各方面的作戰規律)和「數戰」(長期的作戰經驗)。為此,他提出了二十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缺點和三十二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情況。2.軍隊的編制方面,孫臏主張要以地方行政組織為單位,以鄉里之長作為軍中長官;軍隊編制時要精簡精良,不能濫竽充數。3.君主、將帥與兵、民之間的關係方面,孫臏主張君主要充分發揮將帥的軍事才能,不要橫加干預;將帥要取得君主的充分信任,以便不受約束地指揮軍隊;將官要對士兵「視如赤子,愛之若狡童,敬之若嚴師」;將官要照顧士兵的利益,關心他們的疾苦,不能一味責罰;要合理運用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提高士兵作戰的積極性;只有獲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持,軍隊才能具備強大的戰鬥力。4.在法制與紀律方面,孫臏主張軍隊必須有嚴格的法制和紀律約束;將帥要賞罰分明,一視同仁;將帥如果明於道義,信於賞罰,會在軍隊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士兵就會自覺地遵守紀律。

在戰略原則上,孫臏主張:1.戰爭之前要多作準備,要對戰爭結果進行謀算。2.將帥在指揮作戰時,必須根據戰場形勢,大膽果斷地執行戰略戰術。3.主張「必攻不守」,積極進攻敵人沒有守備或守備薄弱的地方;攻勢要猛烈,窮追猛打;積極奪取敵人的物資和戰略要地;運用攻心為上的策略,合理運用政治和外交手段配合軍事行動。4.鼓舞士氣方面,孫臏提出分為激氣、利氣、勵氣、斷氣和延氣五個步驟。5.戰術要機動靈活多變,作戰要創造有利態勢。

在戰術方法上,孫臏主張採用詭詐戰術誘敵上鈎、集中兵力以多擊寡、精選銳卒進行突破、在運動戰中殲敵、作戰時合理運用地形、陣法,發揮長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孫臏還專門論述了攻城戰的策略和戰術。

但是孫臏的軍事思想也有其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他對戰爭的性質分辨不清,把士兵純粹當作被驅使的工具,有些戰略戰術的表述過於簡單片面,有時還夾雜着迷信觀念,這也是應當指出的。

評價

孫臏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兩次擊敗魏國幫助齊國成就霸業,[8]並且著有《孫臏兵法》一書,為後世留下重要軍事理論。歷朝歷代對於孫臏都有很高的評價:魯仲連稱讚孫臏: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9]班固稱讚孫臏: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10]葛洪評價孫臏:孫臏思騁其秘略,而司馬刖之。[11]幼學瓊林》中稱讚孫臏:孫臏吳起,將略堪夸;穰苴尉繚,兵機莫測。[12]毛澤東對孫臏評價很高,稱他: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13]

孫臏遭到龐涓陷害失去雙足,身體殘疾,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最終兩次擊敗龐涓,得以報仇,孫臏身殘志堅的精神也得到了後世的稱讚:司馬遷稱讚孫臏: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孫子臏腳,《兵法》修列。[14]孔融評價孫臏:不能止人遂為非也,適足絕人還為善耳。雖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冤如巷伯,才如史遷,達如子政,一離刀鋸,沒世不齒。[15]唐代的周曇有詩稱讚孫臏:曾嫌勝己害賢人,鑽火明知速自焚。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16]孫臏雖然在軍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鞏仍批評他鼓勵發動戰爭,最後致使社稷傾覆,國家滅亡。


參考資料

  1.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臏生阿鄄之閒,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2. 《新唐書·卷十五·禮樂》:建中三年…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齊將孫臏。
  3. 《宋史·卷一百零五·禮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除本傳已有封爵者,其未經封爵之人…齊將孫臏武清伯…東廡…孫臏…凡七十二將雲。
  4. 吳如嵩; 霍印章. 《正確對待孫子研究的幾個重要問題—評陳允昌<孫武研究新探>》. 《炎黃孫裔》2011年2月號. 2011年. 
  5.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
  6. 駢宇騫、王建宇、牟虹、郝小剛.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 中華書局. : 第106頁至第211頁. ISBN 9787101052732. 
  7.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孫臏兵法全文及凡例. 戰爭研究網 (中文(簡體)‎). 
  8. 《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
  9. 見《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10. 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11. 見《抱朴子·外篇·卷十八·擢才》。
  12. 見《幼學瓊林·卷一·武職》。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 北京市: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年11月: 第66頁. ISBN 9787507301540. 毛澤東讀《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勝》的批語。 
  14. 見《報任安書》。
  15. 見《肉刑議》。
  16. 見周曇《孫臏》。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