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宋徵輿(1618年-1667年),直方,一字轅文林屋初官員、詩人,江南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

目录

生平

宋懋澄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舉人。順治四年(1647年),清廷江南首開科舉,宋徵輿中式丁亥進士,授刑部主事,晉員外郎。出爲福建布政使右參議順治八年(1651年)任福建提學道。後擢尚寶司卿,歷官左副都御史,卒年五十。[1][2]

宋徵輿負詩名,與同鄉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3],著有《海闾香词》等。有从兄宋徵璧,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後仕清,官至潮州知府。

人物轶事

宋徵舆和一代名妓柳如是和的悲惨爱情

宋母就是柳、宋之间爱情的定时炸弹,她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宋母知道了宋徵舆的恋情后,怒不可遏地把他叫到房中,让他自此断绝与柳如是的联系。宋徵舆忍痛辩解,自称与柳如是相交以来,柳如是从未贪图他的丝毫钱财。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改姓柳(一说原姓柳),名隐(一说隐雯。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载:“至若隐遁之意,则当日名媛,颇喜取以为别号。如黄皆令之‘离隐’,张宛仙之‘香隐’,皆是例证。盖其时社会风气所致……即于名字别号一端,亦可窥见社会风习与时代地域人事之关系。”)字靡芜,后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中有“如是我闻”之语而号“我闻居士”;与钱谦益(字牧斋,世称虞山先生,常熟人。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降清后,托官数月,病狱而已。)结婚后,钱取柳姓郡望,称河东君,另寓“美人”。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这首《蝶恋花》就是宋徵舆怀念柳如是至于黯然神伤所作。既然断了,留他无用,不如索性葬送龙潭。断琴扰乱湖面的平静,短暂动荡过后,湖面平静如初。湖面如此,我心亦然。

宋徵舆是柳如是以自由身份留在松江之上的唯一希望,但柳如是仍然没有放下自己一贯的高傲与矜持,只是缓缓问着宋徵舆如何缓解如今之事。宋徵舆低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知道只要他把自己目前的处境说出口,以柳如是的高傲,她断不会委曲求全的。

她早料到宋徵舆这么长时间没有来她的画舫,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但她还抱着幻想,有朝一日,她若能成为他府上之人,一切就还有别论。柳如是没有想到,现在居然是宋徵舆想要放弃她,“姑避其锋”,也就是说,顺应知府的“驱逐”,到别处流浪去吧。本以为在失意之后找到了真正的依靠,熟料缠绵过后又是一通撕心裂肺的伤。

柳如是强忍住泪水,既然他注定不属于我,那又何必在他面前表现出心底的脆弱。柳如是回身环视,一张古琴正静静躺在昔日两人缱绻相依的几案旁,柳如是缓缓走到古琴前,指尖轻拨。弦声微咽,不似从前,柳如是心里明白,即使此刻弦声依旧,曾经的一切,也都不会重现。

几案上,一把崭新的倭刀赫然躺着,柳如是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随即,七弦一声,古琴应声而断,算是葬了两人相交的往事流年。此时的宋徵舆惶然而立,不知该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柳如是一刀砍断的,不仅仅是一把七弦古琴,更是他们之间本该双宿双飞的可能。宋徵舆看着果断决绝的柳如是,一时无颜再见,仓惶逃离。柳如是把断琴拾起,缓缓走至窗前,没有一丝犹豫,将断琴投入苍茫湖水,平静的湖面起了一道道涟漪,涟漪相互碰撞,最终归于平静。尽管此后宋徵舆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思,与柳如是断了往来,但是,不可否认,柳如是绝对是宋徵舆心中的眷恋。

註釋

  1. 《重修華亭縣誌·卷十二》頁十六:國朝順治四年丁亥 恩科 呂宮榜:宋徵輿,明萬曆壬子舉人懋澄子,有傳。
  2. 《重修華亭縣誌·卷十六》頁十五:宋徵輿,字直方,一字轅文,號林屋(宋府志:第宅在米市橋東南)。懋澄子。順治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晉員外郎中,出爲福建布政使右參議,提督學政,擢尚寶卿,歷官左副都御史,卒年五十。徵輿負雅才,工詩賦,與從兄徵璧有“大小宋”之目,又與同里陳子龍李雯稱“雲間三子”。子龍負盛名於時,稱詩無所讓,獨推重徵輿,以爲出己上。嘗共選明詩行世,學者宗之。徵璧,字尚木,初名存楠,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入國朝,以薦授秘書院撰文中書舍人,累遷禮部郎中,知潮州府。徵輿子祖年,字子壽,順治十一年衛籍舉人,負雋蚤卒。(參宋府志)
  3. 陈子龙《三子诗选序》中云:“三子者何?李子雯、宋子徵舆及不佞子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