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河镇位于湖北省京山市东北部,是全国重点镇、京山市域副中心城镇,素有“楚天明珠”之称,2011年建立镇级市建设试点镇。

宋河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宋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位于江汉平原北端,横跨大富水中游,介于王家大山与香山山脉之间。东南分别与罗店镇新市街道接壤,西北毗邻三阳镇绿林镇,北与坪坝镇相连。版图面积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64亩,林地面积203593亩,养殖水域面积2636亩,辖4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6万余人。[1]

中文名: 宋河镇

外文名: SongHe

别 名: 小汉口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京山市

地理位置: 中国华中

面 积: 312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城中路、映月大道

政府驻地: 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镇城中路

电话区号: 0724

邮政区码: 431806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6万余人

著名景点: 芭蕉夜雨 石人吐雾 老龙古洞 新罗太子墓

火车站: 京山站、京山南站、曹武站

车牌代码: 鄂H

民 族: 汉族

地方特产: 板栗、银杏、香菇

支柱产业: 机械、纺织、化工

行政代码: 420821

名 人: 孙友元、龚光新、董锄平

历史沿革

宋河镇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京山新志》记载:宋河原名唐家庄,曾有大户宋姓居此,又有大富水流经,遂得名宋河。旋有商家若干户,屋顶多盖红瓦,一名“红瓦街”。清中叶,因得大富水河水运之利,可与三阳、应城、汉口等地通航,逐步发展为京山市东北部山区土特产集散地和集市贸易场所。素有“小汉口”之美称,周围距此约30华里的三阳、坪坝、晏店、仁店、罗店、石板河、天王寺、熊家滩、火龙等地居民都有赶宋河集镇的习惯,故有“九个三十赶宋河”之说。

宋河镇历史悠久。境内有邻近“屈家岭文化”的舒家坡新时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盛唐时期新罗太子吟经事佛的芭蕉寺院旧址和新罗太子葬墓,有本世纪初的英国天主教堂故址,有距今1000多年的古富水县城旧墟。

解放时期,宋河为京山县第四区,1958年改名宋河公社,辖原三阳、宋河、罗店三个区;1961年改为宋河区、辖龙王、苍台、石庙、合兴、汤殷、天子、坪坝、宴店八个公社;1975年冬撤区并社,宋河区分为三个公社——石庙公社(辖龙王、苍台、石庙、合兴)、坪坝公社(辖坪坝、宴店)、宋河公社(辖殷、天子、团林林);1978年原团林公社又划归三阳公社,石庙与宋河合并为宋河公社;1984年复改名为宋河区;1987年改为宋河镇。

地理环境

宋河镇位于京山市东北部。东南分别与罗店、新市接壤,西北毗邻三阳、厂河,北与坪坝相连。镇区南距京山城区30公里,随(州)应(城)公路与安(陆)京(山)公路两条省道在镇区交汇,随岳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在镇南1千米处设有出入口,南距长荆铁路京山站25公里。宋河扼武汉——大洪山之咽喉,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宋河战役(1948年)就发生于此。

行政区划

宋河镇镇政府驻宋河,人口58608人,面积312平方千米,集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46个村委会:城中路、映月路、苍台、鲍河、徐桥、江关、张关、岔河、天子岗、双河口、高关、龙王庙、王子寨、张家冲、何梅畈、石人山、荣万店、杨家台、胡家城、冯家冲、陈关、江家畈、柳家岭、高家垱、高家畈、鲁家、芭蕉寺、朱洪岭、程家冲、四股泉、同升、发水河、殷家冲、殷家店、万塔、马家冲、郑家垱、白竹、杨家冲、合兴集、秦关、董家城、王家山、蒋寨、殷墩岭、邵家冲、邵李桥、夹湾。

自然资源

宋河镇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境内有重晶石、石黄石、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陶土等矿藏。经过多年努力,宋河镇逐步形成六大优质基地:5万亩用材林基地;6万亩优质稻基地;年出栏生猪6万头,出笼家禽60万只的养殖基地。1万亩板栗、银杏、沙梨等优质林果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 100万袋(桐)优质香菇基地;5000亩优质水产养殖基地。

经济发展

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值68.4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2.25亿元,农业总产值4.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45元,比上年增收955元,全地域税收达到3500万元。

工业

全镇已初步形成六大亿元产业集群。分别是以鑫利建材、京怡光电陶板为核心的年产值4亿元的市政建材产业集群,以斯洁、居美洁、德棉等企业为龙头的年产值3亿元的日用洁具产业集群,以青龙制衣、怡威制衣、金鹰鞋业为主导的年产值3亿元的服装鞋帽产业集群,以京山轻机机械铸造、沃仕力农机为骨干的年产值5亿元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雁峰塑业、京山彩塑、恒福纸箱等企业为代表的年产值2亿元的轻工包装产业集群和以楚龙水产、常家洞茶叶为中心的年产值3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我们还新培植了市政建材工业园、服装鞋帽工业园、光电产业园和日用洁具工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0年,全镇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6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

特色经济

1.虾稻连作。京山市宋河镇充分利用生产加工出口优势,发展宋河镇虾稻连作养殖。2008年,镇政府积极研究虾稻连作技术的推广措施,迅速掀起了推广虾稻连作模式的高潮。宋河镇虾稻连作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推广虾稻连作技术模式已成为宋河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超常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大举措。

宋河镇为了促进虾稻连作技术的推广,宋河镇开展了“宋河镇低洼圩田资源调查”,对适宜于发展虾稻连作的稻田进行登记。对虾稻连作养殖提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计划把宋河镇打造成全市龙虾养殖的重点乡镇。

宋河镇将推广虾稻连作技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并分别于4月、7月两次举行了龙虾养殖现场会。利用现场会充分宣传发展龙虾养殖的广阔前景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对重点示范点进行具体跟踪,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积极敦促有关水产技术人员,大力开展龙虾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攻关。营造起龙虾养殖的浓厚氛围。宋河镇分三批组织部分村组干部及50多位农户和业主到潜江、沙洋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让农户真正认识虾稻连作技术模式,切实了解养殖知识。宋河镇先后举办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村组干部及农户200余人,印发资料300余份。不仅让农户学会虾稻连作技术,而且让领导干部及村组干部对虾稻连作做到情况熟、钻得深。

宋河镇计划培植龙虾养殖大户10余户,建立虾稻连作示范点7个,示范面积200亩。为了让示范工作全面稳定推进,宋河镇对每个示范点负责人,实行定期指导,并对初期培植的专业养殖户实行每亩200元的补贴,确保示范成功。搞好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促发展。苍台村支部书记李昌庭首先站出来在自己的14亩中稻田里进行示范。殷家店村农户龚光祥投资10多万元建立了100亩的虾稻连作基地,预计年内可生产小龙虾40吨,纯收入20万元。在龚光祥、李昌庭等的带动下,宋河镇从事虾稻连作养殖的农户达80户,生产规模发展到1000亩,总投资200万元,可创产值600万元。

2.娃娃鱼养殖。京山市富民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地处宋河镇张家冲村,成立于2008年7月,法人代表李明章。2008年,合作社相继办理了营业执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养殖许可证,2009年4月获得成鱼销售许可证。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注册资金由成立之初的30万元达到2000万元。合作社已建大小养鱼池1000多个,饲养成鱼650尾,其中,商品鱼550尾,能繁殖的鱼100尾,2010年产卵10000余粒,成活2000余尾,已形成了商品鱼出售、鱼苗供应和技术培训等“三位一体”的商业运作模式。到2010年底,合作社网罗京山、随州、潜江等地会员311个,可年创产值2500万元。

社会发展

基础设施

宋河镇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镇区七桥联五片,四条主干道长1.6万米,浇铸水泥路面4.8万平方米,铺设油渣路3.4万米,形成街道硬化、干道油化、郊区支道沙化的交通网。完成11万伏供电升压工程,安装路灯500盏,农村电网整改升级,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输变电网。建有日供水量为1.5万吨的自来水厂,铺设供水主管道28公里,形成循环供水网。建成装机容量2万门,全省一流的电信大楼,已装机5000门,并开通国际移动电话业务的电信通讯网。建成乡镇一流的广播电视大楼,转播25套节目入户5000家的闭路广播电视网。镇区有供销商业大厦、千家街个体商业长廊、2个农贸市场、3个小商品超市,共有4000多个铺面和摊位,形成经营灵活的商业网。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集科教、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宋河农科教中心,有藏书10万册的“诗田图书馆”,有县级高中一所,镇辖初中2所,镇直辖小学2所,幼儿园2所,有医疗设备齐全的二级乙等医院,形成功能齐全的文教卫生网。

教育事业

湖北省京山市第二高级中学是全市唯一的一所乡镇高中,它座落在美丽的富水河畔、京安公路与应随公路交汇处——宋河古镇。学校始建于1956年,起初校名为京山县宋河初级中学,几经易名,1991年更为现名——京山市第二高级中学。

校园占地54亩,建筑面积32800㎡,环境优美,有绿水喷泉点缀其中的舒憩园,有鲜花簇拥的银杏园,有布局讲究的成活绿篱,有大小各异的林荫礼堂。 学校设备齐全。办公楼、教学楼、多功能楼、食堂楼、学生公寓错落有致。学样我配置有高标准的理化实验室、校园宽带网、闭路电视系统、内部电话程控系统,有一流的学生公寓,有标准的运动场,有丰富的文化长廊,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报刊40余种。1998年建起高规格的微机室,拥有电脑150台,2003年建起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配有液晶显示器电脑。 学校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6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85人,省、市教育学会会员38人,省、市优秀教师18人,省、市、县骨干教师33人。现拥有三个年级,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87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文特并举,办创精品”的强校思路,坚持“三个育人”的育人途径,坚持依法治教、制度管理的管理原则,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治校之本,立校之基,行民主之政,走改革之路。 建校以来,京山二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初中毕业生3560人,高中毕业生8856人,向高等院校输送了3300余名学子。美籍华人陈德纲、北京大学教授高炳忠、全国劳动模范、京山轻机董事长孙友元,留学生邹爱平、严茂斌、林杰、李小刚、吕加高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1995年起,京山二中连续十年被评为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从1996年起,连续九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从1999年起,连续六年被评为“荆门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从2002年起,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县“五四红旗团委”;2003年被评为“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荆门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按照荆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依进论出”原则,该校教师在全县排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校毕业生有太多的“低进高出”的典型,该校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进而向“荆门市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的行列迈进。

京山市宋河镇第一初级中学(宋河一中)位于富水河畔,宋河镇城中心,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农村学校。占地面积2.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和专科以上学历85人。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35人。

宋河一中自建校之日起,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学宗旨,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让学生从小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使学校成为学生求知的成长的摇篮。2005年来,学校先后被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和京山市教育局评为“文明单位”、“人民满意学校”、“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2005年3月被荆门市人民政府、荆门市教育局授予“示范学校”光荣称号。特别是中考,连创绩,岁岁写辉煌,升学率达到70--80%。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书写教育的碧海蓝天。

京山市宋河镇第二初级中学(宋河二中)位于京山市宋河镇青龙西路30号,始建于1988年。学校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各一栋,教工宿舍两栋。校园建筑布局合理,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净化、美化,育人环境达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1人,达到专科学历61人,占100%。其中本科已毕业的教师56人,正在参加本科学习的有1人。本学期共有1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08人。其中六年级127人;七年级106人;八年级131人;九年级144人。

学校以“团结、求实、勤学、奉献”为校训,扎实有序地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和政策,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公平公正;班子成员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风严谨,教学各个环节一丝不苟;学生学风浓厚,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学校生活张驰有度,学校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局面。在教学上,我们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进行教研教革,不断加强校本培训。近三年来,我校有三十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县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始终把德育和安全工作放在工作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突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旅游

宋河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宋河镇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又有不少革命纪念地。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宋河古八景:书台映月、思故泉涌、烟墩岭、老龙雷公、石人吐雾、芭蕉夜雨、香山溪流、白竹晚烟。特别以石人吐雾、老龙雷公、豹子寺为系列的旅游景区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旅游区的重点景观。此外,还有新罗太子墓、太阳寺等遗址,其东北方的马家冲是抗日战争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所在地;左家畈曾是五师的后方医院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宋河曾进行过著名的宋河战役(毛泽东选集有载)。随着风景点及人文景点的逐步开发以及宋河镇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戏的政策倾斜,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成为宋河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中,博物馆普查工作人员在宋河镇东约7公里的董家城村六组,新发现了一处商周———明清的古代城址,城址独立于一较大面积、平坦的水稻农田之中。城址四面为丘陵岗地所环绕,平面形状呈椭圆形,其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5米。城墙残高最高处达5米,城墙面宽3-4米,城垣周长650米。城址设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城门宽约1.5米,在城垣外围绕有一周护城壕。护城壕宽6-8米的,深0.50-0.65米,城墙与城内现均已被开垦农田,在城址内东北部地表暴露的绳纹陶片较多,在城址的中部暴露的近代瓦片较多。在城址南门处有一文化层堆积。其土质紧密、干结,土色为深灰色,含有绳纹陶片、鬲足等。

在城址上采集的标本主要为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少量的夹砂灰陶。器形有:鬲足、罐口沿等。纹饰:主要为绳纹,有弦纹。城址保存完好,是荆门地区首次发现的商周时期城址。它的发现为京山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京山市宋河镇陈关村发现东汉古墓群,2007年4月8日,由省市县组成的考古队在这里已发掘古墓10余座,其发掘工程已近尾声,出土了大量陶、瓷、石、铜、银、铁器遗物。其中,珍贵文物4件。

这些东汉墓群集中分布在宋河镇陈关村六组的刘家山上,从已发掘的墓葬来看,都是由青黑色烧砖砌成的砖室墓,其形制复杂。规模最大的是编号为M6、M7的墓,这是一处夫妻异合葬墓。出土器物还没清理完毕,墓主人身份和具体年代尚无法确定。出土的4件珍贵文物是:1件铜弩机,3件铜镜。专家们表示,这批东汉墓出土的文物,对研究东汉时期京山地区丧葬习俗,了解当时制陶、制瓷、冶炼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所获荣誉

宋河镇三个文明建设成果辉煌。1999年、2005年、2010年三度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乡镇,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03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宋河镇党委被荆门市委授予“党风廉政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5月,常家洞茶厂生产的“毛峰”茶在湖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获的金奖。2005年,宋河镇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列为全国重点镇,被确定为全省第二较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重点中心镇。

视频

京山市宋河镇秦关村开心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