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宋泽莱(1952年2月15日-),本名廖伟竣,台湾作家,出生于云林县二仑乡大义村,诏安客家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现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博士生。
曾任教于彰化县福兴国中,也曾获吴三连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小说推荐奖、联合报小说奖(今改称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奖项。
1981年曾应邀赴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研究,是战后台湾第三代的重要作家之一。
生平
大学时代,宋泽莱就从事小说创作,写了三本心理小说。
1978年以“打牛浦村”系列小说震撼台湾文坛。1981年一度转向参禅,且一度钻研基督教教义。
1985年写废墟台湾。
1986年和数位本土青年作家创办“台湾新文化”杂志。1987年出版“弱小民族”一书后,开始停笔达7年之久,为结婚生子暂时告别文学。
1996年出版“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再度受到瞩目。
早在乡土文学运动,还在摸索的70年代中期,宋泽莱已完成了后来被推许为乡土文学新里程碑的“打牛湳村”系列。在随后的几年里,也以惊人的速度,陆续发表了《骨城素描》、《变迁的牛眺湾》、《蓬莱志异》、《废墟台湾》,这些涵盖台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能发展的小说,以及一些论述或批判文学现象、社会问题的文章及诗篇。
创作风格
宋泽莱的小说创作,从《打牛湳村》到《蓬莱志异》共经历了三个不同写作阶段,依次为:
一、写实主义时期,反映宋泽莱的人间挣扎,想用艺术创作将自己由破毁边缘拯救出来。
二、浪漫主义时期,为摆脱现实苦闷造成的负担,于是把自己放逐到美丽而带有异味的世界中去解救自己。
三、自然主义时期,始于了解人的天生限定或宿命,因而自觉地朝向这颂题材的发掘和思索。
宋泽莱对自己作品的归类,不论是否符合三种文学流派的性质,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创作是挣扎也是解救,这样一来,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自省和探索的结果,是个人心灵灾难的记录。
作品
融入宗教体验的作品
《废墟台湾》。
《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
母语诗集
《一枝煎匙》。
台湾本土意识刊物
《台湾新文化》、《台湾新文学》、《台湾e文艺》。
2011年发表《台湾文学三百年》,
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2013年,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信仰
1980年,参禅后,先后发表《随喜》、《禅与文学体验》等著作。后来宋在《被背叛的佛陀》等书的序文中表示学禅只能使自己的烦忧暂时消解,直到接触了原始佛教,依其内容修行,发现忧愁得以解决。宋认为原始佛法与现今盛行的大乘佛教在教义上有许多差异,提倡笃信原始佛教,此说遭到大乘佛教界人士的攻击。
1996年,宋泽莱出版《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在序言中提及,宋认为自己已修行至“无馀涅槃境界”,然而,原始佛教即使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扰,却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与家人的问题。此时他因缘际会来到教堂,感受冥冥之中有神灵之力召唤,于是改而信仰基督教。 宋泽莱的转变与把对信仰的见解进行写作的方式,引起宗教界的争议,也因评论当代佛学大师(星云、印顺、昭慧等),遭到批评。
台罗拼音
2006年,行政院教育部推出“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此案引起部分学界人士反弹,宋泽莱时任教育部国语推行会委员,对此案表达支持态度。
视频
2018年8月5日News98【民意新连线】访问宋泽莱谈“台湾文学三百年的精彩”@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