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寻梦楼观 寻梦西安(曾秀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寻梦楼观 寻梦西安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寻梦楼观 寻梦西安》中国当代作家曾秀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寻梦楼观 寻梦西安

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承载了太厚重的文化,之前我虽未造访而早已心仪。多少次,面对一页页薄薄而厚重的历史书页,心早已飞至千里之外的古老帝都,陶醉地神游,穿梭于秦皇陵兵马俑、碑林、华清宫、法门寺、大雁塔、钟鼓楼……聆听历史的诉说,观赏亘古的演播,品味兴废的轮回。五千年的文明太震撼,十几个朝代的都城够沉重。西安,是我的夙愿,几度梦里神游,几乎每个角落每一寸土都能引起我去追求和探究。今天,我终于从梦里迈步向现实,竟是如此的不刻意,一切自然得如同天成。《东方散文》成全了我的梦。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枫叶泛红,天高气爽。我终于来到了古都,寻找上下三千年的梦,踏上西安这片土地,一种既陌生又似曾相识的感觉隐隐约约涌上记忆。东方散文杂志社组织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走进楼观’采风笔会”安排在西安的终南山下周至县楼观台景区,我背上重重的寻梦行囊欣然走进楼观台。

走进楼观,轻轻叩响历史的门,一一探询,慢慢采撷。楼观台得名于西周时期。相传西周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从此经过。不久,果然见大圣贤老子西游入关。关令尹喜迎老子至其草楼款待,拜老子为师。老子在这里著下洋洋洒洒五千言的哲理经典《道德经》,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这里便名为楼观台。至唐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宋朝以后屡次重修。清末时,宗圣宫已废毁,只有说经台(老子祠)保存完整。道教尊老子为创始人,楼观台因老子在此设台讲经、死后又葬于此地而名扬四海,历代皇亲贵胄的青睐,为楼观台增色添彩,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这里除了遗留下的一些古老苍莽的侧柏,和那伤痕累累、写满沧桑的石碑、石雕,还有残存的石柱基,其余都是新建筑。虽然旧迹不复,可新景固然大气、庄严,风景甚是迷人,漫步于古柏下、修竹旁,欣赏着道家神殿的建筑艺术,间而远眺终南山的崔巍和深远,领悟着自然的道和处世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我似乎想明白了一点什么,又似乎迷茫得什么也想不明白。其实老子并没有创建门派,他只是一位纯粹的哲人,一位因知识太过丰富、智慧太过高深而被尊为圣贤的人。我想哲人、圣贤是没有任何门户之见的,其心目中只有智慧,只有传播智慧的义举。这似乎是后世的人想多了,也许是我想多了。我想老子指出的“道”应该是一种宇宙自然规律,而“德”则应该是教人们如何去修持顺应宇宙规律发展变化的方法,修德以循道,方可持久安全。《道德经》五千言字字珠玑,句句哲理,貌似浅显,实在深奥。几千年来,多少哲人学者穷其毕生苦苦参悟,甚至有所心得而著书立说,可到头来也只是仅仅代表其一家之言,那是他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已,而非真正概括出了老子的本意,故有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之论传世。

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另一名闻遐迩的赵公明财神文化区。景区的主角神仙赵公明本身即是名闻遐迩、千古流传的著名人物。华夏大地,几乎妇孺皆知《封神演义》这部经典神话小说,书中称赵公明本是“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气所化生,身高九尺,黑面浓须”“辅助闻太师”助纣抗周,后被姜太公所杀,周朝灭商纣后,姜太公受天命册封忠魂烈士,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从此赵公明的财神现象鲜活亲民。其实赵公明的身世颇为复杂,早在晋代干宝著的《搜神记》和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纂集的《真诰》书中,都有关于赵公明的文字,只是说他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时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赵公明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而现代的《辞海》上关于赵公明的记载是“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记载赵公明也与《辞海》相同。这些资料记载众说不一,让我有点分不清前后真伪,何必太认真去分辨呢?这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些书要么是小说演义,要么是将赵公明列为神仙记载,莫衷一是,并非正史。

有一个说法称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下西安市周至县赵大村人。不管如何,赵公明已是历代人们所熟知的“名人”,更因其是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的正财神,天下爱财之人比比皆是,因而对正财神自然而然敬爱有加,络绎不绝至财神庙敬拜财神就顺理成章。于是,便有了周至县的“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以华夏正财神赵公明故里和财神历史传承为核心的“赵公明财神文化区”。我们来到这里的“财富文化广场”,放眼所及,好气派的景区,整个景区足有几百亩地,以四水归堂布局、三进财神殿为核心规划景区院落建筑,合理科学,气势恢宏,庙堂古色古香,绿树掩映,百花点缀,典雅怡人。很多游客到此游玩,必烧香拜求,估计多为求财。我也爱财,然而我不相信世上有不劳而获,更不相信非分之想能有求必应,漫步财神庙院落中,慢慢思考着,以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中有的何须求,命中无的求何用。更信奉的道理是“只有勤俭才是致富的根本”,勤能创造财富,俭能聚集积累财富。假如不去勤劳工作,不节俭开支,而靠去财神庙拜求就能致富的话,那么天下就没有人工作了,天下也没有人贫穷了。有一颗虔诚的心是好事,可是更要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才是真正的好事。

楼观景区除此之外,尚有较著名者如响石、化女泉延生观大秦寺、秦二世胡亥墓等等,我因另有他事匆匆离开,未能一一饱览,颇以为憾。可是,周秦雄风、汉唐盛世、文化源头,几大魅力还是深深吸引着我步入西安古城,追寻早已向往的梦。

大秦雄风的梦萦绕于心已久,引领着我们来到了名闻中外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马俑,一探秦风。我来到了兵马俑三个遗址坑,细细地端详着那些数量多,排列整齐,神态各异,魁梧威武的陶俑秦士兵,极力试图从他们身上找到回到秦朝的通道,去真正领略大秦的尚武,帝国的强盛。这些俑坑只是整个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冰山一角,可想其地下雄兵之浩荡威猛。望着这些魁梧精神抖擞、列队整齐、神态威严、规模宏大的兵马俑,我似乎看到了文韬武略秦始皇正在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横扫中原,统一六国,开疆拓土,令八方臣服,威镇万里河山的盛世雄风。站在这兵马俑遗址坑前,我是由衷地祝愿我的祖国快快强盛起来,只有国力和军事强盛起来才可以昂首于世界,不受欺侮。什么“礼仪之邦”,什么文明古国,假如失去了强盛的国力和威武强盛的军队作后盾,都成为苍白无力的空谈。作为华夏炎黄子孙的一员,非常平常渺小的一员,我所了解到的离我们很近的近现代,中国是多么的羸弱,以至于受尽列强的欺侮,疆土任人践踏、人民任人欺压、财宝任人掠夺,甚至时至今日,国人于海外仍不时受到强国之民的蔑视,这是我们多么痛心的事,我无法为国富强做什么贡献,只有祈祷国富民强,只有默默做我的强国梦,国家强盛才能庇护子民,国家强盛才有国际尊严,国家强盛才能使身在海外的国人扬眉吐气。

盛唐王朝的遗迹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便来到了以一个女人而名扬千古的华清宫,专门去探寻这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海棠汤。虽然这里自西周时期即有温泉,且西周、秦、汉、隋、唐皇室皆于此建有行宫唐太宗也喜欢在此星辰汤池沐浴温泉,即使他虽为一朝明君,却又怎能与出水海棠杨玉环相比呢,甚至那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都远不及她,是她让华清池声名鹊起,流传广久。杨贵妃的美,还有她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霓裳羽衣舞,引起了当时许多人关注,更促文人墨客以她为中心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有的赞美,有的批判,大有百花齐放之势。白居易《长恨歌》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之赞。 杜牧《过华清宫》叹道“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也许杨玉环真的美到人人嫉妒,以至于把李隆基昏聩误国导致安史之乱的罪过都嫁祸给她,这是何等世俗,何等偏激的眼光啊!一个弱女子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自己把握,又何尝有能力祸国呢!历览前各朝各代,凡开国帝王多为明君,其心智开明,决策正确精准,又哪里有哪个美女能够祸之!真正误国祸国者都是昏君,周幽王昏,李隆基晚年也是昏,怎能怪罪褒姒、杨玉环呢。贼臣昏君败家误国,与女人何干,与美女何干!历代这些怪罪美女误国的人,也许都怀着一种对美女的嫉妒,怀着一种对皇权的畏惧,一种对女人的偏见。其实,那些大权在握的昏君奸臣们的腐败和昏庸决策才是真正祸国的根本原因。

[1]

作者简介

曾秀斌,男,汉族,26岁,退役军人,作品曾多次上稿且末零距离、平安巴州、小疆有话说等公众号平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