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夢樓觀 尋夢西安(曾秀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尋夢樓觀 尋夢西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尋夢樓觀 尋夢西安》中國當代作家曾秀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尋夢樓觀 尋夢西安

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承載了太厚重的文化,之前我雖未造訪而早已心儀。多少次,面對一頁頁薄薄而厚重的歷史書頁,心早已飛至千里之外的古老帝都,陶醉地神遊,穿梭於秦皇陵兵馬俑、碑林、華清宮、法門寺、大雁塔、鐘鼓樓……聆聽歷史的訴說,觀賞亘古的演播,品味興廢的輪迴。五千年的文明太震撼,十幾個朝代的都城夠沉重。西安,是我的夙願,幾度夢裡神遊,幾乎每個角落每一寸土都能引起我去追求和探究。今天,我終於從夢裡邁步向現實,竟是如此的不刻意,一切自然得如同天成。《東方散文》成全了我的夢。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楓葉泛紅,天高氣爽。我終於來到了古都,尋找上下三千年的夢,踏上西安這片土地,一種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感覺隱隱約約湧上記憶。東方散文雜誌社組織舉辦的「全國散文作家『走進樓觀』採風筆會」安排在西安的終南山下周至縣樓觀台景區,我背上重重的尋夢行囊欣然走進樓觀台。

走進樓觀,輕輕叩響歷史的門,一一探詢,慢慢採擷。樓觀台得名於西周時期。相傳西周函谷關令尹喜結草為樓,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知道將有真人從此經過。不久,果然見大聖賢老子西遊入關。關令尹喜迎老子至其草樓款待,拜老子為師。老子在這裡著下洋洋灑灑五千言的哲理經典《道德經》,並在樓南高崗築台授經,這裡便名為樓觀台。至唐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樓觀台為宗聖宮,唐玄宗時再次擴建,使其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皇家道觀和道教聖地。宋朝以後屢次重修。清末時,宗聖宮已廢毀,只有說經台(老子祠)保存完整。道教尊老子為創始人,樓觀台因老子在此設台講經、死後又葬於此地而名揚四海,歷代皇親貴胄的青睞,為樓觀台增色添彩,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這裡除了遺留下的一些古老蒼莽的側柏,和那傷痕累累、寫滿滄桑的石碑、石雕,還有殘存的石柱基,其餘都是新建築。雖然舊跡不復,可新景固然大氣、莊嚴,風景甚是迷人,漫步於古柏下、修竹旁,欣賞着道家神殿的建築藝術,間而遠眺終南山的崔巍和深遠,領悟着自然的道和處世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我似乎想明白了一點什麼,又似乎迷茫得什麼也想不明白。其實老子並沒有創建門派,他只是一位純粹的哲人,一位因知識太過豐富、智慧太過高深而被尊為聖賢的人。我想哲人、聖賢是沒有任何門戶之見的,其心目中只有智慧,只有傳播智慧的義舉。這似乎是後世的人想多了,也許是我想多了。我想老子指出的「道」應該是一種宇宙自然規律,而「德」則應該是教人們如何去修持順應宇宙規律發展變化的方法,修德以循道,方可持久安全。《道德經》五千言字字珠璣,句句哲理,貌似淺顯,實在深奧。幾千年來,多少哲人學者窮其畢生苦苦參悟,甚至有所心得而著書立說,可到頭來也只是僅僅代表其一家之言,那是他個人對《道德經》的理解而已,而非真正概括出了老子的本意,故有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之論傳世。

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另一名聞遐邇的趙公明財神文化區。景區的主角神仙趙公明本身即是名聞遐邇、千古流傳的著名人物。華夏大地,幾乎婦孺皆知《封神演義》這部經典神話小說,書中稱趙公明本是「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氣所化生,身高九尺,黑面濃須」「輔助聞太師」助紂抗周,後被姜太公所殺,周朝滅商紂後,姜太公受天命冊封忠魂烈士,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從此趙公明的財神現象鮮活親民。其實趙公明的身世頗為複雜,早在晉代干寶著的《搜神記》和南朝齊梁間道士陶弘景纂集的《真誥》書中,都有關於趙公明的文字,只是說他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時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趙公明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而現代的《辭海》上關於趙公明的記載是「財神,相傳姓趙名公明,秦時得道於終南山,道教尊為『正一玄壇元帥'。亦稱趙公元帥趙玄壇,秦時避亂,隱居終南山。其像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鐵鞭,坐騎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傳說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求財如意。」還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記載趙公明也與《辭海》相同。這些資料記載眾說不一,讓我有點分不清前後真偽,何必太認真去分辨呢?這本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那些書要麼是小說演義,要麼是將趙公明列為神仙記載,莫衷一是,並非正史。

有一個說法稱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下西安市周至縣趙大村人。不管如何,趙公明已是歷代人們所熟知的「名人」,更因其是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的正財神,天下愛財之人比比皆是,因而對正財神自然而然敬愛有加,絡繹不絕至財神廟敬拜財神就順理成章。於是,便有了周至縣的「西安樓觀道文化展示區」以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故里和財神歷史傳承為核心的「趙公明財神文化區」。我們來到這裡的「財富文化廣場」,放眼所及,好氣派的景區,整個景區足有幾百畝地,以四水歸堂布局、三進財神殿為核心規劃景區院落建築,合理科學,氣勢恢宏,廟堂古色古香,綠樹掩映,百花點綴,典雅怡人。很多遊客到此遊玩,必燒香拜求,估計多為求財。我也愛財,然而我不相信世上有不勞而獲,更不相信非分之想能有求必應,漫步財神廟院落中,慢慢思考着,以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命中有的何須求,命中無的求何用。更信奉的道理是「只有勤儉才是致富的根本」,勤能創造財富,儉能聚集積累財富。假如不去勤勞工作,不節儉開支,而靠去財神廟拜求就能致富的話,那麼天下就沒有人工作了,天下也沒有人貧窮了。有一顆虔誠的心是好事,可是更要有勤勞儉樸的傳統美德才是真正的好事。

樓觀景區除此之外,尚有較著名者如響石、化女泉延生觀大秦寺、秦二世胡亥墓等等,我因另有他事匆匆離開,未能一一飽覽,頗以為憾。可是,周秦雄風、漢唐盛世、文化源頭,幾大魅力還是深深吸引着我步入西安古城,追尋早已嚮往的夢。

大秦雄風的夢縈繞於心已久,引領着我們來到了名聞中外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馬俑,一探秦風。我來到了兵馬俑三個遺址坑,細細地端詳着那些數量多,排列整齊,神態各異,魁梧威武的陶俑秦士兵,極力試圖從他們身上找到回到秦朝的通道,去真正領略大秦的尚武,帝國的強盛。這些俑坑只是整個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冰山一角,可想其地下雄兵之浩蕩威猛。望着這些魁梧精神抖擻、列隊整齊、神態威嚴、規模宏大的兵馬俑,我似乎看到了文韜武略秦始皇正在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橫掃中原,統一六國,開疆拓土,令八方臣服,威鎮萬里河山的盛世雄風。站在這兵馬俑遺址坑前,我是由衷地祝願我的祖國快快強盛起來,只有國力和軍事強盛起來才可以昂首於世界,不受欺侮。什麼「禮儀之邦」,什麼文明古國,假如失去了強盛的國力和威武強盛的軍隊作後盾,都成為蒼白無力的空談。作為華夏炎黃子孫的一員,非常平常渺小的一員,我所了解到的離我們很近的近現代,中國是多麼的羸弱,以至於受盡列強的欺侮,疆土任人踐踏、人民任人欺壓、財寶任人掠奪,甚至時至今日,國人于海外仍不時受到強國之民的蔑視,這是我們多麼痛心的事,我無法為國富強做什麼貢獻,只有祈禱國富民強,只有默默做我的強國夢,國家強盛才能庇護子民,國家強盛才有國際尊嚴,國家強盛才能使身在海外的國人揚眉吐氣。

盛唐王朝的遺蹟也在向我們招手,我們便來到了以一個女人而名揚千古的華清宮,專門去探尋這位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海棠湯。雖然這裡自西周時期即有溫泉,且西周、秦、漢、隋、唐皇室皆於此建有行宮唐太宗也喜歡在此星辰湯池沐浴溫泉,即使他雖為一朝明君,卻又怎能與出水海棠楊玉環相比呢,甚至那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都遠不及她,是她讓華清池聲名鵲起,流傳廣久。楊貴妃的美,還有她與李隆基的愛情故事,霓裳羽衣舞,引起了當時許多人關注,更促文人墨客以她為中心創作出許多文學作品,有的讚美,有的批判,大有百花齊放之勢。白居易《長恨歌》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之贊。 杜牧《過華清宮》嘆道「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來。」也許楊玉環真的美到人人嫉妒,以至於把李隆基昏聵誤國導致安史之亂的罪過都嫁禍給她,這是何等世俗,何等偏激的眼光啊!一個弱女子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自己把握,又何嘗有能力禍國呢!歷覽前各朝各代,凡開國帝王多為明君,其心智開明,決策正確精準,又哪裡有哪個美女能夠禍之!真正誤國禍國者都是昏君,周幽王昏,李隆基晚年也是昏,怎能怪罪褒姒、楊玉環呢。賊臣昏君敗家誤國,與女人何干,與美女何干!歷代這些怪罪美女誤國的人,也許都懷着一種對美女的嫉妒,懷着一種對皇權的畏懼,一種對女人的偏見。其實,那些大權在握的昏君奸臣們的腐敗和昏庸決策才是真正禍國的根本原因。

[1]

作者簡介

曾秀斌,男,漢族,26歲,退役軍人,作品曾多次上稿且末零距離、平安巴州、小疆有話說等公眾號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