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寿山(黄干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干在此讲学

来自 福州新闻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 寿山

作 者 黄干

寿山》是诗人黄干创作的一首诗。 [1]

原文

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

简介

朱熹在福州有个心爱的学生,名叫黄干,朱熹不仅把次女许配他为妻,临终前还亲自把手稿交付给他。

黄干(1152年-1221年),南宋理学家,朱熹高足,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州)人。黄干曾官至大理丞,晚年倾心著述,对朱熹学说的发展贡献很大,有《黄勉斋文集》传世。

我们来看黄干的一首七言绝句《寿山》:

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

[注释]寿山:在福州城北40公里,因产美石而久享盛名。文多:指寿山石纹路漂亮,丰富多彩,“文”同“纹”。寺:指寿山的广应寺,建于唐代,今已毁。萤煌:萤火,萤光。

诗的大意是:寿山石纹路极其丰富、华丽,引得刀斧加身,被人们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寿山的寺庙则屡遭火焚,成了荒野上的萤光。它们一个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一个则越来越暗淡,人世间的 荣辱就是这样,不必去计较,太阳总会落山,天气总会寒冷,山间的道路却总是那么长。

这是最早吟咏寿山石的诗作,既写到寿山石华丽的特质,又写到它被雕刻成工艺品的历史。这又是一首借物言志诗,诗人由寿山石想到人生,有感而发,并提出,人世间的荣辱不必太计较,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强自立最重要。这是他的仁忍宽恕思想的反映。

宋代福建创建书院100多所,创建时间南宋为多,创建与主讲人理学家居多,地点在建州、南剑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兴化军、邵武军等。

  2003年,考古人员在福州市郊区北峰发现当年黄干创办的高峰书院遗址。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但是经过发掘,发现了由黄土、白灰、细沙夯筑的房屋地面。这里曾是宋代著名理学家黄干讲学授业的地方。

  史载,黄干回福州后,在福州北峰长箕岭庖牺谷山后的高峰书院讲学,弟子日盛,四川、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文士皆来,因书院太小,遂借邻近寺庙作为课堂。庆元间,朱熹为该寺撰书“华峰”匾额,故名华峰寺。黄干死后,华峰寺改名为石牌庵,因寺靠近黄干墓道石牌而名之。民国陈衍《福建通志·名胜》记载:“石牌庵,在城东北四十都。《闽都记》云明万历初建,与宋黄干墓道石牌相近故名。雍正旧志云:旧为华峰寺,宋朱子书‘华峰’二字,扁(匾)额犹存。《乾隆府志》云清顺治间僧等昱重建。”石牌庵在石牌村通往林阳寺公路南侧山坡上,距石牌村约1公里。石牌庵现已毁,仅存遗址和“文昌□”残碑。2003年,福建省博物院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遗址保存较完整,占地面积1181平方米。

  高峰书院在石牌庵右后侧约100米处,庵与书院之间尚存一条宽2米左右的石阶路。高峰书院遗址尚存,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其左右及后侧被山峰围护,门前石阶路经石牌庵右边通往山谷。

  黄干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三月逝世于福州城区寓所,同年四月停柩于高峰书院。《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年谱》记载:黄干于嘉定十四年“四月乙丑丛于高峰书院,门人弟子二百馀(余)人,皆衰绖营屦引柩三十馀(余)里至山间,丧仪如礼,乡人叹息,以为前此未之见”。旋安葬于高峰书院西南侧的庖牺谷。其年八月,黄干之妻朱兑(朱熹女儿,字淑真)病逝,十月与黄干同葬于庖牺谷。

  历朝均对黄干陵墓进行修缮。据《贤陵园记》碑(嵌于墓门墙)记述:“从宋至清,先后有十一位皇帝书赞,并由朝廷和福建布政司修葺祠墓达三十次。”1919年,黄干后裔、民国海军总司令黄钟瑛胞兄钟沣及良安等人修复其墓。

  黄干墓位于寿山乡江南竹村西南侧约0.5公里的山谷中,西向。原封土为覆钵形,封土前立一块高55厘米、宽43厘米的墓碑,碑两角斜削,正面呈凹形,碑面阴刻:“宋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墓。”黄干之妻朱氏墓碑正面亦呈凹形,高82厘米、宽51厘米,碑面阴刻:“宋寺丞黄公孺人朱氏墓。”墓葬与书院遗址分别为市级与省级文保单位。

参考来源

  1. 理学家黄干与高峰书院_闽都大家_福州新闻网 2017年8月3日 黄干墓位于寿山乡江南竹村西南侧约0.5公里的山谷中,西向。原封土为覆钵形,封土前立一块高55厘米、宽43厘米的墓碑,碑两角斜削,正面呈凹形,碑面阴刻:“宋勉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