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约翰·施特劳斯;zh-hk:約翰·施特勞斯;zh-tw:小約翰·史特勞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约翰·史特劳斯
艺人或艺术家
出生 1825年10月25日
奥地利帝国维也纳
逝世 1899年6月3日(73岁)
代表作品 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波尔卡《电闪雷鸣波尔卡》《闲聊波尔卡》
File:Johann Strauss Jr.jpg
维也纳市立公园内的约翰·施特劳斯像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因与其父同名,故通常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以圆舞曲作品最为著名,如《蓝色多瑙河》。

约翰·施特劳斯是著名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小约翰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圆舞曲之王”的称号是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此外他的作品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不仅是圆舞曲,他的一些波尔卡进行曲以及轻歌剧也相当著名。

生平和经历

早年

小约翰·施特劳斯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银行家而不是一个音乐家。尽管如此,他还是从小暗地里学习小提琴。讽刺的是,他的小提琴老师正是他父亲的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弗朗茨·阿蒙(Franz Amon)。然而,他的父亲还是在一天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据小约翰·施特劳斯本人回忆,接下来场面相当的可怕,而且他的父亲对他的音乐理想没有任何兴趣。然而老约翰并没有让家庭不和的意思,他只是认为作为音乐家的生活太严酷了,不希望儿子以后也与他一样过这样的生活。最后,在小约翰17岁那年,老约翰与他的情妇埃米莉·特兰布施(Emilie Trambusch)离家出走。这样,小约翰能够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了。

“施特劳斯家族内战”

此后,小约翰向开办私人音乐学校的约阿希姆·霍夫曼(Joachim Hoffmann)教授学习了对位法和声技法。在与指挥家约瑟夫·德雷施勒(Josef Drechsler)学习和声时,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同样,他在他的另外一位小提琴老师,维也纳宫廷剧院(Vienna Court Opera)的芭蕾舞辅导教师安东·科尔曼(Anton Kollmann)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由于这些人士的高度评价,他成功地从权威人士处得到了公开演出的不成文许可。随后,他很快在'Zur Stadt Belgrad'酒馆(维也纳的音乐家们寻找职位的固定去处)招募了充足的人手以扩充他的乐团。然而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最终,小约翰终于说服了维也纳Hietzing区的多玛耶尔赌场(Dommayer's Casino),提供给他一个初次亮相的机会。当地媒体疯狂地报道这场父子间的“施特劳斯家族内战”。老约翰本人对儿子不服从自己的命令极为恼怒,一怒之下他决定在有生之年永远不在多玛耶尔赌场登台演出,尽管Hietzing区是他早年多次演出的辉煌成功的见证。

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己觉得他早年的生涯很困难,但他很快就赢得了公众的欢迎。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职务是作为“第二维也纳市民旅的指挥家”,这是一个荣誉职务,这个职务在约瑟夫·兰纳死后有两年时间空着。1848年2月24日在维也纳爆发了市民革命。小施特劳斯与他的父亲彻底吵翻,他加入革命派阵营,创作了不少同情革命的作品,如《自由之歌圆舞曲》(Freiheitslieder, Op. 52)、《革命进行曲》(Op. 54)和《学生进行曲》(Studenten Marsch, Op. 56)。这对他来说从音乐的角度和从职业的角度都不利。维也纳警方曾因为他公开演奏了《马赛曲》而拘捕他。这支曲子被看作是一支呼吁革命情份的曲子。出狱后他还把《马赛曲》的部分曲调塞进自己的第60号作品《鞭打波尔卡(Geißelhiebe Polka)》作为回敬。奥地利皇室因此两次拒绝他出任皇家舞会指挥(KK Hofballmusikdirektor)的职位。而他父亲则至死忠于哈布斯堡王室,甚至他的经典之作,《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献给哈布斯堡贵族元帅约瑟夫·拉德茨基·冯·拉德茨的。

1849年老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死于猩红热,小施特劳斯将他们两人的乐队合并到一起重新开始周游欧洲。而小约翰也改变了曲风,作了不少“爱国”的进行曲,献给革命后登基的新皇帝,如《奥皇弗朗茨约瑟夫进行曲》(Op. 67)和《奥皇弗朗茨约瑟夫银禧荣归进行曲》(Op. 126)。

名声渐隆

最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望甚至超过了他父亲的名望。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华尔兹作曲家。他与他的乐队周游奥地利波兰德国。往往在他的音乐会上他只指挥一个曲子,然后他就得赶到另一个音乐会上去了。当时各地的表演场地都以在门外贴出“施特劳斯在此演奏!(Heut' Spielt der Strauss!)”的告示为卖点。另外,小施特劳斯还访问了俄国并在那里写了不少曲子。但他回到维也纳后又把这些曲子的名称改掉了来合乎维也纳人的口味。在随后的1870年代,他到了英国访问,并与首任妻子在伦敦皇家歌剧院同台献艺。同一时期他还在法国意大利美国举行过音乐会,当中更在波士顿音乐节指挥了一场怪兽音乐会(Monster Concert),也就是指挥1000多名乐手演奏他的首本名曲《蓝色的多瑙河》(Op. 314)。同一时期的其他名作包括《歌手旅程圆舞曲》(Op. 41)、《情歌圆舞曲》(Op. 114)、《夜蛾圆舞曲》(Op. 157)、《加速度圆舞曲》(Op. 234)、《安娜波尔卡》(Op. 117)和《闲聊波尔卡》(Op. 214)。

历次婚姻

小约翰在1862年与歌唱家吉蒂(Jetty Treffz)结婚,最后还是获得了皇家舞会指挥的地位。这样他的地位就升高了。他的第二位妻子安琪丽卡(Angelika Dittrich)与他之间不仅在年龄和见解上差异很大,而且他们之间的音乐兴趣也不同。最糟糕的是他的第二位妻子到处唠叨他们的私事,这迫使小施特劳斯决定与她离婚。但由于他的离婚请求未被批准,小斯特劳斯为此改变了他的宗教,并于1887年1月28日成为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公民。小施特劳斯的第三位夫人阿黛尔·施特劳斯(Adele Strauss)对他晚年的创作有很大的推动性作用。阿德蕾令小施特劳斯再次发挥其创意,创作出《吉普赛男爵》、《森林主人》等经典名剧和《皇帝圆舞曲》(Op. 437)、《皇家庆典圆舞曲》(Op. 434)、《东方童话》(Op. 444)、《聪明的葛丽特》(Op. 462)等名曲。

施特劳斯的家族音乐生意

施特劳斯有非常敏锐的商业头脑,在他父亲死前他就已经建立了一支乐队。在父亲死后,他还建立了多个乐队,有些在专门的酒店里演奏,他为这些乐队专门写乐谱。后来他接受了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其弟米哈伊尔大公的邀请,赴俄演出。最终导致令他收到的邀请太多了他一人无法全部参加他就让他的两个弟弟约瑟夫和爱德华代替他出席。1853年,小约翰劳累过度不得不去疗养。他的母亲安娜怕他们的家庭企业因此破产就逼迫他的弟弟约瑟夫来代替他指挥这些乐队。约瑟夫一开始不愿意,勉强同意。维也纳人对他们兄弟两人都很欢迎。后来约翰甚至承认:“约瑟夫是他们两人中更有才赋的,我只是比他受欢迎一点”。约瑟夫则不甘一直处于约翰的名下,因此两人之间的竞争导致了更好的音乐。约翰的《蓝色多瑙河》使他获得了“华尔兹之王”的名声。

三兄弟的合作与竞争为维也纳留下不少传奇,而他们事业的高峰期在1860年代,他们曾经尝试把家族旗下集中一起,连续不断的演奏同一首曲子。有时候,三兄弟还会在维也纳人民公园 (Wiener Volksgarten)举行露天音乐会,还会现场奏出新曲目,让公众竞猜曲子是由三兄弟中的哪位所创作。

竞争对手和拥护者

File:Strauss und Brahms.jpg
小约翰·施特劳斯和勃拉姆斯

除了父子兄弟之间的竞争,整个施特劳斯家族一直不乏竞争者。老约翰便有兰纳约瑟夫·贡格尔(Josef Gungl)两位主要竞争者。

尽管在1860年到1890年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社会上最受欢迎的舞曲作家,他还是受到了来自于卡尔·迈克尔·齐雷尔埃米莉·瓦尔德退费尔的严酷竞争,其中后者更在巴黎地位可以媲美施特劳斯在维也纳的地位。而前者在约翰和约瑟夫·施特劳斯逝世后,更成为了爱德华为首的 施特劳斯家族的严重威胁。

而在轻歌剧方面,成名于巴黎雅克·奥芬巴赫是小约翰的最大敌人。但在他逝世后,弗朗兹·雷哈尔开创了维也纳轻歌剧的银色年代,几乎把施特劳斯家族仅馀的听众都扫走了。

但在小约翰在生时,不少著名音乐家都说喜欢小约翰的音乐。华格纳曾经承认自己喜欢小约翰的《醇酒美女歌声圆舞曲》(Op.333)。而小约翰的私人朋友,勃拉姆斯更是小约翰的“歌迷”,小约翰就曾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圆舞曲》(Op. 443)献给勃拉姆斯。传说一次,小约翰的女儿向勃拉姆斯索取签名,布拉姆斯没有按照惯例,写上自己最脍炙人口的曲调谱子,倒写上了小约翰《蓝色多瑙河》的头几小节的谱子,署名为“不幸的,此曲非勃拉姆斯所作!”("Alas, not by Brahms!")另一个后期的拥护者是理察·施特劳斯(虽然同姓,但并非维也纳的史特劳斯家族),他在自己所作的《玫瑰骑士》一剧,有一句这样的对白:“我怎么可能会忘记那个维也纳的天才呢?”

轻歌剧与其他舞台作品

小约翰的轻歌剧实际上并不如他的舞曲受欢迎,至今还留在保留剧目中的就只有《蝙蝠》和《吉普赛男爵》两部。不过一些自轻歌剧唱段选粹而成的舞曲如《卡里奥斯特罗圆舞曲》(Op.370)和《南国玫瑰圆舞曲》(Op. 388),还是能成为广受欢迎的舞曲。

小约翰还尝试写过一部歌剧,名曰《帕斯曼骑士》。但他的戏剧音乐还是离不开圆舞曲和波尔卡的形式。在《蝙蝠》首演之前,乐评人就纷纷预测新剧含有一个又一个“圆舞曲和波尔卡旋律动机”。1899年,著名乐评人爱德华·汉斯立克(Eduard Hanslick)写道:小约翰的离世将会是维也纳最后快乐时光的终结。但就在同年,时年74岁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因肺炎逝世,并被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Zentralfriedhof)。小约翰临终时仍在努力创作芭蕾舞剧《灰姑娘》。

传奇

小约翰和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在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由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奏出。而这个音乐会的前身,就是一场在1929年,由著名指挥大师克莱门斯·克劳斯致力促成的一场纯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音乐会。很多名指挥,如威利·博斯科夫斯基洛林·马泽尔会仿效当年施特劳斯家族的Vorgeiger作风,一边演奏小提琴,一边指挥乐团。另一些指挥大师,如赫伯特·冯·卡拉扬里卡多·穆蒂都曾登上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台。1966年,一些维也纳乐手组成了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管弦乐团 (Wiener Johann Strauss Orchester),以在全球各地巡演施特劳斯家族作品而成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今天能听到不少的施特劳斯家族名曲和他们家族库存版本可能有很大差异。但由于施特劳斯家族在维也纳的大宅在1907年被毁,其库存乐谱版本相信也一同被毁。此后,小约翰的幼弟爱德华·施特劳斯致力防止父兄的作品被其他作品家冒称为自己的作品。这也加剧爱德华·施特劳斯和其主要对手卡尔·迈克尔·齐雷尔的紧张关系。后来,世界各地纷纷成立约翰·施特劳斯协会,以妥善保存现有的施特劳斯作品,还会寻访并收集失却的施特劳斯作品。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舞台作品

作品 德语原名 作品类型 首演年分
青鸟与四十大盗 Indigo und die Vierzig Räuber 轻歌剧 1871
罗马狂欢节 Der Karneval in Rom 轻歌剧 1873
蝙蝠 Die Fledermaus 轻歌剧 1874
卡里欧斯特罗在维也纳 Cagliostro in Wien 轻歌剧 1875
梅杜撒冷王子 Prinz Methusalem 轻歌剧 1877
捉迷藏 Blindekuh 轻歌剧 1878
皇后的蕾丝手帕 Das Spitzentuch der Königin 轻歌剧 1880
欢乐的战争 Der lustige Krieg 轻歌剧 1881
威尼斯之夜 Eine Nacht in Venedig 轻歌剧 1883
吉普赛男爵 Der Zigeunerbaron 轻歌剧 1885
辛普利丘斯 Simplicius 轻歌剧 1887
帕斯曼骑士 Ritter Pásmán 歌剧 1892
侯爵夫人尼涅塔 Fürstin Ninetta 轻歌剧 1893
苹果节 Jabuka 轻歌剧 1894
林中主人 Waldmeister 轻歌剧 1895
理性的女神 Die Göttin der Vernunft 轻歌剧 1897
维也纳气质 Wiener Blut 轻歌剧 1899
灰姑娘 Aschenbrödel 芭蕾舞剧 1899

圆舞曲/华尔兹

方块舞/四队舞

波尔卡/加洛普

进行曲

相关影视节目

著名动画系列《猫和老鼠》曾在1953年推出了一集名曰《约翰老鼠》(Johann Mouse)的短片,里面引用了小约翰的名曲《皇帝圆舞曲》(op.437)以及《维也纳气质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无穷动波尔卡》,《美酒,女人和歌圆舞曲》还有《闲聊波尔卡》。

猫和老鼠同时也有大量引用小施特劳斯的曲子,如《好莱坞音乐会》(The Hollywood Bowl)中全集(除开头)均为蝙蝠序曲。另外经常引用春之声圆舞曲。

而在电视上,也有不少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生平为蓝本的戏剧,如1991年的《施特劳斯王朝》和1995年的《施特劳斯,3/4拍之王》。

当然,也有其他影视节目和广告曾引用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也有一些以小约翰生平为题材的电影,当中比较著名的有1938年的《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 (1938 film)》 。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惊悚悬疑片大师希治阁曾在1933年制作过一部低成本纪录片,介绍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名曰《来自维也纳的圆舞曲Waltzes from Vienna》。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