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尤金·保罗·维格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File:尤金·保罗·维格纳.jpeg|220px|缩略图|右|<big>尤金·保罗·维格纳</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6/f00fff66659f4c129e8fa5b8c7261e9f.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2393332_19516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尤金·保罗·维格纳.jpeg|220px|缩略图|右|<big>尤金·保罗·维格纳</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6/f00fff66659f4c129e8fa5b8c7261e9f.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2393332_19516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尤金·保罗·维格纳(英语: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原名维格纳·帕尔·耶诺(匈牙利语:Wigner Pál Jenő),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奠定了量子力学对称性的理论基础,在原子核结构的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他在纯数学领域也有许多重要工作,许多数学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维格纳定理是量子力学数学表述的重要基石。维格纳曾参与建立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首先发现了核反应器中的氙-135带有毒性,这也是为何这种毒性有时被称作“维格纳毒性”
+
''' 尤金·保罗·维格纳''' (英语: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原名维格纳·帕尔·耶诺(匈牙利语:Wigner Pál Jenő),[[ 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及[[ 数学家]] ,奠定了[[ 量子力学]] 对称性的理论基础,在原子核结构的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他在纯数学领域也有许多重要工作,许多数学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维格纳定理是量子力学数学表述的重要基石。维格纳曾参与建立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首先发现了核反应器中的氙-135带有毒性,这也是为何这种毒性有时被称作“维格纳毒性”。
 
 
1963年,由于“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基本对称原理的发现与应用”,维格纳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约翰内斯·延森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3年,由于“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基本对称原理的发现与应用”,维格纳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约翰内斯·延森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早年与求学==
 
==早年与求学==
  
 维格纳·帕尔·耶诺1902年出生于奥匈帝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中产家庭。他的双亲是制皮工人,有一位姐姐、一位妹妹。这位妹妹后来嫁给了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九岁以前维格纳在家里由家庭教师指导,他这段期间培养了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十一岁时被诊断出肺结核,被父母送到奥地利的疗养院,直到六个星期后发现为误诊。
+
 维格纳·帕尔·耶诺1902年出生于[[ 奥匈帝国]] 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中产家庭。他的双亲是制皮工人,有一位姐姐、一位妹妹。这位妹妹后来嫁给了英国[[ 物理学家]] 保罗·狄拉克。九岁以前维格纳在家里由[[ 家庭]] 教师指导,他这段期间培养了对[[ 数学]] 问题的兴趣。十一岁时被诊断出肺结核,被父母送到[[ 奥地利]] 的疗养院,直到六个星期后发现为误诊。
  
1920年维格纳进入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就读。然而他对那里提供的课程并不满意,因此1921年转入柏林的一间工程学院(现在的柏林工业大学)就读,学习化学工程。 另外他也常参加德国物理学会在星期三下午的学术讨论会。这个聚会聚集了如马克斯·普朗克、马克斯·冯·劳厄、鲁道夫·拉登堡、维尔纳·海森堡、瓦尔特·能斯特、沃尔夫冈·包立、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许多知名学者。 随后维格纳进入威廉皇帝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现在的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并在那遇上了他的指导教授麦可·波拉尼。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分子的形成与分解”(Bildung und Zerfall von Molekülen)。
+
1920年维格纳进入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就读。然而他对那里提供的课程并不满意,因此1921年转入[[ 柏林]] 的一间工程学院(现在的[[ 柏林工业大学]] )就读,学习化学工程。 另外他也常参加德国物理学会在星期三下午的学术讨论会。这个聚会聚集了如马克斯·普朗克、马克斯·冯·劳厄、鲁道夫·拉登堡、维尔纳·海森堡、瓦尔特·能斯特、沃尔夫冈·包立、和[[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等许多知名学者。 随后维格纳进入威廉皇帝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现在的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并在那遇上了他的指导教授麦可·波拉尼。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分子的形成与分解”(Bildung und Zerfall von Molekülen)。
  
 
==战后和晚年==
 
==战后和晚年==
  
1945年维格纳接受了克林顿实验室(现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指导一职。当1947年新成立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接掌实验室的营运后,维格纳忧心许多技术决定都将取决于华府。 他也看见战争时期作为警卫的军队仍持续著驻守,作为“爱管闲事的监督”干扰著研究。 有感于被边缘化的角色,维格纳在1947年离开橡树岭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他仍担任顾问。  在战后维格纳服务于许多政府机构,包括1947到1951年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1951到1954年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数学部门、国家科学基金会物理部门、以及1952到1957年和1959到1964年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中的顾问委员会。
+
1945年维格纳接受了克林顿实验室(现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指导一职。当1947年新成立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接掌实验室的营运后,维格纳忧心许多技术决定都将取决于华府。他也看见战争时期作为警卫的军队仍持续著驻守,作为“爱管闲事的监督”干扰著研究。 有感于被边缘化的角色,维格纳在1947年离开橡树岭回到[[ 普林斯顿大学]] 。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他仍担任顾问。  在战后维格纳服务于许多政府机构,包括1947到1951年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1951到1954年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数学部门、国家科学基金会物理部门、以及1952到1957年和1959到1964年于[[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中的顾问委员会。
  
1963年,维格纳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个人声称从未预料到会获奖:“我从没料想到我会在没做坏事的情况下登上报纸。”在此之前他也获得了1958年的恩里科·费米奖,以及之后获得1969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68年出席了约西亚·吉布斯讲座。
+
1963年,维格纳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个人声称从未预料到会获奖:“我从没料想到我会在没做坏事的情况下登上报纸。”在此之前他也获得了1958年的恩里科·费米奖,以及之后获得1969年的[[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68年出席了约西亚·吉布斯讲座。
  
1992年,以九十岁的高龄,与传记作家安德鲁·史詹顿合作出版了传记《乱世学人——维格纳自传》(The Recollections of Eugene P. Wigner)。三年后维格纳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过世。
+
1992年,以九十岁的高龄,与传记[[ 作家]] 安德鲁·史詹顿合作出版了传记《乱世学人——维格纳自传》(The Recollections of Eugene P. Wigner)。三年后维格纳在[[ 新泽西州]] 普林斯顿过世。

於 2020年6月7日 (日) 08:45 的修訂

尤金·保羅·維格納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尤金·保羅·維格納(英語: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原名維格納·帕爾·耶諾(匈牙利語:Wigner Pál Jenő),匈牙利-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奠定了量子力學對稱性的理論基礎,在原子核結構的研究上有重要貢獻。 他在純數學領域也有許多重要工作,許多數學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維格納定理是量子力學數學表述的重要基石。維格納曾參與建立人類第一台核反應堆(芝加哥1號堆),首先發現了核反應器中的氙-135帶有毒性,這也是為何這種毒性有時被稱作「維格納毒性」。

1963年,由於「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論上的貢獻,尤其是基本對稱原理的發現與應用」,維格納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約翰內斯·延森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早年與求學

維格納·帕爾·耶諾1902年出生於奧匈帝國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中產家庭。他的雙親是制皮工人,有一位姐姐、一位妹妹。這位妹妹後來嫁給了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九歲以前維格納在家裡由家庭教師指導,他這段期間培養了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十一歲時被診斷出肺結核,被父母送到奧地利的療養院,直到六個星期後發現為誤診。

1920年維格納進入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就讀。然而他對那裡提供的課程並不滿意,因此1921年轉入柏林的一間工程學院(現在的柏林工業大學)就讀,學習化學工程。 另外他也常參加德國物理學會在星期三下午的學術討論會。這個聚會聚集了如馬克斯·普朗克、馬克斯·馮·勞厄、魯道夫·拉登堡、維爾納·海森堡、瓦爾特·能斯特、沃爾夫岡·包立、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許多知名學者。 隨後維格納進入威廉皇帝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現在的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並在那遇上了他的指導教授麥可·波拉尼。在其指導下完成了學位論文「分子的形成與分解」(Bildung und Zerfall von Molekülen)。

戰後和晚年

1945年維格納接受了克林頓實驗室(現在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指導一職。當1947年新成立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接掌實驗室的營運後,維格納憂心許多技術決定都將取決於華府。他也看見戰爭時期作為警衛的軍隊仍持續著駐守,作為「愛管閒事的監督」干擾著研究。 有感於被邊緣化的角色,維格納在1947年離開橡樹嶺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在這之後的許多年裡他仍擔任顧問。 在戰後維格納服務於許多政府機構,包括1947到1951年於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1951到1954年於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數學部門、國家科學基金會物理部門、以及1952到1957年和1959到1964年於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中的顧問委員會。

1963年,維格納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個人聲稱從未預料到會獲獎:「我從沒料想到我會在沒做壞事的情況下登上報紙。」在此之前他也獲得了1958年的恩里科·費米獎,以及之後獲得1969年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68年出席了約西亞·吉布斯講座。

1992年,以九十歲的高齡,與傳記作家安德魯·史詹頓合作出版了傳記《亂世學人——維格納自傳》(The Recollections of Eugene P. Wigner)。三年後維格納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