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黧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黧豆
山黧豆原图链接

中文学名: 山黧豆
学   名:Lathyrus quinquenervius (Miq.) Litv.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野豌豆族
属:山黧豆属
种: 山黧豆
命名者及年代(Miq.) Litv.,1932

山黧豆[1](学名:Lathyrus quinquenervius (Miq.) Litv.)是豆科、山黧豆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茎直立,单一,高20-50厘米,具棱及翅,有毛,后变无毛。叶具小叶1-2(-3)对;小叶质坚硬,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具5-8朵花。花梗长3-5毫米,花蓝紫色或紫色。荚果线形,长3-5厘米,宽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山黧豆的绿色干草粉,是鹅理想的粗饲料,冬春补喂山黧豆干草粉,既省料又生长快。

山黧豆药用介绍

【药用部位】山黧豆的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肝、胃二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有毒。人,尤其男性和年青入误食大量黧豆种子可出现神经山蕉豆病(neurolathyrism),主要表现下肢无力、足贴地不易抬起、下肢瘫痪等运动神经受损的症状。病理检查可见下肢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还出现连续性或非连续性的痉挛等侧索神经受损的症状。一般多因种子混入面粉中食用或大量单食产生人的中毒。动物实验表明,神经山黧豆病以肌强直、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病理解剖可见前角和外侧索小神经细胞增生,特别是脊髓的运动通路和背、腰脊髓前侧索硬化。此外还有肝、脾等器官的损害[2]。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温中散寒 、解表散寒。治疗风寒湿痹,关节游走疼痛,腰膝疼痛等症。用于跌打损伤,闪挫扭伤,以及各外伤疼痛,牙痛等症。胃寒呕吐[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

【附  方】治牛马风湿症:山黧豆60克,藏茴香根40克,红毛五加35克,羌活35,独活3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青海省兽医中草药》)[4]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不增粗,横走。茎通常直立,单一,高20-50厘米,具棱及翅,有毛,后渐脱落。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末端具不分枝的卷须,下部叶的卷须短,成针刺状;托叶披针形到线形,长7-23毫米,宽0.2-2毫米;叶具小叶1-2(-3)对;小叶质坚硬,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80毫米,宽5-8毫米,先端渐尖,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短柔毛,上面稀疏,老时毛渐脱落,具5条平行脉,两面明显凸出。

总状花序腋生,具5-8朵花。花梗长3-5毫米;萼钟状,被短柔毛,最下一萼齿约与萼筒等长;花紫蓝色或紫色,长(12-)15-20毫米;旗瓣近圆形,先端微缺,瓣柄与瓣片约等长,翼瓣狭倒卵形,与旗瓣等长或稍短,具耳及线形瓣柄,龙骨瓣卵形,具耳及线形瓣柄;子房密被柔毛。荚果线形,长3-5厘米,宽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5]

生长环境

山黧豆生于山坡、林缘、路旁、草甸等处。最高可到海拔2500米的地方生存。粗生。喜温暖湿润环境。喜阳,耐寒,耐旱,不耐积水。

分布范围

山黧豆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在中国普遍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繁殖方法

山黧豆采用的是播种繁殖。在中国南北引种均能完成有性生殖。在中国东北是春播,在中国南方春、夏、秋均可。春播每亩4-5千克,覆土深3-4厘米,可点播、撒播或条播。但山黧豆一般使用条播为多。

栽培技术

温度:山黛豆为喜温抗寒的饲料作物,适应范围较广。在中国黑龙江的寒冷地区,也能良好生长。山黧豆种子 发芽最适温度为18-20℃。山黎豆抗寒性较强,幼苗和成株均能忍受零下8-10℃的低温。早春和晚秋遭霜后,日间仍能恢复生长。

水分:山黧豆为喜湿作物,适于在灌溉条件良好,土壤水分适中的地方种植。山黛豆不抗涝,土壤过湿或积水时,都易引起烂根死亡;耐旱性较强,在年降水量仅300-400毫米的干旱山区,土壤水分仅10%的情况下也不致干死。

光照:山黧豆为长日照植物,在长光照下开花结实。

土壤:山黧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都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山黧豆有较强的抗碱性。但含盐量超过0.2%的苏打盐碱土,生长受抑制,超过0.4%死亡。

轮作:栽培种植山黧豆适宜与麦类、玉米、马铃薯等轮换倒茬,可相互促进生长,均获得增产效益。在饲料轮作中,山黛豆适宜与大麦、燕麦、黑麦草间种、混种。

施肥:山黧豆根系发达,生长较快,对整地和施肥要求较高。对黑土层较薄的贫瘠地和保肥保水力差的沙地、石砾地等,每亩应施腐熟堆肥或厮肥2000-2500千克。

刈割:山黧豆的青绿茎叶是优良的多汁饲料,可从现蕾至成熟初期分批刈割。以在下部叶尚未脱落的开花初期,一次收获最为适宜。一次刈割为齐地刈割,不留茬。一般从现蕾到开花末期,可分批饲料,达20-30天。调制干草的刈割时间在开花至结荚期。

贮藏:山黧豆茎叶,单贮或混贮都可成功。与大麦、燕麦、玉米等禾草混贮,可获得酸甜适口、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窑贮、塔贮、袋贮或地面覆盖青贮效果都好。

主要价值

山黧豆的绿色干草粉,无毒,味甜多汁,是理想的粗饲料,冬春补喂山黧豆干草粉,既省料又生长快。在鹅的日粮组成中占20-30%。山黧豆的青绿茎叶也可调制成干草和青贮料。山黧豆在饲喂时,可粉碎或打浆喂,也可拌入糠麸等饲喂。

植物毒性

山黧豆的种子含有毒物质β-草酰氨基丙氨酸,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山黧豆神经中毒最初表现为精神抑郁,运动失调,继而出现后肢麻痹。食用了山黧豆属的豆类都会引起山黧豆中毒性骨病,其病征为骨头畸形和骨关节脆弱,一旦发病无法治愈。

参考资料

  1. 山黧豆,新浪网,2008-08-11
  2. 山黧豆性味归经,新浪网,2008-08-11
  3. 山黧豆功效主治,用药安全网,2017-12-19
  4. 山黧豆附方,农业户,2013-06-01
  5. 山黧豆附方,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