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黧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黧豆 |
中文學名: 山黧豆 |
山黧豆[1](學名:Lathyrus quinquenervius (Miq.) Litv.)是豆科、山黧豆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莖直立,單一,高20-50厘米,具棱及翅,有毛,後變無毛。葉具小葉1-2(-3)對;小葉質堅硬,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具5-8朵花。花梗長3-5毫米,花藍紫色或紫色。莢果線形,長3-5厘米,寬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山黧豆的綠色乾草粉,是鵝理想的粗飼料,冬春補餵山黧豆乾草粉,既省料又生長快。
山黧豆藥用介紹
【藥用部位】山黧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辛、溫。肝、胃二經。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有毒。人,尤其男性和年青入誤食大量黧豆種子可出現神經山蕉豆病(neurolathyrism),主要表現下肢無力、足貼地不易抬起、下肢癱瘓等運動神經受損的症狀。病理檢查可見下肢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還出現連續性或非連續性的痙攣等側索神經受損的症狀。一般多因種子混入麵粉中食用或大量單食產生人的中毒。動物實驗表明,神經山黧豆病以肌強直、下肢痙攣性癱瘓為主,病理解剖可見前角和外側索小神經細胞增生,特別是脊髓的運動通路和背、腰脊髓前側索硬化。此外還有肝、脾等器官的損害[2]。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 活血止痛 、溫中散寒 、解表散寒。治療風寒濕痹,關節遊走疼痛,腰膝疼痛等症。用於跌打損傷,閃挫扭傷,以及各外傷疼痛,牙痛等症。胃寒嘔吐[3]。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
【附 方】治牛馬風濕症:山黧豆60克,藏茴香根40克,紅毛五加35克,羌活35,獨活30克。共研細末,開水沖服(《青海省獸醫中草藥》)[4]。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不增粗,橫走。莖通常直立,單一,高20-50厘米,具棱及翅,有毛,後漸脫落。偶數羽狀複葉,葉軸末端具不分枝的卷鬚,下部葉的卷鬚短,成針刺狀;托葉披針形到線形,長7-23毫米,寬0.2-2毫米;葉具小葉1-2(-3)對;小葉質堅硬,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80毫米,寬5-8毫米,先端漸尖,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被短柔毛,上面稀疏,老時毛漸脫落,具5條平行脈,兩面明顯凸出。
總狀花序腋生,具5-8朵花。花梗長3-5毫米;萼鍾狀,被短柔毛,最下一萼齒約與萼筒等長;花紫藍色或紫色,長(12-)15-20毫米;旗瓣近圓形,先端微缺,瓣柄與瓣片約等長,翼瓣狹倒卵形,與旗瓣等長或稍短,具耳及線形瓣柄,龍骨瓣卵形,具耳及線形瓣柄;子房密被柔毛。莢果線形,長3-5厘米,寬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5]。
生長環境
山黧豆生于山坡、林緣、路旁、草甸等處。最高可到海拔2500米的地方生存。粗生。喜溫暖濕潤環境。喜陽,耐寒,耐旱,不耐積水。
分布範圍
山黧豆分布於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在中國普遍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南部、青海東部。
繁殖方法
山黧豆採用的是播種繁殖。在中國南北引種均能完成有性生殖。在中國東北是春播,在中國南方春、夏、秋均可。春播每畝4-5千克,覆土深3-4厘米,可點播、撒播或條播。但山黧豆一般使用條播為多。
栽培技術
溫度:山黛豆為喜溫抗寒的飼料作物,適應範圍較廣。在中國黑龍江的寒冷地區,也能良好生長。山黧豆種子 發芽最適溫度為18-20℃。山黎豆抗寒性較強,幼苗和成株均能忍受零下8-10℃的低溫。早春和晚秋遭霜後,日間仍能恢復生長。
水分:山黧豆為喜濕作物,適於在灌溉條件良好,土壤水分適中的地方種植。山黛豆不抗澇,土壤過濕或積水時,都易引起爛根死亡;耐旱性較強,在年降水量僅300-400毫米的乾旱山區,土壤水分僅10%的情況下也不致乾死。
光照:山黧豆為長日照植物,在長光照下開花結實。
土壤:山黧豆對土壤要求不嚴,各種土壤都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為最好。山黧豆有較強的抗鹼性。但含鹽量超過0.2%的蘇打鹽鹼土,生長受抑制,超過0.4%死亡。
輪作:栽培種植山黧豆適宜與麥類、玉米、馬鈴薯等輪換倒茬,可相互促進生長,均獲得增產效益。在飼料輪作中,山黛豆適宜與大麥、燕麥、黑麥草間種、混種。
施肥:山黧豆根系發達,生長較快,對整地和施肥要求較高。對黑土層較薄的貧瘠地和保肥保水力差的沙地、石礫地等,每畝應施腐熟堆肥或廝肥2000-2500千克。
刈割:山黧豆的青綠莖葉是優良的多汁飼料,可從現蕾至成熟初期分批刈割。以在下部葉尚未脫落的開花初期,一次收穫最為適宜。一次刈割為齊地刈割,不留茬。一般從現蕾到開花末期,可分批飼料,達20-30天。調製乾草的刈割時間在開花至結莢期。
貯藏:山黧豆莖葉,單貯或混貯都可成功。與大麥、燕麥、玉米等禾草混貯,可獲得酸甜適口、品質優良的青貯飼料。窯貯、塔貯、袋貯或地面覆蓋青貯效果都好。
主要價值
山黧豆的綠色乾草粉,無毒,味甜多汁,是鵝理想的粗飼料,冬春補餵山黧豆乾草粉,既省料又生長快。在鵝的日糧組成中占20-30%。山黧豆的青綠莖葉也可調製成乾草和青貯料。山黧豆在飼餵時,可粉碎或打漿喂,也可拌入糠麩等飼餵。
植物毒性
山黧豆的種子含有毒物質β-草酰氨基丙氨酸,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山黧豆神經中毒最初表現為精神抑鬱,運動失調,繼而出現後肢麻痹。食用了山黧豆屬的豆類都會引起山黧豆中毒性骨病,其病徵為骨頭畸形和骨關節脆弱,一旦發病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