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楚教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楚教亂(1796年-1804年),又稱之為白蓮教之亂川楚白蓮教起義川楚白蓮教起事,指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政府的事件。

背景

清乾隆年末期,由於人口增長迅速,土地兼併嚴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現饑民,其中大約有一百萬人前來有著大量荒地、原始森林的川楚邊境就食,受僱於木廂廠、鐵廠、紙廠,受盡各種不平等的剝削,生活極為艱難。

而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宣揚彌勒佛未來會「改造世界」的傳說,並以“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從者日眾。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各地白蓮教首領約定在次年起事,此事為清政府偵知,便以邪教為名大量抓捕教民,一時各地地方官以查拿邪教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不論習教不習教,但論給錢不給錢”,“不遂所欲,即誣以邪教治罪”。這進一步激起了教眾的反抗。[1]

經過

清仁宗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宜都枝江一帶的教眾首先起事。三月初十襄陽女子王聰兒姚之富等人起事,成為各支白蓮教軍隊的主力,在湖北四川河南陝西各省遊動作戰。

嘉慶二年(1797年),總兵德楞泰以為白蓮教“行不必裹糧,住不藉棚帳,黨羽不待徵調,蹂躪於數千里”的流動作戰方式,提出實行“令民築堡禦賊”之法[2],“紳士梁友谷等築堡團練,賊不能犯,保護鄉里十余萬人”。由於各支白蓮教軍互不統屬,無法相互呼應,遂被清朝陝甘總督楊遇春、總兵德楞泰額勒登保領軍隊各個擊破。

嘉慶三年(1798年),襄陽白蓮教軍在湖北鄖西被包圍,王聰兒、姚之富皆跳崖自殺。

此後,清朝推行團練堅壁清野戰術,築起大量寨堡,將村落百姓強行移居其中,又訓練團練進行防守,從而切斷白蓮教軍隊的糧草與兵源。至嘉慶九年(1804年),白蓮教軍隊被全部鎮壓。

影響

該次大規模戰亂耗費了清朝政府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並導致十余名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副將以下400余名中級武官陣亡。據統計,清朝前後投入超過二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3],“川楚之役,則諸將會飲,雖深箐荒麓間,蟹魚珍錯輒三四十品,而賞伶犒僕之費不與焉。凡糧臺地,玉器裘錦成市,饋獻、賂遺、賭博,揮霍如泥沙”[4]八旗綠營等清朝正規軍之腐朽在起義中暴露無遺,清政府被迫依靠地方團練鎮壓起義。

乾隆後期,由和珅帶頭貪瀆,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官僚大肆兼併土地,貪官汙吏橫行。川楚教亂標誌著清朝走向衰落的開始。川楚教亂平亂不久,直隸河南山東諸省又發生天理教領導的癸酉之變

由於川楚教亂髮生在康乾盛世時期,後期爆發的苗民起義一起給予了清朝統治以有力的打擊,使清朝從此陷入風雨飄搖,秦平和岑大利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說法[5][6]。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7]。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陰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8]

注釋

  1. 《大清仁宗睿皇帝聖訓》卷98,《靖奸宄》。
  2. 賀長齡輯:《皇朝經世文編》卷八九,《兵政》,德楞泰:《籌令民築堡禦賊疏》
  3. 鄭天挺:《清史》,頁520
  4. 魏源:《聖武記》卷十一《武事餘記》
  5. 秦平《嘉慶皇帝治教策略研究》,《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6 , 28 (2) :61-64
  6. 岑大利,《再論中國古代的盛世》,《黨政視野》 , 2016 (2) :73-73
  7. Miles Bryan. The Age of Gunpowder. Reed Magazine. 2016. 
  8. 戴逸《怎樣認識“康雍乾盛世”——答周思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