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永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巫永福 | |
---|---|
出生 |
日據時代南投廳埔裏社支廳 | 1913年3月11日
逝世 |
2008年9月10日 台灣 | (95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職業 | 作家 |
巫永福(1913年3月11日-2008年9月10日),是一位臺灣的作家,其文學創作持續到戰後台灣,為跨越語言的一代之成員。其主要成就在文學創作上,如詩歌、小說作品,其作品曾被選入中、日文各種選集;其次是創立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並設立數個文學獎項以推動台灣文學。
生平概要
巫永福生於臺灣日治時期的南投廳埔裏社支廳;他有同父異母兄弟巫永昌及巫重興等人。
自公學校畢業後,他就讀於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日後又負笈日本,就讀明治大學文藝科。1932年,他在東京與張文環、王白淵等臺灣籍留學生籌組「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日治時期臺灣第一份文藝雜誌—《福爾摩沙 (雜誌)》,並在其中發表作品。1935年,巫永福完成學業返臺,進入新聞社擔任記者,並加入多位臺灣作家籌組的「台灣文藝聯盟」以及張文環所創辦的《台灣文學》。
戰後,因政治氣氛肅殺,巫永福停筆一段時間,並任職於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後來成為該公司的副總經理。
1967年,巫永福加入笠詩社,重新回到文壇,並於吳濁流過世後毅然接下《台灣文藝》雜誌發行人的職位。 1979年,巫永福提供資源創辦臺灣第一個文學評論獎「巫永福評論獎」。1993年,他成立了財團法人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並增設「巫永福文學獎」,推動台灣文學的理論建設和創作活動[1]。
1997年,他獲得首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巫永福與詹冰、黃靈芝等人,皆嘗試在現代詩之外於臺灣另造新的當代詩體,對日後臺灣的自由句發展產生影響。
著作
自行或後人整理出版
至2014年10月4日,已知的有:
- 巫永福著,《風雨中的長青樹》,中央書局,1986年。
- 巫永福著,《霧社緋櫻:永州詩集》,笠詩社,1990年。
- 巫永福著,《木像:永州詩集》,笠詩社,1990年。
- 巫永福著,《不老的大樹:永州詩集》,笠詩社,1990年。
- 張恆豪編,《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
- 巫永福編,《巫翁巫水公派下族譜》,巫永福,1992年。
- 巫永福著,《地平線的失落》,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 沈萌華主編,《巫永福全集》,台北市傳神福音,1996年,共15冊。
- 巫永福著,《我的風霜歲月:巫永福回憶錄》,望春風文化出版,2003年。
- 巫永福著,《春秋:臺語俳句集》,春暉出版社,2003年。
- 巫永福文化基金會編,《巫永福小說集》,巫永福文化基金會,2005年。
- 巫永福文化基金會編,《巫永福現代詩自選集》,巫永福文化基金會,2005年。
- 趙天儀編,《巫永福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收錄其詩作,屬於「台灣詩人選集」系列)
- 巫永福文化基金會編,《巫永福精選集》(共3冊),富春文化,2010年。
收錄在他人著作
至2014年10月4日為止,已知的有:
-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收錄其日文新詩作品:〈愛〉、〈在橋上〉、〈誰都不知不覺的時候〉、〈祖國〉、〈門前的狗〉、〈春天和夏天之間〉、〈嫩草〉、〈嫉妒〉、〈樹的夢〉、〈在鬼崖上〉、〈發呆的口哨〉、〈春的媚態〉、〈清爽的夜空〉等)
- 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該書收錄巫永福的詩作〈在誰都不知道的時候〉、 〈乞丐〉、〈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