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千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武雄 | |
---|---|
1964年於笠詩社 | |
出生 |
臺灣南投郡名間莊 | 1922年5月1日
逝世 | 2012年4月30日 | (89歲)
筆名 | 桓夫、陳千武 |
職業 | 作家,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台灣筆會會長 |
國籍 |
|
代表作 | 《獵女犯》 |
陳武雄(1922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筆名桓夫、陳千武,是一位生於臺灣南投縣名間鄉的詩人,為笠詩社發起人,曾任台灣筆會會長、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杜國清是其內弟。[1]
簡要生平
幼年就讀名間鄉皮子寮公學校,後來轉到南投小學,於1935年3月畢業。4月考入臺中一中。1940年5月因反對改日本姓政策並警告同學不可改姓,而遭監禁月餘。因此在1941年3月畢業時,操行成績被打丁等,不得升學。
1942年被徵召為「台灣特別志願兵」,1943年9月被派往南洋,到過東帝汶、爪哇。
1946年7月回到台灣,12月考入台中縣豐原大甲林區管理處,擔任人事工作。1947年1月與許貞子結婚。
1964年6月參與成立「笠」詩社,曾主編<笠>詩刊。1967年11月當選「中國新詩學會」理事。
1973年2月調任台中市政府庶務股長。1976年10月協助台中創立市立文化中心,12月擔任文化中心主任。
1978年4月獲台灣文藝作家協會頒發文化獎。1980年4月獲頒「洪醒夫小說獎」。
1985年1月獲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頒發銀盤獎;4月以短篇小說作品<求生的慾望>獲得「洪醒夫小說獎」。同年,因新建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落成,原中心改為博物館「文英館」,改任文英館館長。
1987年6月1日自公務退休,專事寫作。1989年2月任台灣筆會第二任會長。1992年4月獲國家文藝第一屆翻譯成就獎。
1994年4月獲日本翻譯協會頒給創作特別功勞獎。1997年5月獲台中市政府頒發大墩文學貢獻獎。1999年5月獲台灣文藝作家協會頒給「亞洲詩人文學功勞獎」。
2000年8月4日在台南「鹽分地帶文藝營」,獲陳水扁總統頒發「資深台灣文學家成就獎」。2002年9月20日月獲「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項,在台北.紅樓接受總統頒獎。
創作概略
陳千武畢業於臺中一中。1942年4月,以第一期臺灣志願兵身份入伍。1943年9月30日,赴南洋參戰。1967年起,以此太平洋戰爭經驗陸續創作一系列小說;1984年,集結出版《獵女犯》。1999年,改版為《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
其詩作發表於《藍星》、《創世紀》、《笠》等詩刊。代表作有:詩集《密林詩抄》(1963)、《野鹿》(1969)、小說集《獵女犯》(1984)等。
其創作依陳素蘭《陳千武的文學人生》一書分為四期:
- 日治時期與太平洋戰爭(1935~1945):文學啟蒙、創作期。
- 沈澱時期(1945~1958):跨語時期。
- 中文創作時期(1958~1990):以中文發表新詩、小說,創作高峰期。
- 創作、整理、譯作時期(1990~):參與譯作《張文環全集》、《林修二詩文集》、《西川滿小說集2》等。
參考資料
- ↑ 杜國清:〈從《現代文學》到《笠》〉,《詩論‧詩評‧詩論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頁323。
- 《陳千武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
- 陳素蘭,《陳千武的文學人生》(臺北:時報文化,2004)。
- 《鹽分地帶文藝營受獎人之一》陳千武 從文學少年到資深詩人, 新臺灣新聞周刊, 200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