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邑蒙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邑蒙山

中文名: 平邑蒙山

总面积: 1125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龟蒙顶、寿星巨雕、鹰窝峰等

景区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开放时间: 7:30——17:30

门票价格: 45元/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

地 位: 山东省第二高峰

平邑蒙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的一个分支,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其中龟蒙景区为6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因其状如神龟伏卧云端而得名,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1]

蒙山简介

平邑蒙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东方养生长寿圣地、山东省十大最美的地方、十佳山岳旅游区和十佳自驾车旅游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即指龟蒙景区。巍巍蒙山,气势磅礴,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大景观着称。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来蒙山,百花盛开,彩蝶飞舞;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金秋时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上/立方米,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龟 蒙 顶

龟蒙顶是蒙山主峰,海拔为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是龟蒙景区的高潮景观区。峰体呈穹窿形,象一只巨大的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给人以神秘奇幻的感觉。蒙顶树木葱茏,花草丛生,苍松、古柞、榔榆、黄栌、紫藤、杞柳、枫杨、海棠、卫茅、胡枝子、杜鹃花、绣线菊、核桃、山楂、桃、杏、百合、丹参、何首乌、紫草、灵芝等植物资源丰富,为一天然高山植物园。已逾百年的古松,苍劲挺拔,如龙如虬,如翠盖,如层楼,或偃,或卧,或独干,或连枝,或出山巅,或生石罅。松荫连翠,望之若云。古老的银杏树挺立于山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杂树如帐,密不透风。置身龟蒙极顶,俯视周围,万壑流云,烟霞明灭,苍山如海,绿浪滚滚,碧连天际。正如唐代文学家萧颖士在诗中所写:“东蒙镇海沂,合沓百余里”。远眺山外田畴,平旷秀丽,浚河、东汶河的一些支流,就像蜿蜒小溪,曲回流淌。再远处,西面的徂徕山,东面的天马岭,南面的抱犊崮,隐隐现出灰色的轮廓,和近山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登上龟蒙顶,云生脚下,天风习习,举目四望,但见群峰葡匐,河流天倾,库水如镜,田园如诗如画,昂头天外,倍感心旷神怡,超凡脱俗。该景区主要景点有寿星巨雕、观鲁台、玉皇殿、迎客松、石街、龙凤松、小鲁碑等,自然景观有蒙山云海、蒙山叠翠、蒙顶日出、蒙顶佛光、蒙顶雾凇、蒙顶霁雪、蒙顶听禽等等。

寿星巨雕

位于龟蒙顶西北侧,从龟蒙顶沿台阶步游路可直达拜寿台,由此即可看到对面山崖的寿星巨雕。寿星巨雕是利用天然裸岩依山雕刻,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采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寿星形象,雕像面南,为半身像, 高218 米, 头部高108米,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鸠杖,一手托仙桃,慈眉善目, 笑逐颜开。雕像通过艺术上的虚幻处理,近看亲切安详,远看气势雄伟,给人以神秘之感,为养生长寿胜地蒙山旅游的标志性景点,其规模之大为世界之最。

鹰窝峰

该峰丛于深壑峡谷之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奇峰东侧绝壁千仞如削,峻岩森森,草木不生;南侧峭壁罅隙,奇松横偃,或倒立下垂,或凌空欲飞,或如蛟蟠龙欲撕云吞日,千姿百态,瑰玮万状。因只有苍鹰盘旋其伴,筑巢其上,而得名“鹰窝峰”。山峰景色奇绝,实乃山水之画屏,天壤之奥区。鹰峰奇观为蒙山十大景观之一,自古就有“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之说

群龟探海

该处海拔达千余米,寒冬作用强烈,加上各种裂隙众多,经过千万年的风化、崩解和剥蚀,雕琢成奇峰陡立、怪石嶙峋的景观,特别是在多组裂隙交会的棱角部位,经过长年化学风化作用形成如龟似兽的怪石,因峡谷中常能形成云海、雾海,在云雾的衬托下构成了神龟探海的绝妙景观。

读景壁

在一块巨大的山崖上,由数十块形态各异的像形石,或独自成像,或组合构图,形成或山水、或人物、或珍禽异兽等造像,如蒙山猿人、蒙山玉兔、巨龙、鲤鱼跳龙门等等,令人浮想联翩,妙不可言,不由慨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龙门三潭

龟蒙顶东,有一山峰形似传说中的龙门,下有三潭南北排列,潭水清澈,周围树木森森,凉气袭人,环境幽奥,是消夏避暑胜地。

历史文化

古老的蒙山,在漫长的岁月中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古人视为华夏神山,天下大宗。蒙山在典籍《诗经.鲁颂》中就有记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传说中的伏羲后裔颛臾王,即《论语》所称“东蒙主”曾主祭蒙山,颛臾都城位于蒙山之阳,万般无耐遗址和祭坛犹存。万寿宫即为主祭蒙山处,《水经注》中称之为蒙祠,宋改为道观,可见蒙山历史文化之悠久。蒙山为道教名山,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中写道:“闻道东蒙有居处,愿借薪水看烧丹”。着名道观有清虚观、承天宫、九龙宫观音殿、慈宁宫等。道教名人庄周、紫阳真人、王诩(鬼谷子)都曾隐居修炼于蒙山。其中,纵横家之祖、数术之崇鬼谷子,教授弟子百余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为着名弟子,在大洼风景区留有众多遗迹和传说

蒙山大约形成于新生代的中期,与她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经默默相守了三千多万年。早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就留下了平邑先民们在这里劳作的身影。“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在远古的蒙山上,就演绎了诸侯大会的盛况。从商代建颛臾国,西汉置平邑侯,这座历史文化之城已经存在了三四千年。

历史虽已漫漶,但蒙山文化的薪火却代代相传。她孕育了被后人誉为“宗圣”的曾参,被誉为孔子“七十二贤士”的曾点、仲由、澹台灭明、原宪;她滋养了西晋政治家羊祜、书法家羊欣、清代民族英雄左宝贵。这块古老的土地赋予他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在历史的舞台上,为蒙山文化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

这方优美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驻足游历、着书立说、咏情抒怀。孔子登临蒙山,深有“而小鲁”的亲切感受,为他以后施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做了思想铺垫。战国时纵横家、军事家王禅曾在蒙山修业授徒,留下了名扬千古的“兵法”鸿着。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宋代文豪苏轼以及清代康熙、乾隆二帝都曾身临蒙山,赋诗抒怀,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诗文佳句。

蒙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延伸于齐鲁文化,融汇于沂蒙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吸收了儒家文化仁义孝信、修齐治平、天地人和的理念,包含着道家文化师法自然、志怀高远、济世安民、扶危解困的精髓,兼有佛学彻悟世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博大自在的要义,更富含中华民族友善纯朴、勤劳善良、精忠报国的传统美德。正是她兼容并蓄、汇纳百川,才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蒙山文化特有的气质和个性。她与时俱进,凝炼成“爱党爱国、艰苦创业、奋发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正是蒙山文化的滋润,在历史的星空中才永远闪烁着那些仁人志士的英名;正是蒙山文化的滋润,才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平邑英雄儿女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正是蒙山文化的滋润,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创造出了“九间棚精神”、“黄金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游览路线

东路:东路是车行路,全长11公里,开车半个小时可到达山顶。

西路:西路又称东蒙古道,是古人登临蒙山的必经之路。

中路:中路景点集中,全长约7公里,共有2277个台阶路是登临蒙山的步行路。

尽管蝎子山上没有蝎子,可蒙山其它地方却盛产蝎子,并且龟蒙顶前的蝎子比其它地方的还多两条腿,成为“全蝎”,药用价值极高,其中以平邑县的蝎子最为正宗和著名。关于“蒙山全蝎”,早在11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蜀本草》中就有记载。

参考来源

从蒙阴到平邑,穿山过水,走山路,赏雪景,阅风土,看蒙山今日之变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