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庆亲王奕劻」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19 categories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32: 行 32:
 
* 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授奕劻[[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如故。尋命總理財政處、練兵處,解御前大臣以授載振。三十四年(1908年)以親王世襲罔替。
 
* 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授奕劻[[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如故。尋命總理財政處、練兵處,解御前大臣以授載振。三十四年(1908年)以親王世襲罔替。
 
* 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首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組成[[慶親王內閣]]。[[武昌起义]]後,邀請[[袁世凯]]代其出任[[總理大臣]],自任[[弼德院]]總裁。後配合袁世凱勸[[隆裕太后]]同意[[宣統退位]]。[[中華民國|民國]]後,據說與其子[[載振]]攜袁世凱賄賂之[[匯豐銀行]]兩百萬[[銀元]]巨資<ref>賈英華《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ref>遷居[[天津英租界]],後來又遷回北京西城區定阜街3號[[庆亲王府|慶王府]]。
 
* 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首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組成[[慶親王內閣]]。[[武昌起义]]後,邀請[[袁世凯]]代其出任[[總理大臣]],自任[[弼德院]]總裁。後配合袁世凱勸[[隆裕太后]]同意[[宣統退位]]。[[中華民國|民國]]後,據說與其子[[載振]]攜袁世凱賄賂之[[匯豐銀行]]兩百萬[[銀元]]巨資<ref>賈英華《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ref>遷居[[天津英租界]],後來又遷回北京西城區定阜街3號[[庆亲王府|慶王府]]。
* 1917年1月28日病死青岛<ref>1917年1月28日清慶親王奕劻卒於青島。(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ref>,奕劻的家人请求逊帝[[溥仪]]赐予[[谥号]],内务府把拟定的谥号“哲”送交溥仪,溥仪在当天患感冒没有上课,无法与师傅们商量,只好自己决定,他没有采纳内务府拟定的谥号,另写了几个恶谥“谬”、“丑”、“幽”、“厉”等,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劝说另赐个好谥号,溥仪拒绝,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怎么可以给个美谥?只能是这个:丑!谬!” 载沣又建议用“献”做谥号,哄骗溥仪这有个犬旁,不是好谥,溥仪直接哭出来,干脆不想给谥号了,最终[[南书房]][[翰林]]决定谥号为“密”,溥仪以为不是个好字眼就同意了。溥仪后来从[[苏洵]]的《谥法考》上看到“追补前过曰密”,想再改奕劻的谥号也来不及了<ref>{{Cite book|author=爱新觉罗·溥仪著|title=《我的前半生 第2版》|location=北京市|publisher=群众出版社|date=2013年1月|pages=42-50|ISBN=978-7-5014-5037-4|accessdate=2017-11-25|url=|language=zh-hans|quote=}}</ref> 。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頒令,允許其子[[載振]]世襲慶親王爵銜。
+
* 1917年1月28日病死青岛<ref>1917年1月28日清慶親王奕劻卒於青島。(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ref>,奕劻的家人请求逊帝[[溥仪]]赐予[[谥号]],内务府把拟定的谥号“哲”送交溥仪,溥仪在当天患感冒没有上课,无法与师傅们商量,只好自己决定,他没有采纳内务府拟定的谥号,另写了几个恶谥“谬”、“丑”、“幽”、“厉”等,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劝说另赐个好谥号,溥仪拒绝,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怎么可以给个美谥?只能是这个:丑!谬!” 载沣又建议用“献”做谥号,哄骗溥仪这有个犬旁,不是好谥,溥仪直接哭出来,干脆不想给谥号了,最终[[南书房]][[翰林]]决定谥号为“密”,溥仪以为不是个好字眼就同意了。溥仪后来从[[苏洵]]的《谥法考》上看到“追补前过曰密”,想再改奕劻的谥号也来不及了。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頒令,允許其子[[載振]]世襲慶親王爵銜
 +
 
 +
==为政举措==
 +
 
 +
奕劻的重要的政治举措就是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尚处于萌芽时期,奕劻就是该运动的直接关系者。由于民教冲突日益增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总理衙门拟定了教案处分章程。
 +
 
 +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山东巨野教案发生,奕劻就是和德国公使海靖进行交涉的主要人物。有着多年对外交涉经验的奕劻,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性。二月十九日,奕劻领衔会奏,请严行查禁直隶、山东一带的义和拳会。并提出了"剿团和洋"的主张。奕劻在义和运动时期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力主镇压、韬光养晦和议和谈判。
 +
 
 +
光绪二十五年(1901年)九月七日,《辛丑条约》正式签字,从和议开始到光绪二十五年(1901年)二月底,奕劻等人主要与各国使节纠缠于所谓惩治"祸首"的问题,历时六个月之久,奕劻在"剿抚"政策上,和载漪等人尖锐对立,要不是处事圆滑,有可能弄到与被杀五大臣同样的地步
  
 
==家庭==
 
==家庭==
行 45: 行 53:
  
 
==評價==
 
==評價==
{{Verify source|過去曾被{{who}}認為是昏庸貪 官。在 慈禧推動 [[ 末新政]]中 ,奕劻 轉變為中樞首腦 例如支持[[沈家本]]進行法制建設}}<ref>[[江庸]]《趨庭隨筆》頁 。黃源盛《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第三章</ref>
+
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至辛亥革命,五十年间,奕劻能力不高,学问不行,却始终做 做的顺风顺水 。在 清朝 最后十年,奕劻或为领班军机大臣,或为内阁总理,又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庆邸官爵之隆,晚 除醇邸之外,难有其匹者。
 +
 
 +
但是 ,奕劻 做事,作风稳重,滴水不漏,"荣辱忽焉 皆在圣意"。光绪二十 年(1900年)庚子事变,就是对奕劻政治能力的 个很好说明
  
 
==庆亲王内阁==
 
==庆亲王内阁==
{{main|慶親 內閣}}
+
当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和诸大臣;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皇族过多,时人讥之为"皇族内阁"。庆亲 内阁成立之日暨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还颁布了《内阁官制》和《内阁办事暂行章程》。由于庆亲王内阁为中国历史上之始创,所以清政府宣称为慎重起见,未实行新《内阁官制》,仅是根据《内阁办事暂行章程》成立。而军事上的所有问题也不由内阁总理大臣负责,而是由军咨府大臣载涛负责。
 +
 
 +
===内阁成员===
 +
 
 +
本次内阁全体阁员如下。无说明者均为宣
 +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
统三年(1911年)四月初十(5月8日)任命,九月十一(11月1日)解任:
 +
 
 +
===国务大臣===
 +
 
 +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
 
 +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
 
 +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原任外务部尚书邹嘉来署理,六月十五日邹嘉来改授弼德院副院长)
 +
 
 +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闰六月廿一日改授理藩大臣)、桂春(仓场侍郎署理,九月九日卸任)、赵秉钧(九月九日任)
 +
 
 +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
 
 +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
 
 +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
 
 +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
 
 +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
 
 +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
 
 +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九月五日
 +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
 +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
 +
革)、唐绍仪(九月五日任,未到任,邮传部右侍郎吴郁生署理)
 +
 
 +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闰六月廿一日免)、肃亲王善耆(闰六月廿一日改授理藩大臣)
 +
 
 +
'''都察院'''
 +
 
 +
都御史:张英麟
 +
 
 +
'''弼德院'''
 +
 
 +
院长:陆润庠(六月十五日解职)、荣庆(六月十五日任)
 +
 
 +
副院长:荣庆(六月十五日改院长)、邹嘉来(六月十五日任)
 +
 
 +
'''典礼院'''
 +
 
 +
掌院学士:李殿林(六月廿六日礼部改设典礼院,任)
 +
 
 +
副掌院学士:郭曾炘(六月廿六日礼部改设典礼院,任)
 +
 
 +
===内阁属官===
 +
 
 +
宣统三年五月廿七日(1911年6月23日)清廷批准了内阁属官名单如下:
 +
 
 +
阁丞:华世奎
 +
 
 +
承宣厅厅长:赵廷珍
 +
 
 +
承宣厅副厅长:英秀(满)
 +
 
 +
制诰局局长:杨寿枢
 +
 
 +
制诰局副局长:裕隆(满)
 +
 
 +
叙官局局长:宗室宝铭(宗室)
 +
 
 +
叙官局副局长:张锴
 +
 
 +
统计局局长:杨度
 +
 
 +
统计局副局长:张国淦(十一月廿日辞免)
 +
 
 +
印铸局局长:陆宗舆(九月三日请假,黄瑞麒署;十月六日解职,欧阳熙兼署)
 +
 
 +
印铸局副局长:黄瑞麒(九月三日署局长,礼部侍郎欧阳熙暂署;十月六日解职,欧阳熙授副局长、兼署局长)、欧阳熙
 +
 
 +
法制院院使:李家驹(十一月廿日电请开缺,大理寺少卿刘若曾十一月廿日署)
 +
 
 +
法制院副使:章宗祥(十一月廿日辞免,参议吴廷燮署)
 +
 
 +
法制院参议:吴廷燮(十一月廿日署法制院副使)、林炳章、徐宗溥、阮忠枢(十二月十五日署邮传大臣)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行 65: 行 159:
 
{{s-after|長子慶貞親王[[载振]]}}
 
{{s-after|長子慶貞親王[[载振]]}}
 
{{end box}}
 
{{end box}}
{{清朝欽命憲政編查館職官}}
 
  
 
{{DEFAULTSORT:Y奕劻}}
 
{{DEFAULTSORT:Y奕劻}}
[[Category:散秩大臣]]
 
[[Category:清朝內大臣]]
 
[[Category:領侍衛內大臣]]
 
[[Category:鑾儀衛掌衛事大臣]]
 
[[Category:慶親王]]
 
[[Category:參預政務大臣]]
 
[[Category:外務部總理大臣]]
 
[[Category: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Category:軍機大臣]]
 
[[Category:練兵大臣]]
 
[[Category:編纂官制大臣]]
 
[[Category:清朝內閣總理大臣]]
 
[[Category:弼德院院長]]
 
[[Category:正藍旗滿洲都統]]
 
[[Category:鑲紅旗漢軍都統]]
 
[[Category:鑲黃旗蒙古都統]]
 
[[Category:鑲黃旗滿洲都統]]
 
[[Category:鑲紅旗蒙古都統]]
 
[[Category:鑲白旗蒙古都統]]
 
[[Category:鑲黃旗漢軍都統]]
 
[[Category:諡密]]
 
 
[[Category:滿洲鑲藍旗人]]
 
[[Category:滿洲鑲藍旗人]]
[[Category: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Category:正黃旗滿洲都統]]
 
[[Category:正黃旗滿洲都統]]
 +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於 2020年4月22日 (三) 18:38 的最新修訂

慶親王奕劻
奕劻
第1任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大臣
任期
1911年5月8日-1911年11月16日
(宣統三年四月初十日—宣統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君主 溥儀
副職 那桐
徐世昌
前任 無(新頭銜)
繼任 袁世凱
個人資料
出生 道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
1838年3月24日
清帝國北京城
逝世 民國六年
1917年1月28日(1917-01-28)(79歲)
京兆地方北京市西城區定阜街3號慶王府
國籍
22x20px 中華民國

慶密親王奕劻Template:標音滿語
ᡴᡠᠸᠠᠩ
轉寫I Kuwang;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8日),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曆曾孫,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長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曾任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生平

  • 道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1838年3月24日)出生[1]
  • 道光三十年(1850年)襲輔國將軍。咸豐二年(1852年)正月封貝子。十年(1860年)正月,上三十萬壽,進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大婚,加郡王銜,授御前大臣。
  • 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命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十月,進慶郡王。十一年九月,會同醇親王辦理海軍事務。十二年二月,命在內廷行走。十五年(1889年)正月,授右宗正。光緒大婚,賜四團正龍補服,其子載振頭品頂帶。二十年(1894年),太后六十萬壽,懿旨封慶親王[2]
  • 二十四年(1898年)封世襲罔替親王(鐵帽子王)。
  • 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庚子事變中,留京會同李鴻章與各國議和。二十七年六月,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奕劻仍總理部事。十二月,加載振貝子銜。
  • 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授奕劻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如故。尋命總理財政處、練兵處,解御前大臣以授載振。三十四年(1908年)以親王世襲罔替。
  • 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首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組成慶親王內閣武昌起義後,邀請袁世凱代其出任總理大臣,自任弼德院總裁。後配合袁世凱勸隆裕太后同意宣統退位民國後,據說與其子載振攜袁世凱賄賂之匯豐銀行兩百萬銀元巨資[3]遷居天津英租界,後來又遷回北京西城區定阜街3號慶王府
  • 1917年1月28日病死青島[4],奕劻的家人請求遜帝溥儀賜予諡號,內務府把擬定的諡號「哲」送交溥儀,溥儀在當天患感冒沒有上課,無法與師傅們商量,只好自己決定,他沒有採納內務府擬定的諡號,另寫了幾個惡諡「謬」、「丑」、「幽」、「厲」等,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勸說另賜個好諡號,溥儀拒絕,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怎麼可以給個美諡?只能是這個:丑!謬!」 載灃又建議用「獻」做諡號,哄騙溥儀這有個犬旁,不是好諡,溥儀直接哭出來,乾脆不想給諡號了,最終南書房翰林決定諡號為「密」,溥儀以為不是個好字眼就同意了。溥儀後來從蘇洵的《諡法考》上看到「追補前過曰密」,想再改奕劻的諡號也來不及了。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頒令,允許其子載振世襲慶親王爵銜。

為政舉措

奕劻的重要的政治舉措就是鎮壓義和團。義和團尚處於萌芽時期,奕劻就是該運動的直接關係者。由於民教衝突日益增多,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總理衙門擬定了教案處分章程。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山東巨野教案發生,奕劻就是和德國公使海靖進行交涉的主要人物。有着多年對外交涉經驗的奕劻,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性。二月十九日,奕劻領銜會奏,請嚴行查禁直隸、山東一帶的義和拳會。並提出了"剿團和洋"的主張。奕劻在義和運動時期的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力主鎮壓、韜光養晦和議和談判。

光緒二十五年(1901年)九月七日,《辛丑條約》正式簽字,從和議開始到光緒二十五年(1901年)二月底,奕劻等人主要與各國使節糾纏於所謂懲治"禍首"的問題,歷時六個月之久,奕劻在"剿撫"政策上,和載漪等人尖銳對立,要不是處事圓滑,有可能弄到與被殺五大臣同樣的地步。

家庭

清制王爵,正室封福晉,側室封側福晉。親王最多只能有福晉五位,而奕劻竟有六人,地位特殊。

  • 長子載振(母:大側福晉合佳氏),有四子。
  • 二子載𢱿(母:四側福晉劉佳氏),有二子溥均溥銘
  • 三子載授(早殤)
  • 四子(早殤)
  • 五子載掄(母:四側福晉劉佳氏)妻子是山東巡撫孫寶琦的女兒。他與慈禧太后的胞弟承恩公桂祥是兒女親家,即他的女兒嫁給桂祥的兒子。只有一子溥鈺
  • 六子載鐠(早殤)
  • 另有格格12人,其中大格格嫁蒙古親王那彥圖四格格裕祿第九子。三格格、四格格常陪伴慈禧太后遊玩、照相。

評價

自咸豐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變至辛亥革命,五十年間,奕劻能力不高,學問不行,卻始終做官做的順風順水。在清朝的最後十年,奕劻或為領班軍機大臣,或為內閣總理,又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慶邸官爵之隆,晚清除醇邸之外,難有其匹者。

但是,奕劻做事,作風穩重,滴水不漏,"榮辱忽焉,皆在聖意"。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就是對奕劻政治能力的一個很好說明。

慶親王內閣

當年清政府宣布廢除軍機處,實行內閣制,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和諸大臣;然而由於內閣成員中皇族過多,時人譏之為"皇族內閣"。慶親王內閣成立之日暨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還頒布了《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由於慶親王內閣為中國歷史上之始創,所以清政府宣稱為慎重起見,未實行新《內閣官制》,僅是根據《內閣辦事暫行章程》成立。而軍事上的所有問題也不由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而是由軍咨府大臣載濤負責。

內閣成員

本次內閣全體閣員如下。無說明者均為宣 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 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 統三年(1911年)四月初十(5月8日)任命,九月十一(11月1日)解任:

國務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

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務部外務大臣:梁敦彥(原任外務部尚書鄒嘉來署理,六月十五日鄒嘉來改授弼德院副院長)

民政部民政大臣:肅親王善耆(閏六月廿一日改授理藩大臣)、桂春(倉場侍郎署理,九月九日卸任)、趙秉鈞(九月九日任)

度支部度支大臣:鎮國公載澤

學部學務大臣:唐景崇

陸軍部陸軍大臣:蔭昌

海軍部海軍大臣:貝勒載洵

法部司法大臣:紹昌

農工商部農工商大臣:貝子加貝勒銜溥倫

郵傳部郵傳大臣:盛宣懷(九月五日 內閣協理大臣那桐 內閣協理大臣那桐 革)、唐紹儀(九月五日任,未到任,郵傳部右侍郎吳郁生署理)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壽耆(閏六月廿一日免)、肅親王善耆(閏六月廿一日改授理藩大臣)

都察院

都御史:張英麟

弼德院

院長:陸潤庠(六月十五日解職)、榮慶(六月十五日任)

副院長:榮慶(六月十五日改院長)、鄒嘉來(六月十五日任)

典禮院

掌院學士:李殿林(六月廿六日禮部改設典禮院,任)

副掌院學士:郭曾炘(六月廿六日禮部改設典禮院,任)

內閣屬官

宣統三年五月廿七日(1911年6月23日)清廷批准了內閣屬官名單如下:

閣丞:華世奎

承宣廳廳長:趙廷珍

承宣廳副廳長:英秀(滿)

制誥局局長:楊壽樞

制誥局副局長:裕隆(滿)

敘官局局長:宗室寶銘(宗室)

敘官局副局長:張鍇

統計局局長:楊度

統計局副局長:張國淦(十一月廿日辭免)

印鑄局局長:陸宗輿(九月三日請假,黃瑞麒署;十月六日解職,歐陽熙兼署)

印鑄局副局長:黃瑞麒(九月三日署局長,禮部侍郎歐陽熙暫署;十月六日解職,歐陽熙授副局長、兼署局長)、歐陽熙

法制院院使:李家駒(十一月廿日電請開缺,大理寺少卿劉若曾十一月廿日署)

法制院副使:章宗祥(十一月廿日辭免,參議吳廷燮署)

法制院參議:吳廷燮(十一月廿日署法制院副使)、林炳章、徐宗溥、阮忠樞(十二月十五日署郵傳大臣)

參考文獻

  1. 清慶親王奕劻出生日期,依據《道光十二年至宣統三年王公大臣年歲生日表》。
  2. 慶親王奕劻中飽私囊,清朝官員明碼標價,袁世凱如何投其所好,  歷史之記載 2018-12-19
  3. 賈英華《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
  4. 1917年1月28日清慶親王奕劻卒於青島。(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慶親王奕劻
慶親王世系
清高宗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1838年3月24日逝世於:1917年1月28日
官銜
新頭銜
內閣建立
清朝內閣總理大臣
1911年5月8日-1911年11月16日
繼任:
袁世凱
王室頭銜
前任:
養父貝子綿悌
慶親王
任職期間:1850年-1917年
繼任:
長子慶貞親王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