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庚戌新軍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庚戌新軍起義,又稱第二次廣州起義廣州新軍起義,是1910年2月發生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清朝「新軍」部隊起義事件。起義最終遭到鎮壓,但與此有關人員部分後來參與了黃花崗起義(第三次廣州起義)。[1]

背景

庚戌新軍起義是受到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部址設在香港)支持的,法政學堂的翻譯講師朱執信參與其中。新軍方面,兩位失業軍官趙聲倪映典參與發起和指揮,兩人屬廣東新軍第一標。

1909年6月到7月左右,起義發起者們曾集中開會商討起義計劃。稍後他們在廣州豪賢街天官里寄園巷5號設立新軍聯絡點,又讓咨議員陳炯明以自己的名義提供一處存放槍械的地方。在聯絡點,由倪映典向休假軍人宣揚同盟會。至起義發起前,已有不少新軍成員加入同盟會。他們打算在1910年2月24日(農曆元宵節)發起起義,成功後推舉丘逢甲陳炯明任臨時民政長官。

起義前三個月,清政府已收到有人打算起義的風聲。在起義前幾天2月9日(農曆除夕),新軍部分軍人與廣州警察發生衝突,廣州將軍孚琦下令封鎖廣州。

過程

1910年2月12日(庚戌正月初三),倪映典帶兩支手槍,由清水濠轉入東大門到陳炯明家,坐了一會就到燕塘炮兵第一營,開槍擊斃正在對士兵講話的管帶齊汝漢,偕同排長羅熾揚組織士兵起事。他們原本打算和北較場的新軍第二標會合,向東城發起進攻,但在牛王廟教會山附近遭到廣東水師提督李准指揮的吳宗禹部新軍攔阻。李准派幫統童常標,管帶李景濂與倪映典談判,倪映典認為李景濂是同盟會員,童常標是安徽同鄉,遂前往談判。但談判結束後倪離開時,李景濂部突然開槍攻擊,倪中槍被抓獲,當場被砍頭,同行的起義軍部將4人也同場就義。失去領導的起義軍部隊潰散,事後有人統計雙方死傷三百多人。

結局

翌日,清軍抓捕100餘人。起義中犧牲的士兵的屍體收殮後葬於牛王廟(今先烈中路)。文化大革命期間,墓被當局推平,1981年墳墓就地原樣重建。

趙聲在事敗後逃亡南洋籌募革命經費,並任香港同盟會會長。後參與黃花崗起義

此外,在倪映典家鄉安徽省合肥市長江中路與環城東路交口,建有「廣州庚戌新軍起義倪映典烈士紀念塔」。

烈士墓

庚戌新軍烈士墓(廣東陸軍庚戌首義諸烈士墓),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為廣州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