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添加{{unreference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Tra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unreferenced|time=2019-10-22T16:23:56+00:00}}
 
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封,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卫国第一代国君]]。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康叔统治有方,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成为卫国和卫姓的始祖。
 
 
周成王年长后,鉴于康叔治国有方,卓越政绩,于是提拔他担任西周司寇之职,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务。康叔秉公执法,成功维护西周的政权稳定。周成王为表彰康叔辅佐之功,[[赐给他宝器、祭器等物]]。康叔死后,其子卫康伯继位。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姬封
 
| 姓名  = 姬封
行 13: 行 7:
 
| 职业  =卫国第一任国君
 
| 职业  =卫国第一任国君
 
}}  
 
}}  
 +
[[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封,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卫国第一代国君。
  
 +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康叔统治有方,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成为卫国和卫姓的始祖。
 +
 +
周成王年长后,鉴于康叔治国有方,卓越政绩,于是提拔他担任西周司寇之职,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务。康叔秉公执法,成功维护西周的政权稳定。周成王为表彰康叔辅佐之功,赐给他宝器、祭器等物。康叔死后,其子卫康伯继位。<ref name="博雅人物网">{{cite web |url=http://mren.bytravel.cn/history/2/kangshufeng.html |title=康叔封| accessdate=2019-11-21}}</ref>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行 27: 行 25: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将康叔封于畿内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 ,建立康国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将康叔封于畿内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 ,建立康国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
  
 当时周武王还将殷商的遗民封给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断绝。周武王因为武庚还没有心悦诚服,恐怕他有异心,就让自己的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辅佐武庚,以安抚他的人民。
+
 当时周武王还将殷商的遗民封给[[ 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断绝。周武王因为武庚还没有心悦诚服,恐怕他有异心,就让自己的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辅佐武庚,以安抚他的人民。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
 周武王死后,太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 周成王登基时少不更事,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当时周朝又是初定天下,政局还不是十分稳定,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于是当国摄政,代行周成王之职,处理国家大事。远在殷商故地镇守的管叔鲜、蔡叔度怀疑周公旦要篡夺王位,三人心里愤愤不平,就到处散布流言。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3年),他们一面撺掇武庚,一面联合东方的奄、徐、楚等十几个附属小国,公然发动叛乱 ,史称三监之乱。康叔最先得到武庚发动叛乱的消息,他一面部署兵力,防止叛军南侵;一面派人快马加鞭赶往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报告武庚发动叛乱的消息。
+
 周武王死后,太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 周成王登基时少不更事,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当时周朝又是初定天下,政局还不是十分稳定,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于是当国摄政,代行周成王之职,处理国家大事。远在殷商故地镇守的管叔鲜、[[ 蔡叔度]] 怀疑周公旦要篡夺王位,三人心里愤愤不平,就到处散布流言。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3年),他们一面撺掇武庚,一面联合东方的奄、徐、楚等十几个附属小国,公然发动叛乱 ,史称三监之乱。康叔最先得到武庚发动叛乱的消息,他一面部署兵力,防止叛军南侵;一面派人快马加鞭赶往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报告武庚发动叛乱的消息。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41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叛军,康叔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民,三年不得录用,收服殷商遗民。周公旦决定在原来武庚统治的地区建立卫国,将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为卫国国君 ,故称卫康叔。 将黄河和淇水之间的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作为卫国国都 ,统治区域为原来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遗民七族居住的地区。卫国始封时疆域横跨豫、冀、兖三州,南至济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东到兖州桑土之野,相当于今豫北、冀南和鲁西地区,国土面积方圆四五百里。卫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也是西周在东方的主要藩屏。
+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41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叛军,康叔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民,三年不得录用,收服殷商遗民。周公旦决定在原来武庚统治的地区建立卫国,将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为卫国国君 ,故称卫康叔。 将黄河和淇水之间的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作为卫国国都 ,统治区域为原来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遗民七族居住的地区。卫国始封时疆域横跨豫、冀、兖三州,南至济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东到兖州桑土之野,相当于今豫北、冀南和鲁西地区,国土面积方圆四五百里。卫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也是[[ 西周]] 在东方的主要藩屏。
  
 
==治国安民==
 
==治国安民==
 康叔受封卫国时年纪尚轻,周公旦怕他担当不起治理殷商遗民的重任,特地召集群臣为他举行盛大的授土授民仪式,并精心制作《康诰》、《酒诰》和《梓材》等文告,作为他治理国家的法则。临上任前,周公旦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告诫康叔到朝歌后,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遗民。周公旦还告诫康叔一定要勤于政务,务必寻求殷商故地的贤人、君子和长者,向他们询问殷商兴亡的道理,然后再施之于政务。[[ 周公旦还告诉康叔,商纣王亡国的原因是因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导致听信妇人之言的过失,所以殷商的乱亡就从此开始]] 。 让康叔务必戒酒忌色
+
 康叔受封卫国时年纪尚轻,周公旦怕他担当不起治理殷商遗民的重任,特地召集群臣为他举行盛大的授土授民仪式,并精心制作《[[ 康诰]] 》、《酒诰》和《梓材》等文告,作为他治理国家的法则。临上任前,周公旦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告诫康叔到朝歌后,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遗民。周公旦还告诫康叔一定要勤于政务,务必寻求殷商故地的贤人、君子和长者,向他们询问殷商兴亡的道理,然后再施之于政务。周公旦还告诉康叔,商纣王亡国的原因是因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导致听信妇人之言的过失,所以殷商的乱亡就从此开始。 让康叔务必戒酒忌色。
 
 
康叔到卫国后,根据周公旦的谆谆教导,访问当地的贤豪长者,向他们询问治国安民之策。康叔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深入民间,广泛调研,体察民情民意,深受卫国百姓爱戴。康叔不负周公旦重托,对殷商遗民七族,不歧视,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遗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地方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康叔还重视选拔人才,听从贤人劝告,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依法治理国家,促进卫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国内很快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
康叔到卫国后,根据周公旦的谆谆教导,访问当地的贤豪长者,向他们询问治国安民之策。康叔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深入民间,广泛调研,体察民情民意,深受卫国百姓爱戴。康叔不负周公旦重托,对殷商遗民七族,不歧视,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遗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地方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康叔还重视选拔人才,听从贤人劝告,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依法治理国家,促进卫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国内很快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ref name="新浪博客">{{cite web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b828a0100r5fl.html |title=破译《周易》晋卦—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后,预测下步行动| accessdate=2019-11-21}}</ref>
 
==辅佐周王==
 
==辅佐周王==
 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38年)后,当时周公旦已经摄政七年,周成王也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但便把政权归还给周成王,由周成王自己亲自处理政事,而周公旦则面向北方,归于群臣之位。 鉴于康叔治理卫国的卓越政绩和镇守东方的不朽功勋,周成王提拔康叔担任西周司寇之职,掌管刑狱、诉讼和监察方面的事务。康叔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维护西周王朝政权的稳定。[[ 为表彰康叔辅佐周王朝的功德,周成王赐给康叔许多宝器、祭器]] 。康叔担任西周司寇职务后,卫国国事由他的儿子卫康伯代为处理,康叔则定期到卫国督察政务。康叔死后,卫康伯继任卫国国君之位。
+
 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38年)后,当时周公旦已经摄政七年,周成王也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但便把政权归还给周成王,由周成王自己亲自处理政事,而周公旦则面向北方,归于群臣之位。 鉴于康叔治理卫国的卓越政绩和镇守东方的不朽功勋,周成王提拔康叔担任西周司寇之职,掌管刑狱、诉讼和监察方面的事务。康叔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维护西周王朝政权的稳定。为表彰康叔辅佐周王朝的功德,周成王赐给康叔许多宝器、祭器。康叔担任西周司寇职务后,卫国国事由他的儿子卫康伯代为处理,康叔则定期到卫国督察政务。康叔死后,卫康伯继任卫国国君之位。
 
 
 
==为政举措==
 
==为政举措==
 康叔到卫国就封后,遵循周公旦《康诰》、《酒诰》和《梓材》的淳淳告诫,以其父周文王"明德慎罚"的政策治理国家,释放奴隶,分给耕地,鼓励开辟私田,畜牧、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改变同姓通婚,取活人殉葬等恶习。使卫国出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大好局面。成为西周最大的诸侯国。
+
 康叔到卫国就封后,遵循周公旦《康诰》、《酒诰》和《梓材》的淳淳告诫,以其父周文王"明德慎罚"的政策治理国家,释放奴隶,分给耕地,鼓励开辟私田,畜牧、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改变同姓通婚,取活人殉葬等恶习。使卫国出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大好局面。成为西周最大的诸侯国。<ref name="搜狐">{{cite web |url=http://www.sohu.com/a/226974958_717027 |title=秦始皇统一六国,却保留了弱小卫国,原因出人意料 | accessdate=2019-11-21}}</ref>
 
 
 
==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季札:"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
[[ 季札]]:"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司马迁《史记》:"收殷馀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
 
  
司马 《史记 索隐 》:" 司寇受 封, 有作 。"
+
[[ 司马 迁]] 《史记》:" 收殷馀民,叔 始邑,申以商乱 是告 。"
  
 +
[[司马贞]]《史记索隐》:"司寇受封,梓材有作。"
 
==史籍记载==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行 58: 行 52: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后世纪念==
 
==后世纪念==
 康叔治国有方,开创卫国大治的局面,深受卫国及后世百姓的敬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淇县(今河南淇县)百姓在县城阁南街路西侧创建康叔祠,春秋两次举行祭祀。
+
 康叔治国有方,开创卫国大治的局面,深受卫国及后世百姓的敬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淇县(今[[ 河南]] 淇县)百姓在县城阁南街路西侧创建康叔祠,春秋两次举行祭祀。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西周军政人物]]
 
[[Category:西周军政人物]]

於 2019年11月21日 (四) 21:38 的修訂

姬封
康叔.jpg
國籍 中國
別名 衛康叔、康叔封
職業 衛國第一任國君

康叔,又稱衛康叔、康叔封,生卒年不詳,姬姓,衛氏,名封,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因獲封畿內之地康國(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稱康叔或康叔封。衛國第一代國君。

周成王即位後,發生三監之亂,康叔參與平定叛亂,因功改封於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建立衛國,成為衛國第一任國君。康叔赴任時,其兄周公旦作《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並告誡康叔,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向殷商故地賢豪長者詢問殷商興亡之道。康叔統治有方,很快使衛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成為衛國和衛姓的始祖。

周成王年長後,鑑於康叔治國有方,卓越政績,於是提拔他擔任西周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等事務。康叔秉公執法,成功維護西周的政權穩定。周成王為表彰康叔輔佐之功,賜給他寶器、祭器等物。康叔死後,其子衛康伯繼位。[1]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康叔是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康叔的母親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禹後代有莘氏部落之女 ,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勞持家,恪守婦道,因此號稱文母。

太姒與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十子冉季載。

蔡叔度十兄弟自幼深受母親大姒的教誨,所以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違背常理、荒唐離譜之事。

平叛封衛

周文王死後,因康叔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故由康叔的次兄周武王繼任其位。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亡商朝(亦稱殷或殷商),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將康叔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 ,建立康國 ,故稱康叔或康叔封。

當時周武王還將殷商的遺民封給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祿父),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悅誠服,恐怕他有異心,就讓自己的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輔佐武庚,以安撫他的人民。

三監之亂

周武王死後,太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 周成王登基時少不更事,不能獨立處理政務;當時周朝又是初定天下,政局還不是十分穩定,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於是當國攝政,代行周成王之職,處理國家大事。遠在殷商故地鎮守的管叔鮮、蔡叔度懷疑周公旦要篡奪王位,三人心裡憤憤不平,就到處散布流言。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3年),他們一面攛掇武庚,一面聯合東方的奄、徐、楚等十幾個附屬小國,公然發動叛亂 ,史稱三監之亂。康叔最先得到武庚發動叛亂的消息,他一面部署兵力,防止叛軍南侵;一面派人快馬加鞭趕往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報告武庚發動叛亂的消息。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41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東征叛軍,康叔參加此次軍事行動。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亂,誅殺武庚和管叔鮮,流放蔡叔度,將霍叔處廢為庶民,三年不得錄用,收服殷商遺民。周公旦決定在原來武庚統治的地區建立衛國,將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為衛國國君 ,故稱衛康叔。 將黃河和淇水之間的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作為衛國國都 ,統治區域為原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遺民七族居住的地區。衛國始封時疆域橫跨豫、冀、兗三州,南至濟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東到兗州桑土之野,相當於今豫北、冀南和魯西地區,國土面積方圓四五百里。衛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也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藩屏。

治國安民

康叔受封衛國時年紀尚輕,周公旦怕他擔當不起治理殷商遺民的重任,特地召集群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臨上任前,周公旦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告誡康叔到朝歌后,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周公旦還告誡康叔一定要勤於政務,務必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周公旦還告訴康叔,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 讓康叔務必戒酒忌色。

康叔到衛國後,根據周公旦的諄諄教導,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康叔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衛國百姓愛戴。康叔不負周公旦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康叔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衛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2]

輔佐周王

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38年)後,當時周公旦已經攝政七年,周成王也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但便把政權歸還給周成王,由周成王自己親自處理政事,而周公旦則面向北方,歸於群臣之位。 鑑於康叔治理衛國的卓越政績和鎮守東方的不朽功勳,周成王提拔康叔擔任西周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和監察方面的事務。康叔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懲惡揚善,維護西周王朝政權的穩定。為表彰康叔輔佐周王朝的功德,周成王賜給康叔許多寶器、祭器。康叔擔任西周司寇職務後,衛國國事由他的兒子衛康伯代為處理,康叔則定期到衛國督察政務。康叔死後,衛康伯繼任衛國國君之位。

為政舉措

康叔到衛國就封后,遵循周公旦《康誥》、《酒誥》和《梓材》的淳淳告誡,以其父周文王"明德慎罰"的政策治理國家,釋放奴隸,分給耕地,鼓勵開闢私田,畜牧、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並改變同姓通婚,取活人殉葬等惡習。使衛國出現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的大好局面。成為西周最大的諸侯國。[3]

歷史評價

季札:"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

司馬遷《史記》:"收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

司馬貞《史記索隱》:"司寇受封,梓材有作。"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

《史記·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第七》

後世紀念

康叔治國有方,開創衛國大治的局面,深受衛國及後世百姓的敬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淇縣(今河南淇縣)百姓在縣城閣南街路西側創建康叔祠,春秋兩次舉行祭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