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廖和陆和际下凉亭(炬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廖和陆和际下凉亭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廖和陆和际下凉亭》中国当代作家炬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廖和陆和际下凉亭

闽北千年古镇元坑,有一处群山环绕、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古村落,位于高山飞瀑山涧之下,古时称“漈下”。“漈”与“际” 谐音,汉字简化时,用简化的“际”代替“漈”,延用现在际下村。

际下村口,座落一处凉亭,凉亭旁竖立石碑一块,村民中流传着一段久远的廖和陆和凉亭的故事。

凉亭为明代际下村乞人廖和陆所建。廖和陆,廖槎溪(廖德明)后裔。廖槎溪,元坑古镇槎溪村人,宋朝理学名臣、焕章阁大学士,两朝帝师、皇帝赐封武威王。廖槎溪后人世代引以荣,铭记先辈“早起耕种、迟眠读书”祖训,润泽后人。廖氏子孙后代涌现大批或耕读传家或工商结合,成就许多科举贤达、文人墨客、商界奇财、朝廷官员。

家族中偏出了个廖和陆,诗书读而不精,应考缕缕败阵,农耕劳作无心,最终沦为乞讨为生。某日,廖和陆在廊桥上睡觉,菩萨托梦,菩萨说:“廖和陆,大白天睡觉也不是个事,仕途不顺,可以自强,你可到广东去讨生活,只要从此勤耕劳作,定有财运,切记有了财富要积德,无德便害已。”一梦醒来,廖和陆反复寻思:“也罢,在广东肇庆,有不少我等廖家族人,家族中朝庭命官、商贾富人有的是,到那勤劳点,如若谋得差事,何至行乞度日,真的有一天发财了,理当行善积德,何不试试。”

于是,廖和陆沿路乞讨来到广东肇庆。一天来到一户财主家乞讨,女主人施善,给了饭菜还量了一升米(米升,旧时竹筒制作量米容器)倒入廖和陆褡裢(古时褡在肩上背袋),女主人不慎把手上戴的一枚金戒指连同大米一并掉落廖和陆褡裢。廖和陆发现米中金戒指,返回数十里路程,将金戒指送还施善女主人。女主人为行乞人诚实之举所感动,交谈中得知行乞人来自福建顺昌西峰都廖槎溪故乡,名廖和陆,廖槎溪后裔。财主亦姓廖,由此对廖和陆添加了几分亲切感,女主人有心把家中一闲空宅院让廖和陆暂住,便说:“家中有一空宅院,因晚间缕闻马蹄声“闹鬼”,无人居住,你若不惧怕,权且暂住。”廖和陆说:“乞讨之人,天下为家,蒙承贵人厚待,何来惧怕?”于是,住进了廖家“闹鬼”空宅。

深夜,宅院果真响起了马蹄声,声音过后没有女主人说的有害于他人的鬼怪呀,廖和陆决心探个究竟。次日夜,卧榻佯睡,午夜时分,宅院天井处又传马蹄声,借着蒙胧夜色仿佛看到左侧天井一匹银白马,绕天井数圈,消失在左侧天井石板条处;片刻,一匹金黄马,绕天井数圈,消失在右侧天井石板条处。天亮后,廖和陆找来挖掘工具,撬开左侧天井石板,发现一酒瓮,打开瓮盖,并非酒,瓮内盛满银锭。再撬开天井右侧石板,又发现一酒瓮,瓮中全是金子,廖和陆叫来房主人,说道:“在您家宅院内发现金银财宝,请收下。”主人拿出金银锭,发现金银锭上均刻有廖和陆名字,便说道:“这些宝物并非我所埋,金银锭刻有你名字,这是上天所赐,你拿回去吧。”廖和陆推辞再三,便拿着金银财宝回到家乡西峰都际下。

回家乡后廖和陆初始为人低调,践行善举,资助孤寡,重修行乞时为自己遮风避雨的廊桥,方便往返路人。某日,在廊桥边见一位拄拐跛行乞者,发高烧胡语,廖和陆见状,请来郎中为其把脉诊治。病愈后方知,乞讨人江西人氏,因父亡,家贫如洗,卖身葬父,在财主家做长工,劳作时不慎重物压伤腿脚,无钱医治,从此失去劳作能力,被财主扫地出门,流落他乡,乞讨为生。廖和陆被卖身葬父乞讨人遭遇所感动,不仅替乞讨人支付请郎中费用,还给足盘缠,另支付银两鼓励乞讨人回家自食其力维持生计。乞讨人叩谢廖和陆:“今遇恩人,永生难忘”。

随时光推移,暴富后的廖和陆,常随富人进州府,入豪门,上赌场,挥金如土,渐渐地为自己之前的积德行善之举觉得可笑。再后来,廖和陆完全忘了当年贫困潦倒时菩萨托梦“财富多了要积德,无德必害己”。为彰显富贵,不但停止了善举,为自己建造豪宅,连家中座椅上都镶嵌黄金、珠宝,在豪宅门前与路人天南地北闲聊、吹嘘,目无邻里长辈。身边唯一亲人娘舅见廖和陆堕落痛心疾首,劝诫:“做人要心存感恩,积善心,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啊”。

有一天,廖和陆傲慢无比与人闲聊:“你们如此这般贫穷,我却腰缠万贯,财富多的无法受用,你们辛苦劳作一天能挣几个钱,这就是命中注定,穷富之别”!此话让一直窥视不知天高地厚暴富土财主的土地爷听了,愈发愤愤不平,便摇身变成一老者来到廖和陆跟前说道:“大事可做,大话不可说,有钱多行善,天下人会铭记在心,不可狂妄自大,不信你如若伤天害理,杀人放火,万贯家财也会灰飞烟灭。”廖和陆闻言,大为光火,一脚踢向土地爷,土地爷一闪身,却重重踢翻一旁的娘舅,致娘舅命丧黄泉。廖和陆还口出狂言:“与你何干,在此看热闹,多管闲事。”

娘舅家人一纸人命案诉状,告到州府,惊动知府,知府大人得知廖和陆并非故意致人丧命,但知晓其依仗有钱,狂妄自大,目无尊长。遂令其赔偿黄金百两,向娘舅家陪礼道歉,可免死罪。此时,富人圈有人出主意,向知府送重礼,可免牢狱之灾。廖和陆以为:“此乃小事一桩”,向娘舅家赔偿百两黄金,道歉完毕,便差人备好金锭银两献给知府。岂料知府是一清廉官吏,不但拒收廖和陆金锭银两,还因其行贿官员罪加一等,欲拘捕入狱。廖和陆得知府衙差员捉拿自己,便逃往他处,逃难期间,家中豪宅火灾,万贯家财付之一炬。

某日,逃难中廖和陆入宿一寺庙,漫漫长夜难入眠,茫然中廖和陆拖着沉重步履,看到深夜的佛殿中微风摇曳的长明灯旁一后生手拿书卷,在微弱的灯光下专心致志,凝神苦读。此刻,他想起自己的祖先廖槎溪,年少家贫求学紫竹庵,为感恩紫竹庵方丈资助,节省灯油,总是借助长明灯苦读,全然忘却黑夜庙宇中的阴森恐怖,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悔当初,自己吃不了寒窗之苦,赧颜苟活。富了,又自甘堕落,翻身忘本,当下,又丧尽天良,沦落异乡。

痛定思过,联想到自己发财后,得意忘形,热衷显摆,恶语伤人,看不起穷人,不懂心存孝心,害死了唯一的亲人娘舅。深感人生在世,做人德行最重要,德行不端,亏待世人则多有灾殃。做人不能缺德,善恶自有因果。如果当初富有了,能始终弃恶从善,行善积德,不仅利益他人,也是自己修德积福的机绿啊……。行善自有福德天佑,作恶难逃因果循环。验证了家乡的一句警言:不努力,不自重,无德行,末了只有“睡庙旮”。廖和陆后悔莫及,若有来世定要自新、勤奋,愿后人引以为戒。

第二天,廖和陆赶往家乡际下,拿出随生仅余存积蓄,推倒原先建造的村口简易凉亭,再建一座飞檐翘角壮观凉亭,让家乡过往行人纳凉、歇息,以儆效尤,并将建亭后所剩银两捐赠村中孤寡老人。从此,廖和陆覆车继轨,肩背褡裢,乞讨为生,浪迹天涯,永不回头。

光阴荏苒,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际下村口凉亭出现一块石碑,立碑人是村中八旬老者杨顺怀,碑文意曰:吾今八旬,一生碌碌无为,些许积蓄,乡人敬言办酒贺寿。心想,办寿宴不收贺礼,不收礼金,还得包小红包给拜寿晚辈。考虑再三,此乃重蹈廖和陆覆撤,连廖和陆末了都知错行善积德造凉亭,还是不必显摆。遂将办寿宴钱用于铺设从村头到村尾石板路,方便路人。

老者善举永世流芳,至今人们行走在际下村按古代官道规格铺设古色古香青石板路面,在为铺路人善举送上一份感激、仰慕时,也不由对建造凉亭廖和陆送上一份迷途知返的终归祝福[1]

作者简介

张聚明,笔名炬明,福建南平籍,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