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廖和陸和際下涼亭(炬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廖和陸和際下涼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廖和陸和際下涼亭》中國當代作家炬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廖和陸和際下涼亭

閩北千年古鎮元坑,有一處群山環繞、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古村落,位於高山飛瀑山澗之下,古時稱「漈下」。「漈」與「際」 諧音,漢字簡化時,用簡化的「際」代替「漈」,延用現在際下村。

際下村口,座落一處涼亭,涼亭旁豎立石碑一塊,村民中流傳着一段久遠的廖和陸和涼亭的故事。

涼亭為明代際下村乞人廖和陸所建。廖和陸,廖槎溪(廖德明)後裔。廖槎溪,元坑古鎮槎溪村人,宋朝理學名臣、煥章閣大學士,兩朝帝師、皇帝賜封武威王。廖槎溪後人世代引以榮,銘記先輩「早起耕種、遲眠讀書」祖訓,潤澤後人。廖氏子孫後代湧現大批或耕讀傳家或工商結合,成就許多科舉賢達、文人墨客、商界奇財、朝廷官員。

家族中偏出了個廖和陸,詩書讀而不精,應考縷縷敗陣,農耕勞作無心,最終淪為乞討為生。某日,廖和陸在廊橋上睡覺,菩薩託夢,菩薩說:「廖和陸,大白天睡覺也不是個事,仕途不順,可以自強,你可到廣東去討生活,只要從此勤耕勞作,定有財運,切記有了財富要積德,無德便害已。」一夢醒來,廖和陸反覆尋思:「也罷,在廣東肇慶,有不少我等廖家族人,家族中朝庭命官、商賈富人有的是,到那勤勞點,如若謀得差事,何至行乞度日,真的有一天發財了,理當行善積德,何不試試。」

於是,廖和陸沿路乞討來到廣東肇慶。一天來到一戶財主家乞討,女主人施善,給了飯菜還量了一升米(米升,舊時竹筒製作量米容器)倒入廖和陸褡褳(古時褡在肩上背袋),女主人不慎把手上戴的一枚金戒指連同大米一併掉落廖和陸褡褳。廖和陸發現米中金戒指,返回數十里路程,將金戒指送還施善女主人。女主人為行乞人誠實之舉所感動,交談中得知行乞人來自福建順昌西峰都廖槎溪故鄉,名廖和陸,廖槎溪後裔。財主亦姓廖,由此對廖和陸添加了幾分親切感,女主人有心把家中一閒空宅院讓廖和陸暫住,便說:「家中有一空宅院,因晚間縷聞馬蹄聲「鬧鬼」,無人居住,你若不懼怕,權且暫住。」廖和陸說:「乞討之人,天下為家,蒙承貴人厚待,何來懼怕?」於是,住進了廖家「鬧鬼」空宅。

深夜,宅院果真響起了馬蹄聲,聲音過後沒有女主人說的有害於他人的鬼怪呀,廖和陸決心探個究竟。次日夜,臥榻佯睡,午夜時分,宅院天井處又傳馬蹄聲,借着矇朧夜色仿佛看到左側天井一匹銀白馬,繞天井數圈,消失在左側天井石板條處;片刻,一匹金黃馬,繞天井數圈,消失在右側天井石板條處。天亮後,廖和陸找來挖掘工具,撬開左側天井石板,發現一酒瓮,打開瓮蓋,並非酒,瓮內盛滿銀錠。再撬開天井右側石板,又發現一酒瓮,瓮中全是金子,廖和陸叫來房主人,說道:「在您家宅院內發現金銀財寶,請收下。」主人拿出金銀錠,發現金銀錠上均刻有廖和陸名字,便說道:「這些寶物並非我所埋,金銀錠刻有你名字,這是上天所賜,你拿回去吧。」廖和陸推辭再三,便拿着金銀財寶回到家鄉西峰都際下。

回家鄉後廖和陸初始為人低調,踐行善舉,資助孤寡,重修行乞時為自己遮風避雨的廊橋,方便往返路人。某日,在廊橋邊見一位拄拐跛行乞者,發高燒胡語,廖和陸見狀,請來郎中為其把脈診治。病癒後方知,乞討人江西人氏,因父亡,家貧如洗,賣身葬父,在財主家做長工,勞作時不慎重物壓傷腿腳,無錢醫治,從此失去勞作能力,被財主掃地出門,流落他鄉,乞討為生。廖和陸被賣身葬父乞討人遭遇所感動,不僅替乞討人支付請郎中費用,還給足盤纏,另支付銀兩鼓勵乞討人回家自食其力維持生計。乞討人叩謝廖和陸:「今遇恩人,永生難忘」。

隨時光推移,暴富後的廖和陸,常隨富人進州府,入豪門,上賭場,揮金如土,漸漸地為自己之前的積德行善之舉覺得可笑。再後來,廖和陸完全忘了當年貧困潦倒時菩薩託夢「財富多了要積德,無德必害己」。為彰顯富貴,不但停止了善舉,為自己建造豪宅,連家中座椅上都鑲嵌黃金、珠寶,在豪宅門前與路人天南地北閒聊、吹噓,目無鄰里長輩。身邊唯一親人娘舅見廖和陸墮落痛心疾首,勸誡:「做人要心存感恩,積善心,天狂有雨,人狂有禍啊」。

有一天,廖和陸傲慢無比與人閒聊:「你們如此這般貧窮,我卻腰纏萬貫,財富多的無法受用,你們辛苦勞作一天能掙幾個錢,這就是命中注定,窮富之別」!此話讓一直窺視不知天高地厚暴富土財主的土地爺聽了,愈發憤憤不平,便搖身變成一老者來到廖和陸跟前說道:「大事可做,大話不可說,有錢多行善,天下人會銘記在心,不可狂妄自大,不信你如若傷天害理,殺人放火,萬貫家財也會灰飛煙滅。」廖和陸聞言,大為光火,一腳踢向土地爺,土地爺一閃身,卻重重踢翻一旁的娘舅,致娘舅命喪黃泉。廖和陸還口出狂言:「與你何干,在此看熱鬧,多管閒事。」

娘舅家人一紙人命案訴狀,告到州府,驚動知府,知府大人得知廖和陸並非故意致人喪命,但知曉其依仗有錢,狂妄自大,目無尊長。遂令其賠償黃金百兩,向娘舅家陪禮道歉,可免死罪。此時,富人圈有人出主意,向知府送重禮,可免牢獄之災。廖和陸以為:「此乃小事一樁」,向娘舅家賠償百兩黃金,道歉完畢,便差人備好金錠銀兩獻給知府。豈料知府是一清廉官吏,不但拒收廖和陸金錠銀兩,還因其行賄官員罪加一等,欲拘捕入獄。廖和陸得知府衙差員捉拿自己,便逃往他處,逃難期間,家中豪宅火災,萬貫家財付之一炬。

某日,逃難中廖和陸入宿一寺廟,漫漫長夜難入眠,茫然中廖和陸拖着沉重步履,看到深夜的佛殿中微風搖曳的長明燈旁一後生手拿書卷,在微弱的燈光下專心致志,凝神苦讀。此刻,他想起自己的祖先廖槎溪,年少家貧求學紫竹庵,為感恩紫竹庵方丈資助,節省燈油,總是藉助長明燈苦讀,全然忘卻黑夜廟宇中的陰森恐怖,寒窗苦讀,考取功名。悔當初,自己吃不了寒窗之苦,赧顏苟活。富了,又自甘墮落,翻身忘本,當下,又喪盡天良,淪落異鄉。

痛定思過,聯想到自己發財後,得意忘形,熱衷顯擺,惡語傷人,看不起窮人,不懂心存孝心,害死了唯一的親人娘舅。深感人生在世,做人德行最重要,德行不端,虧待世人則多有災殃。做人不能缺德,善惡自有因果。如果當初富有了,能始終棄惡從善,行善積德,不僅利益他人,也是自己修德積福的機綠啊……。行善自有福德天佑,作惡難逃因果循環。驗證了家鄉的一句警言:不努力,不自重,無德行,末了只有「睡廟旮」。廖和陸後悔莫及,若有來世定要自新、勤奮,願後人引以為戒。

第二天,廖和陸趕往家鄉際下,拿出隨生僅餘存積蓄,推倒原先建造的村口簡易涼亭,再建一座飛檐翹角壯觀涼亭,讓家鄉過往行人納涼、歇息,以儆效尤,並將建亭後所剩銀兩捐贈村中孤寡老人。從此,廖和陸覆車繼軌,肩背褡褳,乞討為生,浪跡天涯,永不回頭。

光陰荏苒,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際下村口涼亭出現一塊石碑,立碑人是村中八旬老者楊順懷,碑文意曰:吾今八旬,一生碌碌無為,些許積蓄,鄉人敬言辦酒賀壽。心想,辦壽宴不收賀禮,不收禮金,還得包小紅包給拜壽晚輩。考慮再三,此乃重蹈廖和陸覆撤,連廖和陸末了都知錯行善積德造涼亭,還是不必顯擺。遂將辦壽宴錢用於鋪設從村頭到村尾石板路,方便路人。

老者善舉永世流芳,至今人們行走在際下村按古代官道規格鋪設古色古香青石板路面,在為鋪路人善舉送上一份感激、仰慕時,也不由對建造涼亭廖和陸送上一份迷途知返的終歸祝福[1]

作者簡介

張聚明,筆名炬明,福建南平籍,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