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广州公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州公车
图片来自easyatm

广州巴士,是广州市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由广州市政府主导下调拨财政资源支持、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1] 下属公交公司以及部分民营公交公司营运。

历史介绍

黄包车时期

在19世纪末,由于巴士还未普及,广州市内主要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日本进口的黄包车,即“东洋车”。当时在广州市内营运的黄包车公司——利源、协安、大益、安乐等10几间公司共有200多部黄包车。黄包车可以按路线照着门牌将客人过去,颇为方便,故黄包车的生意做了很久。

黄包车进入中国之后就被多次改造,并最终改为汽轮车版本。人们还在为黄包车升级时就出现了一批脚踏三轮搭客车;而脚踏三轮搭客车出现之后,黄包车就开始淘汰了。

巴士运输成型

1920年,由于有很多搭客车在马路上跑,广东电车有限公司不是现在的广州电车公司从国外购买了一批铁轮货车改成搭客汽车,但由于品质很差,不断出现交通事故,导致该搭客汽车被政府禁止。

1921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试办市内巴士服务,初时有4部车,每车座位14个,共设6站,每站收铜元8枚。

1922年,加拿大华侨蒋寿石从加拿大购买了了15部旧的货车,并为其加装了顶篷和两排长的座凳,使它们成为8座客车;他还创办了广州的第一间巴士公司来推广巴士业务,营运有4条巴士路线。当时有一首流行的广告歌:“搭上加拿大,快趣好世界;行路嚤得多,车仔(三轮车)冇咁快;一粒嘢之嘛,快搭加拿大。搭上加拿大,快趣好世界;走路慢得多,车子(三轮车)没有这么快;一毫钱罢了,快搭加拿大。”之后,陆续有一批港澳和国外华侨创办的私人巴士公司成立,营运俗称“火柴盒”的巴士。那时,每辆巴士上共有8位员工,分甲、乙两班,每班由一位司机、一位助手和两位俗称“卖飞佬”的售票员构成。而且每部车有2个车门给乘客上下车,大门是由售票员自己动手拉的。在交通繁忙或车辆稀少时,经常出现每部巴士塞了至少50名乘客的拥挤情况。

1926年,在广州市区拉客运营的汽车公司已达20多家,故市政当局制定《承办广州市搭客汽车章程》,规定客运汽车业务以竞投方式招商承办,并由利行、利民、国民、模范4间公司得到巴士的办理权。在1926年至1928年间只有10部巴士,1年后又增加了10部巴士。

1928年,广州市政厅正式划出公交线路,分为红蓝绿三线。红线:从广九火车站到普济桥;黄线:从黄沙开往东山公园;绿线:从普济桥开往大新公司。一年后,由于车辆增多,光用颜色已无法分清线路了,官方开始改用号码标注。同年,广州市公用局在香港订造14座搭客汽车,开办市营巴士,这批车装有弹簧座位,并设有电灯、电铃,乘客上、下车可按电铃通知司机停车、开车。

到了1931年,福利、利行、中华、通行、侨商、德记、广华、利南、模范共9间公司得到第二次办理巴士名额的资格,由于是政府招商,总共招得一百多部巴士。

1934年4月,巴士上开始安装指挥灯。1935年广州营运巴士合共有117部,当时巴士车头部位设有安全门,由于当时车辆均靠左行驶,其上下门设在车后左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