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公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州公車
圖片來自easyatm

廣州巴士,是廣州市內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由廣州市政府主導下調撥財政資源支持、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1] 下屬公交公司以及部分民營公交公司營運。

歷史介紹

黃包車時期

在19世紀末,由於巴士還未普及,廣州市內主要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日本進口的黃包車,即「東洋車」。當時在廣州市內營運的黃包車公司——利源、協安、大益、安樂等10幾間公司共有200多部黃包車。黃包車可以按路線照着門牌將客人過去,頗為方便,故黃包車的生意做了很久。

黃包車進入中國之後就被多次改造,並最終改為汽輪車版本。人們還在為黃包車升級時就出現了一批腳踏三輪搭客車;而腳踏三輪搭客車出現之後,黃包車就開始淘汰了。

巴士運輸成型

1920年,由於有很多搭客車在馬路上跑,廣東電車有限公司不是現在的廣州電車公司從國外購買了一批鐵輪貨車改成搭客汽車,但由於品質很差,不斷出現交通事故,導致該搭客汽車被政府禁止。

1921年,廣州市政公所成立,開始試辦市內巴士服務,初時有4部車,每車座位14個,共設6站,每站收銅元8枚。

1922年,加拿大華僑蔣壽石從加拿大購買了了15部舊的貨車,並為其加裝了頂篷和兩排長的座凳,使它們成為8座客車;他還創辦了廣州的第一間巴士公司來推廣巴士業務,營運有4條巴士路線。當時有一首流行的廣告歌:「搭上加拿大,快趣好世界;行路嚤得多,車仔(三輪車)冇咁快;一粒嘢之嘛,快搭加拿大。搭上加拿大,快趣好世界;走路慢得多,車子(三輪車)沒有這麼快;一毫錢罷了,快搭加拿大。」之後,陸續有一批港澳和國外華僑創辦的私人巴士公司成立,營運俗稱「火柴盒」的巴士。那時,每輛巴士上共有8位員工,分甲、乙兩班,每班由一位司機、一位助手和兩位俗稱「賣飛佬」的售票員構成。而且每部車有2個車門給乘客上下車,大門是由售票員自己動手拉的。在交通繁忙或車輛稀少時,經常出現每部巴士塞了至少50名乘客的擁擠情況。

1926年,在廣州市區拉客運營的汽車公司已達20多家,故市政當局制定《承辦廣州市搭客汽車章程》,規定客運汽車業務以競投方式招商承辦,並由利行、利民、國民、模範4間公司得到巴士的辦理權。在1926年至1928年間只有10部巴士,1年後又增加了10部巴士。

1928年,廣州市政廳正式劃出公交線路,分為紅藍綠三線。紅線:從廣九火車站到普濟橋;黃線:從黃沙開往東山公園;綠線:從普濟橋開往大新公司。一年後,由於車輛增多,光用顏色已無法分清線路了,官方開始改用號碼標註。同年,廣州市公用局在香港訂造14座搭客汽車,開辦市營巴士,這批車裝有彈簧座位,並設有電燈、電鈴,乘客上、下車可按電鈴通知司機停車、開車。

到了1931年,福利、利行、中華、通行、僑商、德記、廣華、利南、模範共9間公司得到第二次辦理巴士名額的資格,由於是政府招商,總共招得一百多部巴士。

1934年4月,巴士上開始安裝指揮燈。1935年廣州營運巴士合共有117部,當時巴士車頭部位設有安全門,由於當時車輛均靠左行駛,其上下門設在車後左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