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弃械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弃械龙是一种恐龙。(属名:Anoplosaurus)是结节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生活于下白垩纪(阿尔布阶末期)的英格兰剑桥郡。弃械龙曾经被分类在甲龙亚目、鸟脚亚目。属名意思是“没有装甲的蜥蜴”,但近年研究认为它们其实是有装甲的。

形态特征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结节龙,它们是一种短颈的食草恐龙,有着矮小的鼻子和厚重的甲片,在其甲片上有尖锐的勾刺。它们在成长到大约 30英尺长时完全成型,具有短小的牙齿和强有力的下颚。最早发现这种恐龙并把研究报告发表在《古生物学报》上的马里兰州古生物学家雷斯坦福说“恐龙的生长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我们能看出这只是一只小家伙,因为它的软骨在死亡后仍有弹性,而不是僵化了。

生活习性

弃械龙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龙,在其体上有装甲保护。

物种学史

丝莱博士(Harry Govier Seeley)于1879年将一部分的颅后骨、牙齿碎片、几块由颈部及背部的脊骨、荐骨、部分肩带、肱骨碎片、部分左大腿骨、左胫骨、脚掌、肋骨及其他碎片命名为弃械龙属。由于它小型的体型,他认为可能是幼龙。其他学者开始认为它是装甲恐龙,直至1923年诺普乔(Franz Nopcsa)认为部分的遗骸应属于弯龙,而其他遗骸则属于棘甲龙。这个建议亦被支持,但有部分的修订如改为属于禽龙类 Suberbiola及Barrett重新审核遗骸,认为应该属于结节龙科的基底成员,缺少装甲的原因可能是这恐龙在幼年时死亡。其他的评论亦赞成这个解释。

另一个种,称为大弃械龙(A. major),是由丝莱于1879年所命名。这是一个颈部脊骨及三个部分尾部脊骨,原属于Acanthopholis stereocercus,且与模式种出自同一地层。这个种现已被认为是嵌合体,颈部脊骨是从甲龙科而来,尾巴是属于禽龙类的未定属。

马里兰原弃械龙(Propanoplosaurus marylandicus),这种恐龙生活在早期白垩纪,是一种有甲食草恐龙马里兰州有温暖的热带环境,因此在白垩纪早期,出现了许多恐龙,而马里兰原弃械龙则是整个美国东海岸唯一的早白垩世的结节龙科恐龙。

名称由来

恐龙,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1]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认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2]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3]。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视频

弃械龙 相关视频

恐龙是怎样演化的
中国专家发现白垩纪之后的恐龙化石,恐龙有可能是在南方灭绝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