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衡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衡墓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科学家、文学家张衡而修建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小石桥村。张衡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景点简介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景点故事

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掼车”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侯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1],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风貌、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归田赋》、《思玄赋》、《四悉诗》等30余篇。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座。1956年10月,郭沫若先生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1990年5月,严济慈先生也曾为张衡墓敬献题词:“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张衡在本世纪50年代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1955年,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和地动仪的邮票;196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翻译出版了他的《二京赋》;1970年、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为“张衡星”。1981年上海造船厂把中波公司建造的一艘16000吨多用途货轮命名为"张衡号”,巨轮带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航行在世界各地。张衡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北隅。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墓北200米处为平子读书台故址,西临郑(州)南(阳)西线公路,鄂城寺塔峙立其东。《水经注》云:淯水南,洱水注之……又经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时墓园建造宏伟壮观,翁仲、石兽对立。张衡友人崔瑗曾为其树碑立传[2],晋代夏侯湛曾撰刻碑碣。后历经战乱,墓园仅存孤冢和石碑数通。1956年,南阳县人民政府对墓园及读书台进行整修。

视频

张衡墓 相关视频

春雨国文学校戊戌年6月参加南阳市张衡墓
历史故事解读之《张衡和地动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