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恐手龙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恐手龙科
图片来自blogspot

恐手龙科学名:Deinocheiridae)是似鸟龙下目恐龙的一,生存于阿尔比阶马斯垂克阶亚洲北美洲。这个科最早由哈兹卡·奥斯穆斯卡和伊娃·罗尼维奇于1970年命名,当时只包含模式属恐手龙

2014年由李永南和同事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发现恐手龙科是个有效的分类群。李等人根据最新的系统发生学分析(包括近年来发现的恐手龙完整骨架),加上似金翅鸟龙北山龙,可构成一个连续性的演化支,其中北山龙最为原始、恐手龙最为衍化似金翅鸟龙科(Garudimimidae)(由瑞钦·巴思钵于1981年命名)因其模式属被并入恐手龙科而成为后者的异名

这个类群的分布和年代介于1亿1500万至6900万年前的亚洲和北美洲,其中北山龙生存于1亿1500万至1亿年前的中国、似金翅鸟龙生存于9800万至8300万年前的蒙古、恐手龙生存于7100万至6900万年前的蒙古;其他物种包括怪诞龙墨西哥)、可能还有似鸟身女妖龙(蒙古)和鹤形龙(中国)。

历史

最初命名时,哈兹卡·奥斯穆斯卡(Halszka Osmólska)和伊娃·罗尼维奇(Ewa Roniewicz)认为恐手龙是一种肉食龙下目,并因为异常巨大的手臂而命名一个单型科给它。奥斯穆斯卡和罗尼维奇将恐手龙科置于肉食龙下目(当时是所有大型兽脚类的并系群)底下的斑龙超科。在此之前,唯一来自同时期亚洲的肉食龙下目是暴龙科特暴龙[1]

奥斯穆斯卡和罗尼维奇根据当时唯一的恐手龙属来检视恐手龙科,她们定义为:“大型肉食性恐龙、纤细的肩胛骨和长前肢、手部有三个均匀发育的手指、末端长有结实的大爪”、“生存年代及分布局限于上白垩纪蒙古戈壁沙漠的耐梅盖特组上部”,并指出这个类群的特征与似鸟龙非常相似,但基于可能的平行演化而将两者分开。

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认同这个类群潜在的有效性,并于1976年为此命名了恐手龙下目(Deinocheirosauria)。他将恐手龙科和镰刀龙科列入,并试图找出将它们归类在一起的理由。

1983年巴思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及将恐手龙科与镰刀龙科关联在一起的特征,主要是在手部和前肢。他推测恐手龙虽然体型庞大却可能有中等大小的头颅。恐手龙被提及并鉴定为唯一的恐手龙科,而镰刀龙亦被提及为唯一的镰刀龙科。[2]

1986年雅克·高提耶(Jacques Gauthier)认为恐手龙科是似鸟龙科的异名。[3]他将似鸟龙科列为与似鸟龙下目同等级的类群,包括轻巧龙(一种非虚骨龙类)、雌驼龙(当时称为机灵龙;一种偷蛋龙科)、似鸟龙、似鸵龙古似鸟龙似鸡龙似驰龙似金翅鸟龙以及恐手龙

2014年李永南和其同僚作的研究叙述恐手龙的新标本,发现该属确实与似鸟龙有亲缘关系,而恐手龙科是有效且非单型科。李等人分析显示出非常显著特征的新标本,发现之前被分类为近缘物种但较似鸟龙科原始的北山龙属和似金翅鸟龙,足以与恐手龙一同组成恐手龙科。由于似金翅鸟龙为恐手龙的近缘物种一事得到有力的支持,巴思钵(也是李等人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于1981年命名的似金翅鸟龙科也成为恐手龙科的异名。李等人提出最初兼唯一的定义:“包含奇异恐手龙和所有与之共享最近共同祖先、而离急速似鸟龙较远的所有物种”。

参考文献

  1. Osmólska, H.; Roniewicz, E. Deinocheiridae, a New Family of Theropod Dinosaurs (PDF).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1970: 5–19. 
  2. Barsbold, R. Khishchnye dinosavry mela Mongoliy [Carnivorous Dinosaur of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PDF). Transactions of the Joint Soviet-Mongolian Paleontological Expedition. 1983, 19: 5–119. 
  3. Gauthier, J. Saurischian monophyly and the origin of birds. Memoirs of the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1986, 8: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