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悉尼歌剧院随想(朱法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悉尼歌剧院随想》中国当代作家朱法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悉尼歌剧院随想

澳大利亚也是个新兴国家,从库克船长1788年登陆时起,至今也不过200多年历史,所以他们的文化积累实在少得可怜,几乎没有什么人文景观可供欣赏的。自然景观也仅在城市里有一些,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要么是赤红色的土地,要么是遍野的按树林,从奔行的汽车上看去,沟壑里、湖汊里的水好像都呈现一种黄褐色,是不是因为地下矿物质太多,且地形太平坦,河水基本上不会流动的缘故?我无法深入考察,只能做这样的猜想。

悉尼能引起我的兴趣的,还是那个奇特的歌剧院。虽然从电视上、画报上已经反复多次目睹过它的美妙形象,但身临其境,与它零距离接触,还是有点激动。它以独特的姿态,在美丽的布朗宁湾畔舒展着不尽的英俊,张扬着别样的光彩。它是那么别有风味,又是那么华美典雅,它的表面都是用的30多年前的瓷板铺贴而成,并不怎么豪华,但组装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形的巨大造型,在南半球的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在上下两边湛蓝如洗的天空和海水的衬托下,却显得那么娇媚那么秀丽。有了它,悉尼就增添了经典,增添了文化,增添了内涵。它真的应该是悉尼的名片、悉尼的彩虹、悉尼的骄傲。

大凡美好的东西,都是出自艰难曲折的。悉尼歌剧院的诞生,也是经历了许多的曲折,留下了说不尽的苦衷。1959年,悉尼一位著名音乐家提出,悉尼这么大一个城市,上演歌剧却要到市政大厅,这很不合理。他提出建一座歌剧院。这个提议得到了市议会的采纳,于是面向全球征求设计稿。可是评委会收到了几百个设计方案,却没有一个满意的。评委会主席的理念是要建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首先就摈弃那些方方正正毫无创意的东西。后来有一天,一封来自丹麦的信件引起了主席的注意,他立即向众人说,我想最理想的设计方案就是它!这个设计出自丹麦建筑设计家乌尚之手。据说乌尚时年39岁,他在设计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一天发现他的女儿在吃橘子。看到女儿剥开的橘子皮,顿时萌发了一个新奇的设计念头,他就按橘子皮的形状,草拟了一个歌剧院的图纸,一切都只是初稿,他根本就来不及作出设计计算。在听证会上,评委们问他:要用多少材料?有没有施工图纸?设计数据如何?他竟一问三不知。但这份图样太宝贵了,评委们一致同意采用。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了罕见的曲折,从1959年起,建到1965年,市政府因缺少经费不得不停了工。乌尚一气之下返回了丹麦,发誓再也不到悉尼来了!果然乌尚从此再也没有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直到1970年,这座歌剧院才最后落成,建筑时间长达11年,所花经费超出预算19倍。同时,这座歌剧院也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遗憾——自始至终,建筑师没有与设计师沟通过建筑方案,也就是说,设计师对自己的设计稿没有提出过建筑方案。然而,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创新。尽管乌尚只拿出了设计初稿,但他的伟大创造,总是会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当人们仰望那蓝天下的巨型贝壳,或是抚摸着那溜光的、略带时光划痕的瓷片的时候,谁不会从心底里涌起对设计师的称赞和崇敬呢?[1]

作者简介

朱法元,1955年出生,本科,出版专业编审,现任上市公司中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600373)董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