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爱德华·萨义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1935年11月1日-2003年9月25日)出生于耶路撒冷,一个阿拉伯基督徒 (英国圣公会)家庭。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国际知名的中东思想巨匠。是巴勒斯坦人民政治权利和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坚定支持者。

后殖民理论的创始人,也是巴勒斯坦建国运动的活跃分子,政治活动家和文学评论家。[1]从社会和文化政治角度看文学,由此也成为了美国最具争议的学院派学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乐评家、歌剧学者和钢琴家。[2]

生平

早期

萨义德的父亲(威廉·易卜拉欣)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在约翰·杰·潘兴将军手下服役。她的母亲出生在拿撒勒,也是一位巴勒斯坦基督徒。这个家庭曾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显然他们在某个时候取得了美国国籍。

萨义德称自己是“包裹在穆斯林文化里的基督教徒”。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充满迷惑,有一次他说道:“拥有一个绝对不会被弄错的阿拉伯人的姓,却跟著一个非常不合适宜的英国式的名字(在我出生的1935年,当时我妈妈非常崇拜英国王子),在我人生的最早阶段,我就是这样一个反常的,令人不安的学生:一个在埃及上学的巴勒斯坦人,一个有著英语的名字和美国护照,却没有什么确定的身分的人”。

1947年,威廉一家人从耶路撒冷搬到开罗,以避免发生在联合国将巴勒斯坦划分成单独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地区的冲突。萨义德在英语语言学校接受教育。后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诺斯菲尔德赫尔蒙。

美国求学与任教

1953年,他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

195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

1960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1964年,取得哈佛博士学位。

1963年,加入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语讲师。

1967年,被提升为英语和比较文学助理教授。

1969年,晋升为正教授。

1977年,获得了他的第一把椅子。

他的第一本书,约瑟夫·康拉德( Joseph Conrad)和《自传小说》(1966)是他博士论文的扩展。这本书检查了康拉德的短篇小说和信件,以探讨作者叙事风格的内在张力。它与开始文学或学术作品的文化动力有关。

出版他最著名的《东方主义》

1978年,出版《东方主义》,他最著名的著作,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之一。萨义德在其中考察了西方对“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尽管他是阿拉伯基督徒)的奖学金,并指出西方人在该地区的早期奖学金是有偏见的,并提出了错误的,刻板的“其他”看法。伊斯兰世界促进和支持西方殖民政策。[3]

尽管他从未在中东开设过任何课程,但赛义德为支持阿拉伯事业和巴勒斯坦权利写了许多书籍和文章。

他特别批评美国和以色列在该地区的政策,这导致他与这两个国家的支持者陷入众多(常常是痛苦的)争论。

1977年,他当选为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流亡的巴勒斯坦立法机构),尽管他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和平解决。

1990年代初期,在以色列他成为非常关键的奥斯陆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之间的和平。

2003年9月25日,萨义德因白血病在美国纽约逝世。

自传: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

《放荡的地方》(Out of Place,1999年)反映了他对生活在西方和东方传统中的矛盾情绪。

萨义德的传记式回忆录:萨义德在1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这两个世界就是开罗和耶路撒冷。

1947年,他在耶路撒冷加入了英格兰教会的圣乔治学院。然而,他的大家族在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成了难民。当时,他们居住的地区塔尔比亚(Talbiya)被犹太民兵团体占领,并与耶路撒冷城的西部一起并入了以色列的国土。

1953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63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也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萨伊德认为1967年的中东战争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之前学术和政治是互相分开的,之后则合二为一。

提出的东方主义

他最著名的著作

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这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之一。[4]

赛义德在其中考察了西方对“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并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社会没有真实根据,而是凭空想像出来的东方,“西方世界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人民和文化有一种微妙却非常持久的偏见”。

萨义德认为,西方文化中对中东和东方长期错误和浪漫化的印象为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提供了借口。这本书已经成为后殖民论述的经典与理论依据。他同时也严厉地批判阿拉伯知识精英内化了英美东方主义学者对阿拉伯文化的观点。

批评了西方对阿拉伯文化的错误理解

1980年,萨义德批评了他认为是西方对阿拉伯文化的错误理解:如果只考虑美国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稍有点夸张地说,穆斯林和阿拉伯人主要被看成是石油提供者和恐怖主义分子。几乎所有的细节,比如人口密度、阿拉伯-穆斯林人的生活热情等等议题,从来没有进入过那些以研究报告阿拉伯世界为职业的人的视野。我们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这样的粗鄙和过于简化了的阿拉伯世界,那个阿拉伯世界对于武力进攻毫无抵抗能力。

萨义德主张,由于欧洲在政治上主导亚洲如此之久,以至于即使是表面上看来最客观的有关东方的西方文本都渗透了许多偏见,尽管西方学者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还认为,西方不仅在政治上征服了东方,西方的学者们还为自己将西方对东方的开拓,以及对东方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的解释合理化了。他们从这样的一个视角写就了亚洲的过去,建构了亚洲的现代身份,也就是欧洲是真正的标准,而"具有异国情调的"、"难以捉摸"的东方却偏离了这个标准。

总结:西方人笔下的东方是非理性的

萨义德总结道,西方人笔下的东方是非理性的,孱弱的,与此相对的却是西方理性的,强悍的。萨伊德说这种对比是为了突出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不同而被制造出来的,而且这种差异也被归因于刻版少变的东方人特质。

1978年,《东方主义》出版的时候,赎罪日战争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危机还在人们记忆里历历在目,萨义德说,西方对待东方的这些看法在西方媒体和学术界仍然非常流行。在《东方主义》中,在阐述了上面的论点之后,萨伊德在该书的主题部分主要记述了西方的文本来证明他的观点。

《东方主义》已被翻译成三十六种语言,而且关于它的讨论仍然持续著。这不仅仅是因为后殖民主义的风潮方兴未艾,而且是因为其所欲反省的现象,也就是西方对于东方根生于知识结构的-尤其是对于中东地区的误解与偏见,在这二十年之中,不减反升。在这我们自以为处在人类文明顶峰的时代,实在是个奇怪的现象。理解和互信并没有成为世界上不同集团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相反地,数不清背负厘清事实真相的责任的学者专家,却和各种利益团体以及政治投机份子沆瀣一气,到处宣扬简单化的伊斯兰世界刻板形象,强化国内民众的恐惧感和愤怒。[5]

萨义德经典语录

<历史由胜利者和统治者书写。>

<但是,每个帝国都向自己和世界表明,它不同于所有其他帝国,其使命不是掠夺和控制,而是教育和解放。>

<如果不研究思想,文化和历史的力量,或更确切地说,研究他们的权力配置,就不能认真地理解或研究它们。>

<我们必须消除的是代表制,它们伴随著权威而变得压制性的,因为它不允许或不容许被代表进行干预。> [6]

萨义德与音乐

萨义德饱览群书,也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平日勤于参加音乐会,自己也会弹奏钢琴。

1991年,出版的Musical Elaborations是其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一系列讲座的辑录,涉及的主题包括阿多诺的音乐批评,普鲁斯特强大的音乐想像,格连·古尔德理查·史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等多位音乐人物,最推崇钢琴家格连·古尔德及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7]

创立“西东合集管弦乐团”

1993年6月,萨义德在伦敦巧遇犹太音乐家丹尼尔·巴伦波伊姆,双方一开口,便从音乐聊到政治、艺术与人生,此后的近十年,这两位有著相似复杂甚或对抗的国族背景的艺术文人就共同关心的音乐、文化、社会问题切磋往复,突破以巴禁忌,携手阐扬和平,并于1999年取意歌德的《西东集》,在德国魏玛共同创立了“西东合集管弦乐团”,致力于让年轻的以色列与阿拉伯音乐家超越种族藩篱共同工作成长。

1993年,出版的《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则有一个章节分析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

《平行与矛盾-在音乐与社会中的探索》

萨义德晚期的三本选集《权力、政治和文化》(Power, Politics, and Culture)、《放逐论及其它散文》(Reflections on Exile and Other Essays)和《爱德华·萨义德读本》(The Edward Said Reader)与他和巴伦波伊姆的交流互文。

2002年,巴伦波伊姆结集两人的对话录,出版《平行与矛盾-在音乐与社会中的探索》(Parallels and Paradoxes: Explorations in Music and Society)。[8]

著作

《巴勒斯坦问题》(1979年)

《伊斯兰教:媒体和专家如何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其他地区》(1981年),

《谴责受害者:虚假奖学金和巴勒斯坦问题》(1988年;与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合著)。

《剥夺政治》(1994年)

《和平与不满: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巴勒斯坦论文》(1995年)

其他著名著作

《世界,文本和评论家》(1983年)

《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和文学:叶芝和非殖民化》(1988年)

《音乐精巧》(1991年)

《文化与帝国主义》(1993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