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慈幼英文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慈幼英文学校  
图片来自升学天地

慈幼英文学校英语:Salesian English School)为罗马天主教鲍思高慈幼会创办的一所男子天主教中学,隶属鲍思高慈幼会中华会省,位于香港港岛筲箕湾柴湾道16号,毗邻小学部慈幼学校。慈幼英文学校的主保圣人为真福李纳德神父Filippo Rinaldi。校训为“Alere Flammam”,中文为“点燃火炬,照耀人群”。

办学宗旨

秉承会祖圣若望鲍思高神父所倡导的“预防教育法”,以理智、仁爱和宗教为三大原则,并透过鼓励和劝勉,引导学生追求积极人生,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历史

1941年,顺应社会需求建立慈幼孤儿院,附设在慈幼会修院,即慈幼学校前身。1951年建立慈幼学校,设有小学和初中,1955年增设中学部,1956年增办高中。

1959年,第一届高中生参加香港中学会考。中学部校舍同年落成启用,1960年由港督柏立基爵士主持揭幕仪式。1966年,动工兴建室内操场及新校舍,并于1972年落成。1973年,首届中七预科生毕业。1975年,中学部由私立学校转为津贴学校。1976年,爱秩序湾村大火,木屋全数焚毁,学校主动借出室内操场及其他设备让灾民暂住。1996年再进行校舍扩建工程,耗资港币2000万元。2005年再于礼堂侧加建四层新校舍。目前校舍面积有5,800平方米。

慈幼英文学校在1990年首次有学生(杨智恒)在中学会考取得九优一良成绩,1993年学生何成恩则成为首位10A状元

校徽、校训及校歌

校徽

  • 校徽由火炬、红带、十架及校训组成。底色为深蓝,象征朴素。作为慈幼会学校之一,慈幼英文学校以鲍思高预防教育法Salesian Preventive System“理智、宗教、仁爱”教育青少年。
  • 校徽被注有“Salesian School”的红带分开,左方的红色十字架代表基督精神,右方的火炬象征校训,服务人群的精神。

校训

校徽底的拉丁文为“Alere Flammam”,也是慈幼英文学校的校训,要有服务人群的精神。而中文校训则是“点燃火炬、照耀人群”。

校歌

The School Hymn
Music by Rev. W. Schmid, Words by C.J. Clark



中文版校歌
司马荣神父作曲

校外评价、班级结构及开设科目

校外评价

拥有超过63年优良传统,采用中英文分班教学。学校注重学生学业、体育方面的发展,近年亦开始投入艺术发展,亦是校际朗诵节校际音乐节的颁奖台常客,校舍面积达5,800平方米。在东区排名前10名内。家长通常会将此学校与金文泰中学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卫理中学比较。[1]

班级结构

该校中一至中六各设4至5个班别,设有文、理、商科,不同班别根据选科采用适当授课语言。

开设科目

该校为响应教育局自愿优化班级结构计划,中一采用循环平衡班级结构,即2011-2012年度中一为四班:2012-2013年度中一为五班:2013-2014年度中一为四班。慈幼小学学生成绩理想而操行良好的同学会直升原校。

校舍

慈幼学校校舍位于柴湾道上,校舍建筑群分为三部分,包括中学部、小学部及慈幼修院

小学部

小学部为装饰风艺术包豪斯式建筑,属于二十世纪1940年代流行的建筑风格,在香港曾经风靡一时,但现时以香港内的学校建筑而言已绝无仅有。

中学部

而中学部校舍则由四部分组成,包括旧校舍主翼(胡文虎纪念楼)、旧校舍新翼、新校舍大楼及上操场[2],各部分由8道主要楼梯连接,新校舍大楼及旧校舍大楼每楼层均有一条天桥接驳,而新校舍大楼地下室内操场则与旧校舍大楼小食部及饭堂连接。

中学部校舍于建筑学上可被定义为功能主义粗犷主义的建筑,为二十世纪1950至1960年代颇为流行的建筑模式。建筑结构实用,以稍为粗犷与暴露的形式,直接展现混凝土结构而不加以修饰,屹立于山坡之上。新翼建筑以巨大混凝土承重支柱,支撑扩建校舍结构。上层主要容纳室内教学设施,下层巨大空间容纳小型室内操场,空间分布较为实际简单。唯校舍依山坡而兴建,地形陡峭,部份更是干栏式建筑,涉及复杂的土木工程,长年累月需要进行定期检查与勘察。校舍经过几次扩建及修建,从建筑外观明显能够察觉修建及加建痕迹。

校内曾经存在僭建部份,数十年前已涉及违建,但过往政府监管较为宽松甚至默许,而事隔多年终于被要求清拆,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旧图书馆的阁楼,于2015年被清拆,整个图书馆直接进行翻新工程。

由于慈幼会修院扩建圣母楼,虽令大操场范围缩小,但依然相当宽敞,现时大楼外亦设置“DON BOSCO”字样的巨型摆设,成为不少慈幼仔“打卡”拍照留念的地标。

校舍占地5,800平方米,设有课室、特别室、礼堂等均有空调设备,并设有LCD投影机屏幕。设有政府拨款的电梯,为肢体伤残人士提供便利。

圣若望·鲍思高神父像

慈幼英文学校为了纪念荣主救灵的圣若望·鲍思高神父,于2006年铸造了一尊圣鲍思高神父石膏制立像,并于由陈鸿基神父主持开幕典礼,现安置在学校大操场的正前方。

校方组织

该校设有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家长教师会(Salesian English School(Secondary Section)Parent -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SES(SS)PTA)、慈幼中学鲍思高同学会(Hong Kong Salesian School Old Boys' Association,简称SSOBA)及慈幼学校旅加(安大略)同学会(Salesian School(Ontario)Alumni,简称SSOA)。

学生组织

学生会

慈幼英文中学学生会采用内阁制,每届内阁任期由该年度交职仪式举行后至下年度新一任干事会就职为止,整个循环为一个学生会年度。此机制原则上是跨学年的,有别于普通学年及学生代表大会的年度循环,因此干事会须向两届代大(当选学年七个月及下学年初两个月)提出报告。交职仪式于每年11月第一个上课日前举行。下设干事会、外务组、培育组、宣传组及校报编辑组。近年,其会务除了争取校内外福利,亦开始开设售卖店及物资借用站,以及积极参与联校活动,提升慈幼在学界交际的参与度。

近年,随著慈幼学生对筹组学生会内阁的兴趣减弱,学生会选举开始出现单一内阁参选的现象,使唯一参选内阁持垄断优势。唯独于2017-2018年度学生会选举,自2014-2015年度以后,最后一次出现两阁参选的状况。(备注:当年其中一组参选内阁于大选前宣布退选,继而令Cohesion变相成为2017-2018年度唯一参选内阁。)由于只有单一内阁参选,大选当日所有合法选票上只有“信任”、“不信任”及“弃权”的选项。

根据既定机制,若大选结果中“信任”票数不过半,即参选内阁无法即时确认当选,需要举行二次选举。若于第二次选举,依然无法选出内阁担任学生会,该年度便会出现学生内部事务功能架空的情况。然而,曾经有传言若出现上述情况,校纪律领袖生将会充当权力,兼任处理学生内部事务,成为跨职权学生组织,唯此流传程序未经学生代表大会根据宪章证实。

截至2020-21年度,共32届内阁获选任学生会。

历届学生会内阁(从2010年代)如下,1990及2000年代内阁不包括在内。

2010年代内阁
年度任期 当选内阁及状况
2010-2011 Pioneer
2011-2012 Brotherhood
2012-2013 Knight
2013-2014 Testament
2014-2015 Vision
2015-2016 WolfPack
2016-2017 Collegium
2017-2018 Cohesion
2018-2019 Innovate
2019-2020 Zealous
2020年代内阁
年度任期 当选内阁及状况
2020-2021 Unity

学生会附属校报编辑组

学生会附属校报编辑组,负责《进言》(英语:Larynx)编辑工作,亦会举办活动。《进言》内容包括反映同学意见、学校政策、专访及报导学生活动等。

编辑组虽然隶属于学生会,但总编辑无须向该届学生会会长汇报进度,亦无须交代《进言》内容,属学生会内相对独立的部门,总编辑只须向负责编辑组的导师交代即可。

以往,《进言》跟市面上的报章无异,并以单色印刷。直至2000年代,《进言》的订装形式大大改变,由报章转变为杂志形式,让学生易于保存,并且使让《进言》踏入彩色印刷时代。随著近年平面设计软件普及,编辑组趋向重视出版刊物的设计感。

学生代表大会

学生代表大会,简称“代大”,是一个例行性学生会议机关,由各班学生组织领袖(包括班长、课外活动代表、校纪律领袖生代表及班纪律领袖生代表)所组成,因此各组织以及班级代表,依循普通学年为一个任期,有别于学生会的年度循环。

学生代表大会作为负责学生会选举、补选事宜及监察学生会干事会之运作的组织,对学生会年中及年末财政报告及计划进行审核,由整体代表进行投票决定通过法案或提出质疑,向学生会干事问责。

相对特别的是,每届代大原则上有机会监察两届学生会内阁的事务。在开学初期(新内阁上任两个月前),新一届代大要先对任期将满的(前)学生会内阁进行年末审查,然后才转移负责涉及新一届学生会内阁的事务。然而,过去亦有提前于本学年进行年末审查的先例,这是建基于学生会事务有机会在本学年已经结束,因而无需等待至下一届代大审理;反之,若学生会涉及联校活动,或于学年完结后暑假期间有涉及财务上的活动,代大则需要按机制待由下届会议审理。

大会干事包括由主席、副主席、秘书、财政组成,由大会各成员互选充任。大会干事当选后,除离校、辞职或被罢免外,得留任至任期届满为止。

学生会筹选小组

学生会筹选小组,负责筹办学生会内阁选举,及审核参选内阁的教师提名及法定团体支持证明等事务,隶属于学生代表大会。

校纪律领袖生

校纪律领袖生,隶属于训育组,为管理学校纪律及校纪律领袖生的组织。会员包括学校所有校纪律领袖生。

职级及工作

职级 工作
高级校纪律领袖生(Senior Prefect) 处理该组校纪律领袖生(Prefect)当值事宜,以及于校门驻守,检查学生仪容。
校纪律领袖生(Prefect) 负责管理及监督同学,必要时给予警告及提醒。作为领袖生,亦需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生涯规划组

生涯规划组,前身为升学及就业辅导组,于2003年成立,其后于2016年重组。生涯规划组负责处理学生升学及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指导及建议。每年举办不同活动,如MBTI测试、JUPAS选科讲座、毕业师兄分享等,改组后更推出“P-PLANNER”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升学途迳(包括学生对升学问题的误会) 及如何踏出社会。在升辅组时期,每逢中午及放学时段,均有升辅领袖生在“升辅室”当值,为同学解答升学及毕业问题,在改组后解散,集体由相关教职员负责。

中六级毕业班筹委会

中六级毕业班筹委会,负责筹备毕业班谢师宴、毕业班音乐会、毕业班康乐活动、致送礼物予学校、毕业班同学告别仪式及出版毕业班同学录纪念刊等,本会成立是为中六级级内同学制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及报答师恩为目的。干事包括由主席、副主席、文书、财政、康乐、总务组成,由每班四位代表互选充任。

每年中六级同学的最后上课天,该校灵德育组亦会特别为同学筹备一个惜别会。在惜别会中,校长会向中六毕业班的同学作出鼓励及训勉。同时,藉著重温校园生活的片段、祈祷及祝福欢送中六同学,让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另外,于学制变更前,原称为中五级毕业班筹委会。

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学会,负责管理图书馆事务及图书馆员,隶属于图书馆事务组。

多媒体类别

媒体组别 工作内容
多媒体制作组 前身为校园电视台、校园电台及摄影学会,并于2012年合并为多媒体制作组。制作组负责在各类型学校活动进行拍摄,例如:陆运会、瞻礼、毕业典礼等。工作内容主要为报导学生活动,并发布于网络平台上。另外,近年亦积极参与校外比赛,更屡次获奖。为了能够与时并进,制作组积极引入近年开始普遍的航拍技术,透过高空俯瞰活动场地拍摄。
English Channel 为英文部辖下的英文媒体,节目包括“Everyday English”、以及其他特备英语系列。由2014年开始在各类型学校活动,以英语进行访问,成员主要由初中学生组成,部分高中学生会成为幕后监制及撰稿者,同时间亦需要指导及培训成员。

学生关注组

(以下部份敏感内容,仅为历史事件及历史政治主张,或涉及法律责任问题。以下内容仅如实记述个别人士意见,校方至今没有对事件发表任何公开意见。)

慈幼本土关注组

慈幼本土关注组于2016年8月11日成立,是一个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初期涉及连串争议,令学校罕有地卷入社会政治风波。当中关键成员的身份依然不明,由于大部份宣传仅于网络社交媒体上发表,引起部份学生对组织成员身份之怀疑,包括成员是否确实由该校学生所组成,或涉及外部人员介入的忧虑;同时间,亦有同学认为组织保护成员私隐及人身安全,不向外公开身份的做法合理,可以接受。而本土关注组的行径,亦引起校内部份同样持有接近政治立场的学生不满。然而,校外却有很多校友、坊间及校外联合组织亦透过社交媒体表示支持。

成立目的

随着2016年立法会选举本土派参选人受到打压,现已被政权取缔的香港民族党发起人陈浩天被褫夺参选资格,当年本土关注组响应现今已解散流亡的学生动源呼吁而成立,入校宣传,主张“香港独立”、“拒绝赤化”、脱离“港共殖民管治”等。然而,这不代表学生动源跟慈幼本土关注组有实质从属及利益关系。

争议过程

当年慈幼本土关注组受到不少媒体瞩目,其中更有被指亲中共的文汇报撰写社评批评组织行径[3]。本土关注组于当年学生会选举引起哄动,起初计划参选学生会宣扬“香港独立”理念,主张“学生会政治化”、“将政治带入校园”和“让学生认识本土”,但后来根据现行学生会的权力架构,认为学生会没有实际自主权和决定权,行政与会务严重受制于校方的关系,忧成为“教师会”,沦为校方傀儡,因此认为参选无意义。

于同年8月27日,在社交媒体发出声明拒绝参选[4],其中理由包括体制不公、宣称“有其他途径”进行渗透活动、进入代大(学生代表大会)实行“监督”、已过选举提名期、以及提出大多学生为“港猪”等。其中,指学生为“港猪”受到部份媒体报道,继而引来批评及部份同学质问和反感。慈幼本土关注组自成立以来,便一直狙击该届参选内阁 Collegium,连环在社交媒体质问唯一参选内阁是否支持香港独立。[5]

等待19日后,在8月30日,参选内阁作出回应[6],发出《声明》,却仅以“学生会组织仅限于作为学生与校方的桥梁一角,无法代表全校学生意见”为由,拒绝就统独立场作出表态,但声明亦略为提及联同通识学会合办研讨活动,疑为内阁营造出中立形象,避免选情受到动摇及引起校外传媒关注。本土关注组对参选内阁的回应提出不满[7],认为参选内阁“统独通食”,不敢正面回应本土关注组的提问。其后,关注组继续在候选内阁的专页,持续留言质问,要求参选内阁九大干事成员撇除作为学生会参选内阁的身份,向外界交代对统独议题的个人立场。

实际行动

关注组在开学前夕,于社交平台发文指将向同学派发宣传单张以及贴纸。直至开学当天发出公告,却表示基于人力资源和天气因素,决定取消派发。延后至9月15日,当天早上表示在水运会场地派发,但当日在场并未有派发人员之踪影。在场同学只留意到相关贴纸与宣传单张被放置某一角落,待同学自行取阅,关注组与同学没有实际人员交流。

之后,学校范围内陆续有传单的踪影,但不同于其他学校本土关注组,慈幼本土关注组的宣传过程无人协助派发与讲解。

某亲中央媒体指,派发传单被学校没收而对关注组行动成功造成阻力,然而此报导却未经查证。报导前后,传单未曾被没收。关注组曾经表示忧虑活动会被打压,据知悉,放置传单的位置不时改动。即使学校或候选内阁有意图没收及协作打压,基于关注组拥有高度社会关注度,没收传单可能引起社会舆论,加上学校无法单靠没收传单而平息事件。故此,经历政治风波由始至末,当时学校及候选内阁一直保持沉默与避谈,处理态度确实颇为被动。

控诉过程

直至9月18日,关注组再度发出声明[8],指控校方及候选内阁打压及恐吓本土声音,指出关注组的“通识学会联络人”(亦被提及为“本土支持者”)受到候选内阁及异见者欺凌。声明中,关注组抗议校方认定该名联络人有情绪问题,并表示极受校方干预的学生会候选内阁带头辱骂本土支持者、视学会联络人为关注组召集人等行为不当,关注组对候选内阁意图破坏关注组与学会之关系予以强烈谴责。声明之中,关注组更声称成员个人安全受到某“黑势力”威胁。

然而,除了校方确实针对该名自称“联络人”的学生进行情绪辅导,关注组称受到校内校外势力骚扰的行为,同学与外界对声明所提及的事件,其完整性、真实性,以及被严重曲解的可能性存有相当大的争议。而在关注组的脸书专页上,确实有学生留言评论组织行径,甚至与关注组专页的管理员网上激论,发生争执,但是否构成如关注组提出的“欺凌”(包括人身攻击)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指控成立。

事后发展

而时任学生会内阁 Collegium 在当选后,所有干事成员任内并没有再为关注组对相关议题的查询作出进一步回应,直至卸任。

本土关注组运作约一年多,其后在社交媒体上不再活跃,于2018年1月30日在其专页发出最后一次帖文,自此再没有明显活动。

“逃犯条例修订”关注组

于2019年“反送中”运动前后成立,其后社交媒体Facebook上的帖文疑似被删除。然而,关注组在Instagram明显相对较活跃,运动持续期间,学校有已毕业的校友因参与运动被警员枪击,内脏中枪失血送院。关注组发动联署声明声援中枪校友,因而获得社会极大关注。

活动

传统瞻礼

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每个学年都会举行传统学校瞻礼感恩祭,每个瞻礼都会有特定主题和意义,同时亦是对学生进行身心灵教育的机会。每学年定期举行的瞻礼感恩祭如下:

音乐节

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每个学年都会按照传统举行音乐比赛,邀请校外音乐界著名人士担任评审。高中 (中五及中六级别) 赛事,通常便会成为中六级临别的重要活动,让中六级学生于临别前聚首一堂,歌唱励志及感人歌曲,为其校园生活画上句号,成为美好回忆。

校内体育比赛

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每个学年都会举行3次大型校内体育比赛,如下:

  • 越野赛:通常在每年12月中,于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举行。
  • 水运会:通常在每年9月中,主要于维多利亚公园游泳池举行。
  • 陆运会:通常在每年10月头,分初赛及决赛两日,于湾仔运动场 举行。(注:2019-2020年度因湾仔运动场的场次约满,所以改往将军澳运动场进行。由于当年运动会有别于以往,只有一天赛事,故此所有项目直入决赛。)
  • 学生会举办体育活动:包括(足篮)四角赛、慈幼会联校邀请赛等,举办时间由学生会自定。于2017年,时任学生会为秉承慈幼“机波”传统,首次举办机波大赛。

多元学习活动月/日

于2007-2008学年学校首次举行多元学习活动月,整月的上课时间有所调整,上午早会、班主任时间及两节小息皆缩短,且外每课节由40分钟缩短至30分钟,每天常规课堂于1时完成。下午2时开始,便进行多元学习活动,例如运动讲座、体育活动及语文活动等等。

由2008-2009年度起多元学习活动月,更改为多元学习活动日。每年举行2次,于下午时段安排学生参与多元学习活动,例如乐施会讲座、参观警署、卫生教育展览、环保探索活动、入境事务处及消防局等等。

其他活动

例定活动

  • 9月下旬:公益服饰日
  • 10月下旬:秋季旅行(初中一级别的旅行目的地均由学校决定,而初中二以上级别的旅行目的地由各班会决定)
  • 12月中:学校推广日(供同区小六学生到校参观)
  • 1月下旬:旧生回校日
  • 2月:宗教周
  • 4月:语文双周
  • 5月:颂亲恩晚会
  • 7月上旬:毕业典礼

特别活动

  • 六十五周年校庆活动 (2016):开放日,包括英语音乐剧“Without Dream”,由林镇威温卓妍编剧和填词,张学良负责编舞。利用时代交错方式演绎鲍思高神父与时下年轻人面对前路的处境,配合当年校庆主题 “慈幼梦工场 - 宏扬鲍圣梦,点亮慈幼心”。
  • 香港艺术节声光会影计划:于2017年,香港艺术节挑选慈幼为参与学校,让学生透过声音及光表达讯息,及感受当中的奇妙关系,继而为学校及社区制作一件大型艺术装置。活动由英文瀚主导,并邀请了美国艺术家Jen Lewin到访学校参观,在同学讲解下欣赏展品,及其后为同学进行工作坊。
  • 商校计划:学校生涯规划组与企业合作,给予毕业同学于文凭试后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例如服装、物流、酒店等范畴。

课外活动

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有50多个学会和兴趣小组,均隶属于课外活动联会,分宗教、服务、音乐、体育和学艺五大类别。此外,亦参加多项校际或联校活动和比赛。

兴翼桥的历史

兴翼桥是慈幼英文学校校门外的行人天桥 的俗称,以记念神长校监陈兴翼神父于1978年力促政府兴建,区内居民对兴翼桥亦相当熟悉,有不少回忆。四十年来,学生及居民非常依赖兴翼桥出入学校及横过柴湾道,一直保护慈幼学生安全返校,因此慈幼学生对屹立柴湾道四十年的兴翼桥有一定感情。

后于2018年发生“兴翼桥事件”,兴翼桥桥身被一部重型吊臂车未收起的吊臂撞毁,被撞至严重变形,惟幸好当时没有行人及学生使用,未有造成伤亡。[9] 事后被全港媒体广泛报道,涉事司机的责任问题被网民广泛讨论,司机更需要面临逾数百万元的巨额赔偿。翌日,具四十年历史的兴翼桥,部份被清拆。由于当时兴翼桥整座重建或部份修建的意向未明,当时不少慈幼师生对此事先感到惋惜。

学校有一名老师任教33年,侃称已使用兴翼桥4万多次。当年由于赶工兴建天桥,落桥位处于学校正门,令通道狭窄,加上慈幼师生极需要能够横过柴湾道的天桥,有校友趁机提议政府若重建“新兴翼桥”,可考虑提升天桥的规格,加建上盖及无障碍设施,以及将落桥位改动。[10]

后来,经过谘询及评估规划,旧有安好无损的部份得以保留,损毁部份清拆后会根据损毁前的模样重建。

于同年5月31日,在校方与政府的会议上,政府官员宣布接纳小组意见,将行人天桥的落脚点改为向筲箕湾道的方向,而不会遮挡学校正门,测量和初步设计的工作亦已做好。兴翼桥修建工作于2019年八月底完工,终于在2019年九月投入运作供大众使用。 [11]

著名校友

教育界

医护界

法律界

财经界

科技界

工程界

  • 陶汝鸿:戴德梁行香港区董事总经理暨北亚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
  • 李逸铭:澳洲工程师学会澳香港分会前任会长
  • 韦铭汾:柏诚集团亚洲区建筑机电总监

演艺界

政界及公共事业界

体育界

传媒及文化界

其他

  • 萧百成(已故):香港殡仪业大亨萧明之子、澳门赌王何鸿燊长女何超英前夫
  • 袁天佑:前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会长(2012-2015)及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席(2011-2015)[15]

校友每月活动

每个月的第二及第四个星期天下午三点半:足球比赛。

历任校长

校长 任职年份
1 余佩麒神父 Fr. Tiberi ERCOLE 1951-1959
2 马耀汉神父 Fr. Alexander Ma Yiu-hon 1959-1965
3 沈基昌神父 Fr. John Sen 1965-1972
4 刘晓明神父 Fr. Ignatuius Lau 1972-1977
5 刘戬雄神父 Fr. Joseph Lau 1977-1980
6 何国漳神父 Fr. Joseph Ho 1980-1989
7 苏志超神父 Fr. Joseph So 1989-1998
8 吴炳谊神父Fr. Andrew Ng 1998-1999
署理 苏志超神父 Fr. Joseph So 1999
署理 林煜泰先生 Mr. Peter Lam 2000-2001
9 李益侨神父 Fr. Thomas LEE 2001-2007
10 林煜泰先生 Mr. Peter Lam 2007-2010
11 杜玉燕女士 Ms. Josephine To 2010-

轶事

  • 慈幼中学部及小学部学生都称“慈幼仔”。
  • 慈幼英文学校校门外的行人天桥俗称“兴翼桥”,以纪念神长校监陈兴翼神父于1978年力促政府兴建,方便同学安全横过柴湾道
  • 慈幼会学校大多都有社制传统,唯慈幼英文学校却没有实行。其实向来有传慈幼英文学校曾经就有计划设立四社,分别以慈幼会主保圣人命名,跟现时其他慈幼会学校类似,设立 House of Rua (卢华社)、House of Savio (维豪社)、House of Versiglia (鸣道社)和 House of Rinaldi (纳德社)。估计学校参考了同隶属慈幼会的邓镜波书院的经验 (注:邓镜波书院已重办社制),发现学生可能对社归属感不大,而打消了计划设社的念头,因而多年来学生依然根据班际制度参与赛事或举行活动。
  • 近十年来,逢有学生会选举,都有高年级学生投“弃权”或“不信任”票的“传统”。中六级学生鉴于临近文凭试而即将离开校园,受惠程度不大,便会选择弃权。亦有某部份中六级学生基于即将毕业,集体投“不信任”票恶搞参选内阁,作为毕业回忆。有趣的是,此集体选举动作既然成为“传统”,一般都在参选内阁的预计之中,因此参选内阁都倾于向初中同学拉票,鼓励投有效票,以免被高中的“恶搞票”占更高百分比,影响当选机率。
  • 于2018年初,兴翼桥桥身被一部重型吊臂车未收起的吊臂撞毁,被撞至严重变形,未有造成伤亡。意外几日后,具四十年历史的兴翼桥,损毁部份被清拆,旧有而安好无损的部份得以保留。在重新规划及修建行人天桥期间,只有柴湾道一侧通往学校,与区内其他学校学生共用狭窄的路径,而曾经影响学生返校路径,造成行人道路挤塞。
  • 校方为纪念65周年校庆,推出纪念版棒球褛,是根据前届毕业学生为毕业订制的棒球褛作为蓝本,并被纳入为当年指定校服服饰之一。
  • 经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于2020年肆虐香港,导致学校间断停课。学校在停课期间改变了学习模式,利用zoomGoogle Meet等会议通讯软件网上学习,停课期间依然继续课程进度。以往学生因传染病疫情而停课,科技却不及今天进步,则无法远距离上课,得以忙里偷闲。随著新学习形式开始,学习进度再无法受轻微天灾或疫情所间断。另外,多国教育机构疫情期间使用的zoom,由于存在资讯安全问题,软件受到香港民众质疑,所以部份教师与学生转而使用skypeGoogle Meet等作为学习通讯工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慈幼修道院被指定为英军军部医疗用品货仓,日军后来攻占北港岛,修道院发生大屠杀,被称为“十二月十九日事件”[16],打开香港保卫战港岛战役的序章。乱葬岗位于当时修道院对出的明渠,即现今新建的圣母楼,介乎于今天修道院与中学部大球场之间。于1941年12月19日,日军二二九部队于清晨越过鲤鱼门海峡登陆筲箕湾,上午7时50分日军攻进慈幼修道院,俘虏所有人员,充公贵重物品。所有女士毫无损伤地被释放,男士被命令脱去皮靴,鞋和外衣,然后要全体步操离开修院进入后山。日军开始用长枪刺刀刺杀俘虏,尸体被踢落明渠。幸存者忆述队尾的开始逃跑,最终都被日军枪杀,日军亦尝试用军刀斩下一些俘虏的首级。事件后来被生还者揭露,被查尔斯罗兰Charles Gordon Roland记录在“Long Night's Journey into Day: Prisoners of War in Hong Kong and Japan, 1941-1945”。在后来的战后审判,日军二二九部队指挥官田中龙三郎于慈幼修道院事件上,被判无罪。至于他的部队,没有人因为在慈幼修道院发生的谋杀事件被提控。事件发生几十年后,不时传出灵异见闻,有学生声称晚上离开学校会听到后山传来军兵步操与惨叫的声音,认为当时大屠杀的殉兵灵魂未散。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慈幼英文学校. 学校大全 www.bookofschool.com. [2018-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2. 旧校舍主翼、旧校舍新翼、新校舍大楼及大操(场)等名称均为学生间使用,而校方则称作A座(旧校舍新翼)、B座(旧校舍主翼)、C座(新校舍大楼)及上操场,但由于官方称呼过为含糊,以及不被广泛使用,因此不为学生所用。
  3. 慈幼关注组辱同学港猪. 文汇报. 2016-08-31. 
  4. 不参选学生会声明 以及未来动向. 慈幼本土关注组. 2016-08-11. 
  5. 对2016-2017年度学生会选举唯一候选内阁Collegium 统独立场的查询. 慈幼本土关注组. 2016-08-27. 
  6. 有关统独立场之声明. COLLEGIUM. 2016-08-30. 
  7. 难道慈幼仔要拣一个连统独立场都唔敢答既学生会?. 慈幼本土关注组. 2016-08-30. 
  8. 对本土声音被无理打压之声明. 慈幼本土关注组. 2016-09-18. 
  9. 【一柱擎天】吊臂车未收臂撼行人天桥 柴湾道来回全封. 苹果日报. 2018-01-20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0). 
  10. 【吊臂撞桥】“兴翼桥”有段故 慈幼旧生促重建. 苹果日报. 2018-01-21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11. 兴翼桥修复完成 将于2019年9月重新使用.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12. 讣闻 吴祖南会长. 2019-12-13. 
  13. 典型慈幼仔——郑家富. 信报财经新闻. 2013-05-20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4. 八方相当年:民协新生代杨彧读中学已反战 - 李八方. 香港苹果日报. 2018-01-16 [201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15. Yuen Tin Yau's birthdate & alma mater, print screened on 2019-4-14
  16. 慈幼修道院1941年12月19日事件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