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慈母山修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慈母山修院

中文名称;慈母山修院

地理位置;重庆南岸区

占地面积;80余亩

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风格

慈母山大修院位于重庆南岸区鸡冠石镇下窑43号。慈母山修院呈三合院布局,座南朝北,占地面积80余亩,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院内有大、小房间80余间,院内房屋为西式建筑,主体建筑礼拜堂高约18米,大厅为穹窿顶,五颜六色的花玻璃窗,圆柱上雕刻花草纹浮雕,耶稣塑像放在礼拜堂正中央,整个礼拜堂显得宽敞明亮,庄严肃穆。院内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现尚存六棵伊拉克枣树,高约2丈,为重庆市珍稀树种。修院后的山峦上,松树成林,郁郁葱葱,松脂溢香满山。[1]

这里作为天主教重庆教区神学院所在地,先后创办天主教大、中、小修院,培养学生350余人,其中80余位学生先后荣升神父,著名的重庆教区石明亮主教、刘宗渔主教、骆北瞻主教及万州教区段荫明主教、杨熙岚神父等曾在此就读。

重庆教区基督青年会成员于2009年5月1日举行了到慈母山修院朝圣的活动,本次活动由重庆教区基督青年联谊会组织,同时沙坪坝的龙老师也为此次活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序言介绍

教堂布局

培德中修院楼房为罗马式建筑风格。全院包括房屋、球场、活动室、花园等占地约80亩。修院后面的小山峦约500亩,原属天主教地产。修院后面的真源堂(原天主教川东教区)是修院的地产。修院以出租田地为主要经济来源,年收租148担。开埠时期周边佃户多为天主教信徒。圣堂是整个建筑中心,是宣道、讲经、举行弥撒圣祭所在地。右侧,循曲径而去,可至圣母亭。

修院圣母亭后原有从美国引进的棒槌型树木,树干光滑,叶生于顶;球场边原有法国引进的豇豆树10株,其果形如豇豆。现有伊拉克枣树6株,高3丈余,被人们称为慈母堂的镇山之宝,是重庆市仅存的珍稀树种。修复的"圣母亭",在圣堂的右侧,亭上由右至左书有"我乃始孕之无玷者 "八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罗公报的真迹。左右两侧是一副对联"长空北斗指迷津,晓明之星导天路"。

历史沿革

传说圣母玛利亚曾显圣于观音山,故观音山又被人们名为慈母山,培德堂命名为"慈母堂"。天主教川东(重庆)教区修建慈母山修院旨在培养天主教神职人员,同时亦兼作天主教徒朝拜之地。天主教南岸区慈母堂座落在南岸区鸡冠石镇,位于群山环抱之中,背倚十字宝山,坐拥沃野千亩。山中林深叶茂,松香盈鼻。昼赏云遮雾掩,夜闻松涛起伏。近能至慈母山温泉,享华清之乐趣,远可眺重庆长江,发怀古之幽思。教堂的历史渊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宗教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清王朝被迫于1858年6月13日、18日、26日、27日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准许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内地自由传教。之后法国天主教派传教士入川。南岸天主教慈母堂是在《天津条约》背景下的产物。

1911年法国天主教川东教区副主教纳慈宣经过多处勘察后选定南岸区鸡冠石观音山麓(地名石柱湾,小名鹿子沟)为修院地址。该处名石柱湾,又名鹿子沟。

修院建筑于1911年动工,1913年建成后,沙坪坝大修院迁入,由天主教重庆教区命名为"慈母山大修院"。

1914年招收修生。修院隶属天主教川东(重庆)教区管辖。法国神父戈蒂延为首任院长。

1929年,大修院迁往成都总修院,1930年忠县天池的中修院迁入慈母山,名为"慈母山培德中修院",大修院修生迁至现慈母山安息所位置,随后再迁往成都总修院。

1932年,法国神父杜若瑟在慈母山修院旁创办露德堂,神父、修士、信众在此参加经堂活动。

1939年夏,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曾来此参观,赞曰:"真福地也"。

1939年,重庆教区主教尚维善在白沙沱(重庆83中)买地兴建辅仁大修院,1941年修建房屋1200平方米,大修院即由巴县接龙水鸭凼的小修院迁入,中、小修院合并,名为"慈母山培德中修院",院长为法国神父沙方济。

解放后,天主教爱国会于1954年在该院开办新生奶场。

1956年公私合营,一部分合并到市乳品公司南岸奶场,一部分与公社奶场合并,1978年奶场失火后停办。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市公用局补偿搬迁费12.5万元,将奶场40余户职工全部搬出。

文革期间,部分房屋被农民占用,左部房屋遭焚毁。

1979年慈母山修院经市天主教爱国会维修后,租给市公用局轮渡公司技校使用。

1988年合同期满,由天主教爱国会收回。慈母山修院经过再次维修,除经堂左边房屋失火烧毁未重建外,其余均按教堂原貌维修。

1990年,经南岸区人民政府批准,慈母堂恢复宗教活动。教区在原修院后修建安息所,供教友亡者存放骨灰。修缮一新的圣母亭也迎来了众多来此朝拜的信徒。

1998年后,每年的圣母月(5月),教区都组织信徒到此朝圣。

2000年南岸区政府公布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成立了南岸区天主教爱国会筹备组,负责管理教堂及本区各活动点,教区将习惯称呼的慈母山修院里面的这一间小小的经堂正式取名为"慈母堂"。奉圣母为该堂主保。

2004年7月,在此成立重庆市天主教"两会"培训基地、天主教重庆教区培训中心

2004年9月30日,南岸区天主教爱国会在此成立,刘谊任主任,刘文明赵小平先后任本堂神父、副神父,现汪启伦任本堂神父,有修女米容君李福英。现南岸区天主教爱国会信众约2000。

2009年12月15日重庆市政府公布"鸡冠石法国教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重庆市政府将南岸天主教慈母堂列为首批"百年教堂千年寺庙"修缮保护工程。

主要景点

天主教公墓:清光绪年间重庆辟为通商口岸后,法国天主教来此传教。在鸡冠石观音山建立教堂,于教堂附近的一墓地因以埋葬法籍牧师、修女为主,当地群众习惯上称之为"修女坟"。据当地群众反映,除埋有修女外,还埋有法国水兵(当时法国军舰泊南岸水域)。[3]

圣堂:亦称"经堂",是整个建筑中心,乃宣道、讲经、举行弥撒圣祭所在。整体建筑呈十字型,空间设计具有极好的集声效果,祭台上方的穹顶及四壁上装饰着简洁精美的雕刻图案。

圣母亭:位于圣堂右侧,循曲径而去,亭上由右自左书有"我乃始孕之无玷者"8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罗公报神父的真迹。

伊拉克枣树:堂后花园有伊拉克枣树六6株,高3丈余,距今有百年历史,是我市仅存的珍稀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每年结果,幼苗极难育成。

慈母甘泉:天地万物,均赖天主神奇化工。慈母甘泉,井深六丈,水质甘洌,冬暖夏凉,诚为天主所赐之至宝。传说修院建成之初,师生饮水,需引山泉,夏盛冬枯,甚为不便。一日,一农妇砍柴迷路,于山顶见一慈祥老妪,手持念珠,迎风端立。农妇前往询问,终得归途,及回首举目,已不见老妪身影。次日,院内泉涌,遂掘此井,并于山顶立一巨大十字,故后山又名十字山。立于十字山瞭望,可睹江中舟行

残垣:原与右侧对称,为修生住房。抗战期间,曾部分受损。文革期间,房屋被农户占用。因农户熏制香腊引发火灾而彻底损毁。教会特意留此陈迹,鉴古省今。

旅游指南

1、公交线路指南:

自南坪乘坐公交304、318、321、354,到大石坝下车,转乘公交385路,至鸡冠石站下车后步行可达

2、门票价格:(已取消门票)

相关视频

慈母山法国大教堂,惊现百年引水渠

参考资料